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1023章 有责任的权力

第1023章 有责任的权力


皇帝会把收揽的权力放出来,这是所有官员的共识,也是他们和皇帝打交道的经验。

    整个大明朝,除了太祖至死都牢牢把握权力外,最像太祖的成祖,后期都因为不耐烦庶务,把很多权力交给太子监国。

    当今皇帝效仿的世宗嘉靖皇帝,后期更是隐居深宫修道,任由严嵩、徐阶等人擅权。

    所以朝堂上的大臣很有耐心,在无法抗衡当今皇帝的情况下,打算以后掌权。

    尤其是皇帝曾向群臣许诺过,重制礼乐时会重新分配权力。

    他们本以为皇帝放权是在国会建立之后,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刚进入崇祯五年,皇帝就这么大幅度地放权:

    给内阁对外下令的权力,这是真的在释放相权。

    内阁在拥有宰相的地位后,将拥有宰相的权力。

    首辅韩爌对此是激动的,感觉皇帝当真是圣君,说分配权力就分配权力,给了内阁前所未有的职权。

    以后,只要这个权力不断扩大,内阁甚至能代行皇帝的权力。

    也难怪皇帝给了次辅副署权,用次辅牵制自己。

    想到杨景辰这一次搞出来的事,有心试探皇帝愿意释放多少权力的韩爌,出言道:

    “陛下曾经说过:内阁票拟应该至少有两条,其中一条由首辅拟定或同意。”

    “但是这次次辅的票拟,臣却从所未闻,也未表示同意。”

    “臣以为应重新拟定,并由内阁用印。”

    这个提议,引来袁可立等人附和。

    他们都被皇帝这一手搞怕了,担心皇帝以后用这种方式胡乱发旨意。

    有首辅把关就好多了,皇帝想用佞臣发中旨,会受首辅制约。

    不过朱由检却没答应,不想给首辅太大的权力。

    他辩解道:

    “朕此前说的是针对奏疏的票拟,而且最终选择权在朕。”

    “如果首辅觉得不妥,可以另外拟一条,由朕选择就是。”

    韩爌听得哑然,没想到皇帝竟然如此耍赖皮。

    他和杨景辰分别就此事拟票旨结果还用说吗?必然是杨景辰的票旨被认可。

    到时候他若据理力争必然和皇帝起冲突,默认旨意的话群臣认为他没有尽到首辅的责任。

    想到这里面的利害,所以他在试探后,很快缩了回去。

    但是他缩回去其他人却没缩,袁可立道:

    “虽然选择票拟是陛下的权力,但是票旨的内容,应该知会其他大学士。”

    “只有其他大学士无异议,方能下发出去。”

    想要拉其他大学士一起,制约皇帝和佞臣。

    但是朱由检却摇头道:

    “如果有一位大学士反对旨意就不发,朝廷以后还怎么做事?”

    “朕先前已经说了,以后各位大学士的独立票拟权,需要依托执掌的委员会。”

    “经过委员会商议后,方能拟定票拟。”

    “你们还有什么可担心?难道不相信各大委员会?”

    说着,他又向袁可立道:

    “袁卿,你是戡乱救灾委员会的主任,这个独立票拟权,同样有你一份。”

    “担任副主任的大学士拟票用印,需要你的同意。否则你可以动用一票否决权,否决委员会决议。”

    “这么多权力在手,还担心有人胡乱票拟?”

    袁可立这下沉默了,因为皇帝明明白白地讲解了委员会的运作机制。

    今后他虽然不是大学士,担任戡乱救灾委员会主任的他,却可以通过担任副主任的大学士,分享拟票权力。

    可想而知,这对无法成为大学士的非翰林官员诱惑有多大,他们能通过委员会,分享内阁的票拟权力。

    户部尚书毕自严,此时出言问道:

    “臣忝为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今后财经方面的票拟用印,是否都要由委员会商议?”

    朱由检肯定地道:

    “财经委主动施政,自然需要集议同意,然后方可用印。”

    “如果不用印,那就按正常流程。所有大学士都可以拟票,其中一条由首辅拟定或同意,在首辅用印后呈交给朕。”

    “朕选择其中一条同意后,发给六科抄出。都不同意就发给内阁再议。”

    “用印和不用印的区别,就是是否拥有内阁名义。”

    “有这个名义就能独立上奏,并且以内阁名义催促执行内阁决议。”

    “没有这个名义,则需要首辅动用内阁名义。”

    这样一解释,群臣顿时明白了:

    皇帝是担心首辅权力太大,所以在给内阁对外的权力后,把内阁名义分给各位大学士。

    每个大学士使用印信时,都能使用内阁的名义。

    这对首辅的权威是极大的削弱,因为用印的大学士完全能把首辅越过去。

——

    群臣对此是有疑虑的,因为首辅是百官之长,群臣要靠他约束皇帝权力。

    现在他没有这个权力了,还有谁挡住皇帝胡作非为?

    就算有一些人想通过这个制度分享内阁权力,却也不敢说出来。

    毕自严婉转说道:

    “内阁委员会可以使用内阁名义,但是不经过其他阁臣,有独断专行之嫌。”

    “而且使用内阁名义,至少要经过首辅同意。”

    “臣以为无论是否用印,票拟都应该由首辅再拟一条或同意。”

    “这样皇上疲惫之时,可以直接采用首辅的票拟。”

    袁可立等人纷纷支持,群臣在这一点上非常一致:

    尽一切可能限制皇权,不给皇帝随意发旨意的权力。

    他们相信有了首辅的制约,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这次的事情。

    首辅提前知道后,一定会劝谏皇帝。

    反倒是韩爌,此时有些矛盾。

    因为他知道如果是像这次的事情,他拟了票旨作用也不大,反而会被群臣架起来和皇帝打擂。

    那样还不如不知情,至少有理由推脱过去。

    现在群臣认为他必须要再拟票旨或同意,那就是逼着他做选择。不能用不知情的借口,推委一些责任。

    可以说,这是一个有风险的权力,能加强首辅权威,也可能因此和皇帝起矛盾。

    他选择了沉默,对此并不表态。

    朱由检思索之后,也有些明白了群臣的用意。

    如果他想一直掌权,当然是不同意最好。

    但是他现在是偷懒放权,自然要找个人担责任。

    如果首辅对票拟不表态的话,那他怎么担责?

    所以朱由检考虑之后,已经倾向同意。

    但是这个权力不能白给,朱由检决定和次辅副署权一起,明确首辅和次辅的权力和责任。

    最终草拟的礼法条文是:

    【大明皇帝统揽大明国事,任命内阁大学士辅佐。

    内阁大学士参预机务,有权拟定票旨。朝廷正式旨意,须经内阁票拟。

    所有内阁大学士都有独立票拟权力,首辅应拟定或同意其中一条票拟用印。

    内阁票拟未经皇帝批红,不得发布泄露,违者以假传圣旨泄露机密论罪。

    当票拟由司礼监代批时,政务须由次辅副署、军务须由枢辅副署,方可抄送部议。如果次辅或枢辅不愿副署,须奏请皇帝圣裁。】

    这些条文一出现,群臣顿时明白:

    皇帝防的不仅是首辅,还有司礼监掌印。

    这分明是担心出现万历初年的状况:

    张居正和冯保联合,独揽朝廷权力。

    所以给了次辅、枢辅副署权,制约首辅和司礼监掌印。

    以后他们就算联合起来,也有人制衡他们。(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32280/76163.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