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4章 过渡一下(5k)
推荐阅读:镇魂街之大唐龙裔 神尊强宠,废物小姐竟是绝世女帝 家族修仙:通天长生 遮天:开局订婚火麟儿!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双穿,从当个倒爷开始 超凡纪元,我的职业能无限升级 逃离四合院:年代弄潮儿 重生八零之糙汉哥哥好疼我 御兽:我真不是培育大师
“振东啊,人都来了,有什么你就尽管和他们说。”
走进三分厂的时候,老姜和小傅同志两人是懵逼的,不过心里又多多少少有一点猜测,只是方向不太对。
十七机部?轧钢厂?难道委里把自己两人叫到这里,是要解决压力容器的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顺理成章的想法。
轧钢厂干嘛的?轧钢板的。高压氧用什么存储?最常见、最合适的还是压力钢瓶嘛。
虽然53-51那套发动机,难点不止压力容器一个,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能解决一个是一个,哪儿有可能去挑三拣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个道理用在这里还是蛮合适的。
“老姜,这是高委员,在材料方面很有研究,这一次,就是应他的要求,请你们过来,解决一下鱼雷热动力发动机的问题。”
看看,看看,就说嘛,材料学专家,不是压力容器,我把姜字倒过来写。
只是这个委员到底是个什么委员?技术口的同志相互介绍,很少有用这个称呼的,毕竟“委员”两字,大概是听不出对方擅长什么,擅长到何种程度。
老姜怎么着都没有把这“委员”两字,往科学委员的方向上靠,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这么年轻的人,开玩笑呢。
等到总工介绍过后,姜总看着高振东:“高委员,谢谢你。压力容器这东西对我们来说,的确是困扰了很久了……”
高振东和委总工一脸懵逼,压力容器?什么压力容器?
总工看了看周围的环境,想了想所处的位置,笑了起来:“错了错了,这次叫你们来,和压力容器没关系……”
说到这里,他又想起了高振东的其他工作,话又给他说回来了:“不过,你们要是非要想在压力容器方面有什么想法,倒也不是不能说。”
压力容器最重要的就是材料,这是个几乎纯靠数值说话的东西,而在压力容器材料上,最大的数值怪正在眼前。
高振东也明白过来了,笑道:“压力容器的事情我们先放一放,如果真的需要解决,倒也不是不行。只是等一会儿,我估计你们就不太需要压力容器了。当然,在钢铁材料方面,有什么其他要求,也是可以提的嘛。”
嚯……这话口气挺大啊,不过想着这是委里领导专门调集直升机,把自己两人从薄海边上紧急拖过来专程见的人,想来人家还是有底气的。
虽然潜艇也好、鱼雷也好,高振东没少掺合,但是除了直接接触的人,这些单位里的其他人几乎对高振东一无所知,就好像高振东如果不是委总工主动通报,也对这些同志和这些工作的进展一无所知一样。
“那各位领导今天是有什么好事照顾我们?”姜总也放松起来,看来今天是真的有好事。至于面前这个人虽然比自己还年轻,但是看总工和他打交道的样子,称呼一声领导应该没问题。
刚从战争年代走过来没多久的同志们,对于年轻人身居高位,倒是很能接受。
“你来说吧,毕竟你到底要说些什么,我也不知道。”总工笑道。
这话听得老姜小傅两人,心里又有点悬起来了,合着你也不知道?怎么这整件事,透着一股子不靠谱呢。
高振东点点头:“行,那我就开门见山了。这次请两位同志来,是想探讨一下换鱼雷发动机的可能性。”
“这……这个可能性不大。两位领导,别看仿制对象……”
“直接说名字,不用这么拗口,在这里,你所有的情况都可以敞开说,委里有授权的。”总工笑道。
这话听在两位同志的耳朵里,心里一惊,这已经不是一般的领导了,至少是抓大方向的才行。只是十七机部再是抓大方向,也抓不到委里的头上来,这位年轻领导是个什么情况,两人有些吃不准了。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当务之急是眼前的事情。有了总工的授权,谈话就轻松多了。
姜总从善如流:“好的。53-51鱼雷的热动力发动机虽然难度很大,但是却是我们现在能接触到的唯一高性能鱼雷动力,其他动力我们都考虑过,比起这个还是要差点。包括银锌电池等方案,甚至连最新的镍氢电池,我们都考虑过,能量密度和放电功率比起热动力来,还是差不少。”
同志们也不只是躺在53-51的身上吃定了53-51,该考虑、该研究的他们都尽了最大的努力研究过,只是结果不太让人满意而已。
高振东点了点头:“嗯,的确,镍氢用在这里还是不行的。”
听起来,这位领导对镍氢电池很熟悉啊,姜总两人连连点头。
看着他们的表情,总工心里笑开了花,他肯定熟悉啊,这东西就是他手上捣鼓出来的。
只是这个情况在这里是没法说的,也只好让两位同志继续蒙在鼓里了。
高振东说完镍氢之后,才顺着话头向下说:“不过我的意见,不是想要你们换成电雷,还是走热动力的路子,不出意外的话,这条路能一直走到21世纪。”
这句话就很大了,说走上一二十年也就罢了,一直走到21世纪?你是小灵通么,漫游未来回来的?
不过姜总并没有反驳,他们现在搞的就是热动力,对热动力利好的说法,对他们来说是有利的:“我们也觉得热动力前景广泛,只是现在暂时遇到了瓶颈。”
高振东笑道:“高压氧气的能量密集度是不高的,你们做起来吃力很正常。我的想法,就是想把高压氧气-煤油的组合给换掉。”
姜总两人这才明白过来,原来人家的“材料专家”,擅长的是燃料?!
至于为什么擅长燃料的人会呆在一个轧钢厂里,这就不得而知了,也许轧钢厂会用到大量的燃料?只是这个想法怎么想怎么不靠谱。
“领导,您想换成什么?”
高振东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起了高压氧气的问题:“高压氧气,最大的问题就是气体的密度太低,就算压力再高,也很难把能量密度做上去,功率倒是勉强能堆,但是射程是很难堆上去的,对吧。”
“嗯,对,您分析得很正确。”姜总点头道。
虽然能量密度低,但是靠堆单位燃料量倒是能把功率强推上去,问题在于再怎么堆,射程是堆不上去的,除非把雷体做大,但那不太可能。
实际上,现在连理论上能堆的功率都没怎么堆上去,至于射程,就更别想了。
高振东道:“有没有想过一种可能,我们把气体换成液体?”
姜总摇摇头:“想过,可是找不到合适的液体。”
同志们也不傻,合适的液态氧化剂的有效含量,怎么着都比高压气体要强多了,能很好的提升燃料系统的能量密度,而且还基本不需要考虑高压的问题。
问题在于,这种液体他们找不到……
实际上,很多在后世非常简单的问题,在问题没被解决之前,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就是天大的难题,也许就是一层窗户纸的事情,但是在这层窗户纸捅破之前,是怎么都找不到前路的。
高振东点点头:“我给你们举几个例子吧,虽然不是最终的目标,但是能解决你们现阶段的问题。”
煤油的氧化剂不止氧气一种,也有液体的。虽然这不是高振东最终的目的,但是对于姜总他们来说,先用这种方案作为过渡,能最大程度的利用好现有研究成果,都是烧煤油,此前的很多研究成果能很好的利用上。
“真的?那太好了!”别说姜总了,就连委总工都没注意到高振东口中的“不是最终目标”,他们压根就没想那么远,能解决眼前问题,对他们来说都是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情。
“嗯,你们可以考虑两个替代品,一种是用过氧化氢替代氧气,一种是用硝酸替代氧气。”高振东说的,都是后来证实过确实能用的组合,而且能量密度都比煤油加氧气要高。
其中过氧化氢不但有威力,而且还有战果——白熊的库尔斯克号潜艇,被自己鱼雷的过氧化氢燃料泄漏给直接炸沉在海底。
这和脏三的潜艇在码头维护的时候直接射了一枚导弹,鱼雷管内引爆一枚导弹有异曲同工之妙。
先不说安全性的事情,毕竟很多安全事故主要是人的原因,仅仅从可用性上来说,能被白熊用到库艇上的鱼雷里,过氧化氢在性能上的潜力可见一斑。
“过氧化氢?硝酸?”
很多时候,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在得到答案之前,却是根本想不到。毕竟对于知道答案的人来说,选项就只有那么几个,但是对于不知道答案的人,却要面对千千万万个备选无所适从。
“对,就是这两个,不过我倒是建议走硝酸的路子。”高振东道。
至于硝酸和过氧化氢谁的能量密度更高,高振东压根不考虑,反正都是用来过渡的,意思意思得了,只要比高压氧气强就行。
高振东没有说为什么要选这两个,不过姜总两人倒是知道这两个选择至少不是毫无道理,过氧化氢和硝酸这两货都有强氧化性,他们还是知道的。
他们还在考虑,总工却道:“嗯,就这两个,你们回去就赶紧试验起来,如果理想……不,只要比高压氧气不差太多,就考虑换路线。”
这两个东西的存储也比较麻烦,但是怎么着都比高压压力容器要简单。
只要不是差太多,仅仅是便利性、安全性和压力容器的差别,就能把性能给弥补回来。
就算不是搞燃料和热动力发动机的,不过从系统的角度,这笔账总工还是算得很清楚的。
高振东笑道:“这两个比高压氧,能量密度可高不少,放心吧,用来过渡还是很不错的,还是那句话,我建议选硝酸。”
他这句话的信息量不小,同志们再次忽略了他话中的“过渡”二字,而是关心这两者的具体细节。
“高委员,硝酸具有腐蚀性,其存储比起过氧化氢来说,要更加麻烦吧?为什么您还是选择硝酸?”
同志们过氧化氢还是用得少了啊,特别是高浓度过氧化氢,高振东笑了起来:“过氧化氢的存储比起硝酸,一点都不轻松,两者存储的麻烦程度基本上是在同一级别的。都需要25℃以下避光,都需要避开禁忌物质,都有腐蚀性,都不稳定,都有强氧化性,属于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但是过氧化氢这只蚂蚱跳起来,可能比硝酸高多了。因为过氧化氢泄漏之后,很容易释放大量氧气和热量,后果你们自己想吧。”
反正过氧化氢我知道在潜艇上炸过,硝酸没有,腐蚀点东西可不算什么大事。
“嗯,我们明白了。我们回去重点以硝酸做试验。”
高振东点点头:“嗯,这些你们试一试,能尽快用上去就用上去,短期用不上去也就算了。”
“什么?”什么叫做用不上去也就算了?那要是用不上去不是白搞了?
“用不上去也就算了,过渡的东西,不用花太多的心思,主要是用来尽快获得合格动力,为鱼雷试验创造条件的,同时做保底备份。至于正式的鱼雷,这些东西都差点意思,能量密度、安全性、存储性能都不行。”
包括委总工在内,三位同志都麻了。
“振东,你前面说了这么多,只是用来过渡的?”
高振东理所当然的点点头:“对啊,前面我不都说了嘛,用来过渡很不错,但是正主儿它们还不够格。”
“你手里还捏着更好的货?”总工此时的表情,生动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喜出望外”。
其实当听见过氧化氢和硝酸的时候,他就已经觉得这个事情稳了,解决了。
毕竟高振东的信用度要是放到21世纪,能一次性把一个一线城市的共享单车都刷完。
至于有存储上的麻烦这些都不是事儿,总能解决的,总不能光看见贼吃肉,看不见贼挨打吧。
爱它,就要接受它的缺陷。
没想到那居然只是开胃菜,现在细想起来,高振东刚才好像的确是提到了好几次类似“过渡”的话。
都快把笔记本收起来的两位同志,连忙又正襟危坐,打开了本子。
“快说快说,还有什么好东西?”此时总工感觉自己就好像在探险一样,时不时就有新的重大发现。
“上午你提到这件事情之后,我除了选出过氧化氢和硝酸这两个备选之外,还另外考虑了一下,最终设想了一种新型燃料出来……”
其实高振东是先想到这种燃料,然后才想到硝酸和过氧化氢氧化剂作为过渡和备份,不过他肯定不能按照实际情况来说说,太玄乎了。
其实就这种比较正常的说法,都让同志们震惊不已,特别是老姜小傅两位同志。
就这一个中午,你就整出来一种新燃料,而且还笃定它能用,比现有方案好?
这听着怎么有多年前放卫星那味道了。
不过总工震惊过后,却是喜上眉梢。
高振东这人不太正常,他们都知道,所以常人的时间观念和做事的流程在他这里,完全不适用。
而他说自己考虑好了,那就是真考虑好了。
所以他是相信高振东的话的,别问,问就是理论推导。
也只能理论推导,这一点点时间是不够做实验的,连凑齐原材料都困难,虽然总工不知道原材料是什么。
“是什么燃料?”
“一种混合燃料,质量分数76%的[1,2-丙二醇二硝酸酯],可以上下波动0.2%,22.5%的癸二酸二丁酯,可以上下波动0.3%,1.5%的邻硝基二苯胺,可以上下波动0.1%,钠离子不要超过0.8ppm。”
高振东说得很溜,抄标准嘛,不溜还能行?这是来自花旗的MIL军标的内容,包括波动范围。这份来自1986年的MIL标准,让高振东省了很多事情。
但是听在其他人耳朵里,味道就不一样了。
这就是你一个中午的结果?太详细了,当一个配方里,能把配比波动范围都给拿出来,那说明这个配方绝对不是生瓜蛋子,而是非常成熟,或者说至少是有了充分把握的,这才能拿得出允许波动范围数据。
而高振东一个中午就整了这么份东西出来,让他们如何不吃惊?
“振东,你连试验都做过了?”总工也是懂行的,所以问道。
高振东摇摇头:“没有,我理论分析的,放心吧老总,我有把握。”
高振东说有把握,那的确很有把握了,至少可行的概率非常大。
而另外两位同志,还在高振东带来的“理论性震撼”中难以自拔,总工只好替他们问问题,没办法,这两位同志暂时失能了。
“能量密度有多高?”这是首先要关心的问题,没有这个,一切都是徒劳。
高振东想了想,说了一个比较保守的数字:“系统能量密度预估400Wh/kg以上。”
“多少??!!!”两位刚回过神的来的同志,脑瓜子再次嗡嗡作响。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24928/75701.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