瓢虫文学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1475章 下面没有了??(4k)

第1475章 下面没有了??(4k)


这个配方,正是来自花旗的奥托2燃料,MK-48鱼雷上用的热动力燃料。

    这个数字初听起来不大,毕竟汽油、煤油、柴油的热值换成wh的话,差不多能到10kWh/kg以上,差距非常大。

    但是有个问题在于,这些燃料的热值,是不考虑氧化剂的重量的,而火箭发动机、鱼雷发动机等无法从外部获得氧气,再加上发动机效率问题,所以其能量密度在这种计算方式下就会急剧下降。

    急剧到何种程度,简单来说,热值10kWh/kg以上的各种燃油,到了内燃机上,从系统级别衡量,已经和能量密度才300Wh/kg左右的电池在实际应用上打得有来有回了。领先很多,但是没有数量级上的差异。

    而煤油-高压氧气系统的能量密度,不说也罢,别看煤油热值那么高,实际上的系统能量密度和这个数字有数量级的差异。

    所以两位同志听见这个数据的时候,才会脑袋嗡嗡作响。甚至他们都还没有来得及仔细询问高振东到底那三样东西是哪几个字,毕竟有机化学的名字,那是出了名的难记。

    “真的有这么多?”

    “理论上来说是这样的。”高振东道。

    这个倒还真能计算,如果不添加其他东西的话,将各成分看成是单一组分互不影响,通过质量百分比能简单计算出一个大致的范围来。

    实际情况其实比计算出来的要高,但是没有数量级上的差异,就已经能用来做工作。

    听了高振东的解释和大致的计算,两位同志盯着这份配方,眼里满是炽热。

    “另外,根据我研究,你们在以上配方的燃料基础上,可以尝试加入高氯酸羟胺和水,能提升能量密度和燃烧速度。不过这个事情你们要放到基础燃料成功之后再去做,至于具体的添加比例,我来不及研究了,你们去试验吧。”

    还能有潜力提升燃速和能量密度?没得说,就算是穷举法,我们也得给穷举出来!这个事情就不用高委员费心了,他已经做得够多了。

    “高委员,这个燃料还有什么好处?”

    单说热值和能量密度的话,比这个好的也不在少数,但是为什么用不上去,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举个例子,DNTF、HMX、RDX单说能量密度话,其实只有汽油的几分之一,和奥托2燃料大致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但是汽油却不能代替炸药。

    所以这个燃料除了其燃烧和能量特性能用在鱼雷上之外,必定还有其他的好处。

    “烧得快算不算?”说这话的时候,高振东一脸便秘的表情,不知道他想到了什么。

    “算!算!”烧的快,出力就快,鱼雷的速度才能提起来,要不然就算能量密度再高,慢悠悠的烧,黄花菜都凉了。

    也不用担心烧太快,毕竟快了想慢下来容易,天生就慢的想快却很困难。

    高振东继续笑道:“除了考虑一定的挥发导致的泄压措施之外,不需要压力容器算不算一个好处?”

    “算!算!”虽然鱼雷里还有其他地方需要用到压缩空气,但是只要不是燃料用的压力容器,在设计上就简单多了。

    “60℃下可以长期保存,而且我算过,性能可以保持至少5年以上不退化,算不算好处?”

    60℃这个温度听起来不高,但是作为自然环境温度,已经算是高温了,这个耐温存储性能比起刚才提到的过氧化氢和硝酸,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毕竟30℃的环境温度常有,而60℃的却不常有。想将存储条件保持在60℃以下,没有任何难度。

    不要压力容器,不怕环境高温,而且化学稳定性还好,这些特性,简直就是先天鱼雷燃料圣体。

    实际上,高振东说的这些数字,大都还略显保守。

    两位同志乐得直点头:“也算,也算。”

    “冲击稳定性好……嗯,这么说吧,在抗冲击方面,你们可以把它看作是液态的TNT。”

    TNT,抗冲击方面最出名的特性就是子弹都打不炸。

    如果是这样,这种燃料使用起来不说是高枕无忧吧,至少也是无甚危险。

    至于高委员怎么知道这些数据的,那还用问?理论推算出来的呗。

    毕竟三种组分都已经很清楚,还是能推导出不少特性来的。刚才高振东算热值的时候,就已经给他们生动的展示了这方面的例子。

    “太完美了,太完美了!高委员,燃烧剂的好处说完了,那氧化剂呢?有什么坏处?”

    不少鱼雷热动力燃料坏菜,坏就坏在这个氧化剂身上!氧化性好,就意味着活泼,一活泼,幺蛾子就多。

    最极端的例子就是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氧化剂,从氧化性来说最强的是氟!氢氟燃料-氧化剂组合的理论比冲等性能比氢氧机高不少。

    但是到高振东穿越为止,没人敢用氟做火箭燃料氧化剂。

    所以有了燃料的好处,就可能要承受氧化剂的坏处。在姜总看来,如果这个燃料也能用过氧化氢或者硝酸那就最好了,过渡技术能顺利的用到这上面来。

    没想到高振东一副绷不住的表情:“下面没了。”

    姜总:“下面没了?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1965年,不是1911年之前,早就没那种人了。

    高振东道:“就是字面意思,没有氧化剂部分。这个燃料不需要氧化剂,能靠大量硝基中的氧进行自供氧自持燃烧。”

    嗯?原来如此!

    姜总一拍大腿:“难怪!难怪您要选这个做燃料!这个自供氧燃烧,才是这个燃料最大的好处!!!!”

    不需要氧化剂,就意味着留给氧化剂的空间、重量、泵送系统、氧化剂量控制等统统省略!这能带来多少好处,不用说都知道。

    本来这个燃料就烧得快,鱼雷速度快,再加上这个无需氧化剂的特性,燃料携带量必定就大,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使用这个燃料的鱼雷,又快又远,而且还安全!

    在旁边听得下巴都快掉下来的总工忍不住叹了口气:“难怪你说过氧化氢也好,硝酸也好,都是过渡,合着你这儿还有个大的等着呢。你甚至都没考虑要用氧化剂!”

    高振东笑了起来,很是开心,有一种恶作剧成功的得意:“我说过渡,那就是真过渡!”

    “过渡得好啊……这东西天生就是为鱼雷而生的。”总工忍不住叹道。

    高振东摇摇头:“鱼雷?嘿嘿……您还没意识到这个燃料的另外一个用处。”

    俗话说得好,来都来了,而对高振东来说,是做都做了。

    嗯?总工脑袋里那根弦又绷紧了,他知道接下来高振东的话里的东西,必定比用在鱼雷上意义还大,但是……

    他连忙转头对姜、傅二位同志道:“不好意思,两位同志,请你们回避一下。”

    两位同志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马上抄起本子,转身就要往外面走。他们连多问半个标点符号的想法都没有。

    高振东却抬起手制止了两位同志:“不用,和他们也有关系的,非常深的关系。”

    总工看着他,确认了一遍:“真的?”

    振东同志虽然经常嘴上没有把门的,但那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说出来的话需要把一下门,当他意识到之后,他的判断和把握还是很准的。

    “真的。”

    “行,来来来,两位都一起听一听。”总工笑道。

    姜、傅二人心中暗道今天好运气,纪律要遵守,但是对于技术他们是真的好奇,能有这个机会也是难得,感谢高委员的馈赠。

    见他们都准备好了,高振东才笑道:“鱼雷在水下,它的发动机希望能不要氧气也能提供动力,那同志们有没有想过它妈的也想?”

    诶,这位同志,怎么说着说着还爆粗口了……

    不对……几位同志很快就回过味来,还真是它妈的也想!

    “振东,你的意思是……潜艇?!!”

    鱼雷它妈,不就是潜艇嘛。

    高振东大笑起来,很是得意:“对!就是潜艇!用这种燃料,可以让潜艇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在水下也获得一定的行动能力。这对潜艇的任务灵活性和生存能力,有非常大的提升。”

    AIP(不依赖空气推进)潜艇,这就是高振东在上午想起奥托燃料之后想起来的常规大杀器。

    对付核潜艇可能差点意思,但是这种生存能力压制一下周边还是没问题的。而且逼急了,这东西还有别的用处。

    而AIP的技术里,现在最有可能的反倒是这个利用奥托燃料的斯特林发动机,毕竟这玩意1816年就被发明出来了,相对还是有研究基础的。

    有了闭式循环的斯特林发动机和不依赖氧气的奥托燃料,齐活!

    别说高振东自己得意了,另外三人闻言大喜!

    “对啊!利用这种燃料,可以让潜艇获得远比靠蓄电池更加持久的续航能力!”

    常规潜艇有个别称,叫做柴电潜艇,因为到了S2以后,除了核潜艇之外,常规潜艇的动力装置高度统一化。

    柴油机作为主动力,下潜到水下通气管无法进气的时候,靠蓄电池保持动力。

    所以叫柴电潜艇,算是军舰里的混动。

    而且为了安全,普遍用的是铅酸蓄电池。

    这东西都知道,能量密度低,所以常规潜艇的水下活动能力有限,速度慢。这都算了,最麻烦的是,续航能力很差。

    而有了这种燃料,问题就好办多了。

    “对对对,相比蓄电池蓄电有限,储电性能老化等问题,这种燃料处理起来就方便多了。”这其中的道理,就和纯电车和燃油车在续航上的差别是一样的,更严重的是,常规潜艇在需要长期水下潜航的时候,还没法像纯电车一样在充电站随时充电。

    “嗯,只要带上足够的燃料和人员供氧,潜艇在水下呆几天也不是问题啊!”这在普通柴电潜艇身上是不可能的。

    而这个燃料解决了发动机供氧问题,人员的供氧就好办多了,相比发动机,人员消耗的氧气要少得多,九牛一毛了属于是。

    解决了发动机供氧问题的大黑鱼,就能在90天的潜航记录中维持最长25天大气隔绝状态,而在这种潜艇上,不用那么多,维持人员供氧三五天到一个星期总是可以的。

    当然,这个潜航记录的事情其他同志并不知道,但是他们制导一件事,那就是这样一来,就算是大黑鱼没搞出来之前,至少也有个某种意义上算是弱化版的能用一用。

    “总工,我们回去就请搞发动机的同志打报告,把发动机改造为能兼容这种燃料,请委里一定要支持。”姜总顾不得燃料本身都还八字没一撇,就已经替搞发动机的同志安排上了。

    总工正待表态,高振东却摇摇头:“不需要。这种燃料不能作为主燃料,而且主发动机也不要为这种燃料进行妥协,另外给它专门装一个小的专用发动机并到主轴上就行。”

    “这样会不会增加系统复杂度,提高成本。”

    高振东笑道:“相比要强行让柴油主发兼容这种燃料带来的技术风险,这些成本算是很便宜的了。我的建议是现有发动机不用做变化,从结构设计上加一整个舱段,将这个水下发动机和燃料一起放在这个舱段里,这样万一进度慢,也不会影响基础型潜艇的进度。”

    这货的燃烧特性和过程跟柴油就是两码事,让柴油发动机去烧这玩意纯属是没事找事。

    听了高振东的话,总工点头对姜总道:“嗯,这个事情听振东委员的。”

    他很清楚,高振东在燃料和发动机上的刷子都不能说是有几把那么简单,而是有一箩筐!

    再加上他对项目管理的熟悉程度,对这个事情的风险评估能力,可以说是远超任何一个人。

    而且高振东的安排一听就很合理,简单直接,对新常规潜艇设计的影响可以减到最小。

    而且万一这个水下发动机的进度慢,那也可以先搞一型传统柴电出来先用着,对整体计划没有任何影响。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24928/75700.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