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1036章 安南变局

第1036章 安南变局


就在朝鲜风起云涌时,复汉军早已抵达安南。

    到了这里,杨御蕃发现最大的敌人不是安南军队,而是气候和疫疾。

    “这地方也太热了,和辽东的夏天差不多。”

    “将士们刚来就生病,这仗如何打下去?”

    卸下盔甲,擦着热汗,杨御蕃抱怨道。

    他是实在没想到,安南二月份就如此炎热。

    艾南英是江西人,对这里的气候更适应些,闻言笑着说道:

    “这才哪到哪啊!”

    “现在安南可是刚出凉季,气温并不算热。”

    “再过一个月会比现在热很多,而且会迎来雨季。”

    “到时候就是又湿又热,比现在还容易得疫疾。”

    这是朝廷探查的情况,传达给各级护军。

    艾南英对此还是比较重视的,做了各种准备。

    杨御蕃听得咋舌,感受到安南之战的艰难:

    “再过一个月就是雨季,我们岂不是只有一个月的时间?”

    “要是早点出兵就好了,冬天这边凉快些。”

    艾南英知道一些内情,透露道:

    “这次安南之战,朝廷本来没打算打。”

    “但是英国公身体不好,想要尽快开藩。”

    “苏松新区和顺天府的商人又不希望中断采购。”

    “所以朝廷有钱后,就决定发动这一战。”

    杨御蕃听得皱眉,对此极为不满:

    “如此仓促出兵,打了败仗怎么办?”

    “这也太儿戏了,不知要损失多少人。”

    艾南英笑着说道:

    “只要方略正确,是不会损失多少的。”

    “宣光镇那边的事情你知道吧,咱们还得谢他们。”

    杨御蕃眉头皱得更紧,因为他知道云南兵马攻打宣光镇,如今不太顺利。

    他问艾南英道:

    “这话从何说起?”

    “难道是袁巡抚平定了宣光镇?”

    艾南英神秘一笑,说道:

    “他要是平定了,咱们早就南下,合围升龙城了。”

    “不过因为他那一路受阻,却带来了改变方略的机会。”

    “你说朱督师那边,会不会想把安南军队引出来,寻找和安南决战的机会?”

    “把安南军队引出来?”杨御蕃若有所思,想到了朱燮元平定奢安之乱的策略。

    当初奢安大军潜藏深山,就是被朱燮元派兵引出来的。然后一战击溃,奠定西南胜局。

    如果安南主力同样被大明军队击溃,接下来的战事将毫无疑问。

    不过杨御蕃并不看好,因为他觉得安南人没那么笨:

    “安南人会相信吗?”

    “这计策朱督师用过一次,而且安南的军队,远远不如我们。”

    “他们不会这么傻,把主力给派过来。”

    艾南英嘿嘿笑道:

    “安南人是不傻,但是宣光镇都能挡住云南兵马,郑氏想必会以为他也可以。”

    “所以咱们要感谢袁巡抚,让安南轻视大明战力。”

    “咱们可以向朱督师提议,引安南主力上来。”

    “到时使用火铳,能轻易击溃他们。”

    对新式火铳的威力,艾南英是没有丝毫怀疑的,连建虏都挡不住他们。

    杨御蕃同样没有怀疑,很是赞成道:

    “就是,咱们应该把安南主力引过来!”

    “这样复汉军不用继续南下,在雨季感染疫疾。”

    “那些士兵刚刚在辽东分了地,可不能白白病死在这里。”

    艾南英同样也是这个想法,两人对复汉军的战力毫无怀疑,最担心的就是气候和疫疾。

    不愿继续南下的他们,联合提出建议,引诱安南主力上来。

——

    朱燮元在收到建议的时候,同样在为军中的事情头疼。

    因为他发现有很多从北方调过来的兵马,没打仗就倒了下来。

    他问许成名道:

    “现在能动用的兵马有多少?”

    “其中有多少装备了新式火器?”

    昌平镇总兵许成名是他的老部下,闻言顿时回道:

    “咱们从西南带来的老部下能适应,这里的气候和西南相差不远。”

    “南方出身的士兵也没什么大碍,但是北方出身的士兵,倒下了两三成左右。”

    “现在末将麾下,能动用的新式火器军队,约莫是一万人。”

    这只有带来的兵马一半,朱燮元皱了皱眉。

    他又问道:

    “复汉军呢?”

    “现在能动用多少人?”

    许成名道:

    “复汉军只派来了精锐,战兵只有七八千人。”

    “现在也倒下了不少,估计能调动五千,都有火铳装备。”

    “不过这一路是要跨海登陆用的,由杨御蕃、郑芝龙指挥。”

    这是之前定下的方略,四路大军齐进,合围安南主力。

    不过在袁崇焕率领的云南兵马遇阻后,这个策略已经破产,强行执行都执行不下去。

    朱燮元想着麾下兵马的现状,还有艾南英、杨御蕃的提议,决断道:

    “不必跨海登陆了!”

    “命令所有能出战的兵马集结,和安南在谅山一带决战。”

    “命令李橒、张世泽南下出兵佯败,把安南兵马吸引到谅山。”

    这改变了之前在朝廷商定的方略,而且主力会战,远比之前有风险。

    许成名道:

    “大帅,这和之前定的策略不一样。”

    “万一……万一……”

    想提醒朱燮元万一失败的话,他就要承担责任。

    朱燮元却信心满满道:

    “没有万一!”

    “一万五千火器新军,足以横扫安南。”

    “最难的是让安南主力上来,但是得益于袁巡抚,安南郑氏认为能够打败我们。”

    “只要正面作战,咱们还没怕过谁!”

    许成名听得心里涌出一腔豪气,同样如此认为。

    即使他没有参与辽东之战,不清楚火器新军的战力。

    但他却知道平定奢安之乱时,大明军队最头疼的就是如何找到敌人。

    如果安南的兵马主动上来,他们又有何惧?

    只是,朝廷的安南攻略,要的可不是打败安南,而是彻底占据这里。

    许成名道:

    “现在士卒都倒下了不少,进入安南后,可能会倒下更多人。”

    “即使打完仗仍旧完好,一万多士兵如何占领安南?”

    这是他最担心的一点,担心进入安南后,又被他们扰得烦不胜烦,最终只能退回来。

    袁崇焕在宣光镇就是栽在了这上面,小觑了安南人的反抗心里。

    朱燮元对这一点也觉得很麻烦,叹气道:

    “只能见机行事了!”

    “如果打得好,把安南主力彻底消灭,咱们就南下升龙城,在红河平原设卫所。”

    “如果安南主力败而不溃,那就先收兵回去,雨季过后再出兵。”

    “只要这一仗取胜,就能对朝廷有个交待。”

    向许成名说了朝廷的打算,这一仗的目的不仅是收复故土,主要还是为了战时状态持续。

    现在打一仗有个交代就好说,不用强求把安南攻下来。

    尤其是皇帝前段时间叮嘱他,今年打不下明年继续。

    那时北方的兵马在这里适应了一年,能够完全发挥战力。

    许成名急着立功,是不想拖延时间的。但是朝廷要求不高,也减轻了他的压力。

    很快,他就带领京营士兵开始备战,并且和复汉军合军。

    两支兵马在适应后,向着谅山而去。

——

    谅山,张世泽接到朱燮元的命令,恼怒道:

    “这也太看不起人了,竟然让我们佯败?”

    “就安南那些猴子,如何打败我们?”

    同样在谅山的张镜心道:

    “朱督师这个方略没有错。”

    “现在云南那一路兵马受阻,咱们三支兵马合一,适合主力决战。”

    “决战就得把敌人引上来,需要让敌人有信心。”

    “只要击溃安南主力,升龙城任由我们夺取。”

    张世泽身为国公府世孙,更看重的是威望,摇头道:

    “方略没错也不行,我们英国公在安南不能败。”

    张镜心劝说道:

    “只是佯败而已,胜了还能打回去。”

    张世泽就是不答应,因为他怕被安南土著看清,以后领地不稳。

    他向张镜心道:

    “要败你们再派人,反正英国公护卫不能败。”

    张镜心有些无奈,却无法逼迫张世泽执行命令。

    就连李橒,面对这位国公孙子,同样也没办法。

    两人为难之际,使团的武官张山道:

    “佯败还不简单,只要衣甲器械在,随便派些人就能演戏。”

    “将军,某愿率兵出城,把安南的兵马骗上来。”

    张世泽闻言欢喜,张镜心皱眉道:

    “兵凶战危,这可不是儿戏!”

    “你说是引不来安南主力坏了决战方略,本官也保不住你。”

    张山笑着说道:

    “放心吧!”

    “我在排练三国角抵戏时,听过很多战例。”

    “还有各种伪装方法,保证安南人看不出来。”

    拍着胸膛保证,又请张世泽派出三百护卫,把一些安南降军打扮后,向着南方而去。

——

    升龙城。

    郑梉自从知道大明出兵后,就陷入惊恐之中。

    相比大明这个庞然大物来说,安南是不折不扣的小国,根本没有抗衡的实力——

    永乐四年大明征讨安南,只花了五个月时间,就把安南灭国。

    郑梉知道想到这里,就知道自己没有和大明为敌的实力。

    如今大明兵马南下,那可如何应对?

    “大明出动四路兵马、六万大军,打着莫氏旗号征讨安南。”

    “你们说该怎么办?”

    郑梉询问自己的府僚道。

    此时安南大政,基本掌握在他的幕府手里,黎朝皇帝完全是傀儡。

    不过这个时候,却显出傀儡的作用,一个府僚提议道:

    “莫氏大逆不道,咱们应该以陛下名义谴责不臣。”

    “派人向大明解释,说明正统在黎氏。”

    这番话听着就示弱,一位武将道:

    “大明的兵马都打过来了,还能解释什么?”

    “要我说,咱们就调集兵马打过去。”

    “咱们有十万大军、五百战象,何必害怕大明?”

    这是郑氏积攒数十年的家底,依靠这个成为安南最大的势力。

    不过相比大明来说,就显得实在太少了。

    别看大明这次出动的兵马只有六万,后面却能轻易派来十万大军。

    郑梉本人是不想打的,因为他知道一旦自己战败,郑氏就没有了威压安南的势力。

    打胜了也没什么好处,又无法从大明那里割地。

    他留着莫氏就是因为忌惮大明,如果没有大明的保护,早就能把莫氏消灭。

    如今,莫氏勾连大明,打着恢复旧疆的名义出兵南下,他心里极为气愤:

    『这个莫氏,当真是祸患。』

    『应该早点把他灭了!』

    心里恶狠狠地想着,郑梉对于是战是和,却拿不定主意。

    最终决定一边派人去大明解释,一边整军备战。

    但是对于和大明军队为敌,很多人没有信心。

    尤其是谅山被大明军队攻下后,升龙城一日三惊,有很多人逃窜。

    就连郑梉,也有迁都的想法,暂避大明军队锋芒。

    不过,就在他打算弃城而逃时,宣光镇传来的消息,却让他改变主意:

    “你说,宣光镇那边,挡住了一路明军?”

    报信的人说道:

    “不但挡住了,还拖得那一路明军不能动弹。”

    “率领那路明军的还是大明的名将,唯一能挫败建虏的人。”

    “这么说,那路明军是精锐了!”郑梉很是满意。

    他对宣光镇完全是蔑视的,认为只要下决心就能消灭他们。

    如今连宣光镇都能挡住一路兵马,顿时让他轻视明军战力:

    『宣光镇都能挡住一路,其他三路难道我挡不住?』

    『要是不战而逃,那些人还不知怎么嘲笑我们。』

    心里开始想要打一仗,称量一下明军的战力。

    如果明军真是花架子,他不介意反过去侵入广西。

    所以自那之后,郑梉开始认真备战,打算在明军南下时抵御。武氏能做到的事,没道理他做不到。

    不过他怎么都想不到,明军攻占谅山后,就不再南下了,反而一直留在那里。

    郑梉派人仔细查探,才知道明军因为水土不服,已经倒下大半。

    这让他顿时喜形于色:

    “天助我也!”

    “明军不足为虑。”

    立刻尽起十万大军,带着五百战象,号称十万兵象,前去攻打谅山。

    他要把谅山的明军打败,并且反推回去。

    那样就能够凭借开疆拓土的功劳取代黎氏,成为安南皇帝。(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32280/76150.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