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1037章 实力超强却过分谨慎

第1037章 实力超强却过分谨慎


“十万兵象,咱们能打赢吗?”

    看着密密麻麻的安南士兵,还有高大的战象,张山旁边的安南将领道。

    尤其是那些安南降卒,更是战战兢兢,手里握着的旗帜都有些不稳。

    过去几十年,郑氏一直是安南最大的势力。

    无论莫氏还是武氏,都没少在郑氏手里吃亏。

    这些被莫氏派过来带路的,很惧怕郑氏的实力。

    不过张山却丝毫不怕,呵斥道:

    “慌什么,听我命令就是。”

    “若是有人抗命,立刻军法从事。”

    向身边护卫示意,拿着火铳充当督战队。

    那些安南士兵看到黑洞洞的铳口,顿时双腿打颤。他们在被大明军队用火铳击败后,非常害怕火器。

    张山也是因为见到这一幕,对于取得胜利没有丝毫怀疑。

    他在用五百护卫轻易击溃莫氏兵力后,对新军的战力极为相信。

    在和张镜心复盘的时候,没少后悔以前胆子不够大,没立下足够的功绩。

    甚至在他看来,若非英国公三护卫都是新兵,出于谨慎没有继续南下,凭借一万五千装备新式火铳的新军,就能横扫安南——

    据他所知,新任安南督师朱燮元,就打算只依仗一万五千兵力。

    如果他麾下的新军足够多,他甚至敢和安南士兵对阵:

    『如果有三千新军就好了。』

    『可惜只有八百!』

    看着麾下的五百护卫和张世泽派来的三百新军,张山极为惋惜。

    如果他有一个营三千兵力新军,他真敢向着升龙打过去。

    可惜他人微言轻,其他将领又太过稳重,最终他只能带着八百新军,作为督战队率领一万降卒诱敌。

    他需要把郑氏兵力引过去,取得这一战的胜利。

    明白自己的任务,张山指挥着部下排兵布阵,一切都显得煞有介事,丝毫看不出是花架子。

    他在勇士营中所学、还有排练武戏时接受的培训,此时都表现出来。

    别管真实战力如何,至少表面上像模像样,像是一支精锐。

    对面的郑梉看到,都觉得大明军队不可小觑:

    “阵型整齐,衣甲鲜明。”

    “大明的兵马可比旁边的莫氏强多了,就是人少了些。”

    “咱们十万兵象,他们只有一万。”

    得意地看着麾下的十万兵象,郑梉觉得堆也能堆过去。

    不过为了稳妥,他还是先派出战象,冲乱对方战阵。

    大象体型庞大,奔跑起来更是气势磅礴,显得无可匹敌。

    莫氏将士看到,顿时一阵恐慌。

    就连张山,也有一些心惊,觉得若是没有火器,这些战象真难应对。

    不过在有火器后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大明为了击穿建虏的盔甲,发明了锥形弹、箭形弹等穿甲弹种。

    大象再是皮糙肉厚,也挡不住这些子弹。

    有那么一瞬间,张山真想让部下开火,击毙这些战象。

    但是想到自己接受的命令,张山还是下令道:

    “撤!”

    “让两边的莫氏兵马先撤!”

    身边的莫氏将领,急忙按先前的约定,向两边兵马发出命令。

    大明军队两翼的莫氏兵马,顿时离阵而去。

    郑梉在对面看到,顿时哈哈大笑:

    “莫氏兵马逃了!”

    “赶紧给我追上去。”

    命令麾下士兵,跟着战象冲阵。

    先取两翼的莫氏军队,再把明军合围。

    穿着大明将领盔甲的张山,见到此景像是要用武力挽回局面,提着一杆银枪,拍马向战象迎去。

    他的勇气可嘉,但是坐下马匹在接近战象时,却被大象散发的特殊气味所惊,在战阵中乱窜。

    这不但让他无法率兵冲阵,就连麾下兵马的阵型,都被完全搅乱。

    郑梉见此更是狂笑,觉得天助我也:

    “明军连马怕象都不知道,还想在安南打败我们?”

    “都给我上,消灭这伙明军。”

    十万大军全部压上,誓要一举歼敌。

    张山骑着惧怕战象的战马,带着麾下士兵一路逃窜,偶尔还向后射几箭,显示这支军队的战力。

    这更让郑梉相信,对面的明军是精锐。

    只是被莫氏坑了,又倒楣地骑了惧怕大象的战马,所以才轻易战败。

    他对这个战果当然笑纳,甚至觉得自己是天命所归:

    “明军也不怎么样嘛!”

    “咱们这就收复谅山,反攻大明广西。”

    已经考虑着收复失地之后,进犯大明土地。

    不过也有安南臣子心中不安,觉得这一切太巧合了,建议道:

    “前面就是山道,应该小心一些。”

    “避免遇到伏击。”

    认为应该见好就收,用这一战的胜利与大明和谈。

    如果真是这样,张山就坐蜡了,这也是张世泽不愿佯败诱敌的原因——

    谁知道敌人会不会入彀,万一人家见好就收,佯败的人可是欲哭无泪。

    郑梉此时也有些意动,因为他知道安南的实力远远不如大明,就算这一仗取胜,最终还是要和谈。

    不过他身边的将领,却认为大明军队既然败了,他们就应该乘胜追击,把谅山给收回来。

    否则谅山在明军手里,安南会一直不稳。

    郑梉不需要多思考,就知道谅山不能留在大明手里,甚至连高平莫氏也要平定,不然安南就要时刻面临大明的威胁。

    他当即就下令道:

    “追!”

    “把谅山给收回来!”

    打着收复谅山的旗号,鼓励麾下将士追赶。

    张山听到身后安南将士的喊声,方才松一口气,策马全力疾奔——

    刚才,他为了吊着安南士兵追赶,时不时放慢速度,给后面射上一箭。

    现在确定他们要追,自然不用再控制马力。

    很快,他们就进入一个狭窄的山道,大明兵马正埋伏在那里。

——

    山头上,埋伏在密林中的朱燮元,从望远镜中看到此景,赞赏道:

    “这个张山,真有几分急智,连马匹怕大象都想到了。”

    “要不是这一手,佯败还不容易。”

    败退比进攻更麻烦,一不小心就会溃散,被敌人追杀上来。

    朱燮元是不愿用麾下不多的兵力佯败的,所以让英国公护卫上去。

    张世泽就更不肯了,他麾下的三个护卫都是精心练出来的,是以后开藩的凭借,哪能消耗在这上面。

    最终,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安南降卒头上。

    张山能把这些人调教得井井有条,有大明军队的架子,溃败得还非常合理,在朱燮元看来不容易。

    前来观战和联络的张镜心,知道张山已落入朱燮元眼里,笑着道:

    “他是勇士营的勇士,武道大会出身。”

    “不过督师也知道,现在军中不需要勇武型将士,更加看重火器。”

    “张山因为形象好,被安排演练角抵戏,扮演的是赵云。”

    “所以他对这种排兵布阵很了解,佯装成以前的大明军队。”

    这是皇帝的要求,演戏尽量真实。

    所以,大明以前的冷兵器战阵,就被用到了角抵戏战阵。

    张山作为赵子龙的扮演者,当然是要带兵打仗的,曾经在教场带领士卒排兵布阵。

    朱燮元了解这些后点了点头,惋惜道:

    “这么聪慧的人,怎么安排去演戏?”

    “能带领一万人不乱,军中将领能做到的也没多少。”

    “勇武型将士不是没智慧,要给他们机会。”

    打算把张山调入麾下,给他带领一营的机会。

    张镜心知道张山入了朱燮元的眼了,当然不会反对。

    不过他在安南也有任务,希望有一支兵力:

    “陛下命我招抚安南地方势力,这些蛮夷大多畏威不怀德,需要有兵震慑。”

    “希望督师能让张山独领一营,再带着莫氏兵马,收服周边势力。”

    朱燮元眉头微皱:

    “带着莫氏兵马?”

    “他们有什么用?”

    “皇上可是说了,征服安南后,尽量把当地有实力的人调走,在其他地方分封领地。”

    “你用莫氏兵马收服地方,他们的势力会在这边扩展。”

    张镜心先前不知道,如今才明白朝廷的打算。

    不过他考虑之后,还是决定用莫氏兵马,向朱燮元解释道:

    “带着莫氏兵马,是拿他们当筏子。”

    “安南这边的人一看莫氏都降了,自然会投靠过来。”

    “武氏本来也应这样的,可惜袁巡抚心急了些,我们没来得及过去。”

    朱燮元听到这个想法点了点头,对他提到的袁崇焕,又是皱了皱眉。

    当初,他在西南就和袁崇焕打过交道,知道这个人不好管,很有自己的主意。

    如果不是皇帝支持,这个人甚至想要顶走自己。

    现在,自己来到安南督师,又要和他共事。朱燮元都有些头疼,不知道如何对待:

    『这个刺头,真是会找麻烦。』

    『但他是韩首辅的弟子,我在南下时还被韩首辅叮嘱给部下立功机会。』

    『这可如何对待?』

    这是他最头疼的地方,首辅的面子不能不给。

    但是袁崇焕收复三宣六慰的职责,又和他攻略南洋有冲突。因为中南半岛,大部分都属于三宣六慰。

    这决定了他们必然会产生冲突,除非把一人调离。

    朱燮元是不想和袁崇焕、或者说他背后的韩爌起冲突的,但是来到安南,却必须有个决断。

    就在他头疼的时候,复汉军的护军艾南英道:

    “袁崇焕这次可不好过,就连首辅韩公,对他也很为难。”

    朱燮元对此就不接了,询问道:

    “哦,这是怎么回事?”

    “他不过是一时进展不顺,怎么会让首辅为难?”

    艾南英解释道:

    “皇上给枢密院的指挥权,限定为大体方略,前线由将领指挥。”

    “攻打安南的方略,是枢密院定下的。袁崇焕理也不理,你说是不是得罪了枢密院?”

    “这枢密院的指挥权本就小,还被他完全无视,如果不严加惩治,以后如何指挥?”

    这是他的看法,他和许多文职军官,都觉得枢密院不会放过袁崇焕。

    否则统兵大将都有样学样,枢密院还有什么权威?

    朱燮元一时没有想到这点,因为他在西南打仗时还没有枢密院。到了京城担任长城督师,则拥有京营总督一般的权力,通常是接受皇帝命令,枢密院根本插手不进去。

    如今听到艾南英这么说,才知道现在不一样了。

    枢密院成立之后,需要确定权力。袁崇焕不顾枢密院的方略,大大得罪了枢密院。

    如果他打得好也就罢了,现在他打得不好,又违背了枢密院的方略,不惩治他惩治谁?

    朱燮元敏锐察觉到这件事的严重性:枢密院这个刚成立没几年新衙门,要拿一些统兵将帅立威,让前线将领知道敬畏。

    如此一来,一些事情就好操作了。

    先前把云南兵马无视的他,现在觉得可以想办法把这支兵力夺下来。

    琢磨着这件事情,朱燮元转移话题道:

    “安南战象上来了。”

    “命令炮兵准备,把它们击毙一部分,和安南士兵隔开。”

    将军中抬炮集中,用于射杀战象。

    这些抬炮,是类似抬枪的二三十毫米火铳,是装备部研发出来用于穿透建虏盔甲的。

    后来因为威力过剩,重量又比较大,被安排在城墙上守城,毁伤攻城武器。

    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作城墙火铳。

    但是在辽东却不止用于守城,野战兵马也有装备。

    因为威力介于火炮和火铳之间,能弥补一部分火力空白,京营也装备也一些,这次南下时带了过来。

    它的威力很大,一炮下去能把战马击毙。

    大象体型要比战马更大,所以朱燮元要求,几门抬炮对付一头战象。

    并且出于无法完全击毙的担心,他要求只击毙一部分,和安南士兵隔开。

    不过事实证明,他的决定太谨慎了。

    战象纵然体型更大,也挡不住威力巨大的抬炮。

    在它们陷入埋伏之后,很快被射术精湛的士兵击毙。

    甚至有一些战象被火铳手击杀,在战阵里面乱窜。

    有些返回安南士兵阵营的,更是把安南战阵扰乱。

    这是安南士兵没想到的事情,他们想不到己方的战象,竟然反冲回来。

    有的士兵就要后退,但是大明埋伏的军队丢下滚木、礌石,又用火铳封锁,不让他们撤退。

    进入山道的安南士兵,都被大明军队堵在里面。

    冲,冲不上去,退又退不下来。

    朱燮元让麾下的一万五千兵马多打旗号,佯装成数万大军,要求被埋伏的安南士兵缴械。(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32280/76149.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