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重生2013:超级科技帝国 > 第289章 嘉宁市再创经济奇迹

第289章 嘉宁市再创经济奇迹


第289章  嘉宁市再创经济奇迹

    这四大模式中,租赁模式将是主要模式,按实验舱段的使用时长、能耗、所需支持等相关级别收取费用。

    联合研究模式是对于特别前沿、星界动力航天自身也感兴趣的项目,与相关顶尖机构合作研究。

    定向委托模式,也就是星界动力航天可以接受国家或企业的定向委托,开展特定领域的实验研究。

    最后的种子计划是腾出一部分资源,或者设立一部分额度,支持一些极具创新性,但是经费有限的青年科学家或中小型团队的实验构想。

    「至于费用方面嘛————」陆安沉吟片刻,然后说道:「要体现出价值,但也无需漫天要价,吓跑真正有需求的用户。」

    「基于我们的发射成本、空间站运营维护成本,以及星流」工具优化后预估的资源消耗,制定一个具有吸引力又能体现其稀缺性的价格。」

    「初步设想,比如说超净微重力实验平台的一个标准实验单元,比如一个月的使用权啊之类的,费用可以设定在数千万到数亿元人民币不等,具体根据支持等级浮动。暴露平台、生物舱段等等,均以此类推。」

    骆光华点了点头,对陆安说的这些进行材料备忘。

    这个价格无疑是昂贵的,绝非普通学术机构或中小型团队能够承担的。

    但其主要目标客户,本就是那些拥有雄厚研发资金的跨国药企、顶尖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以及由大型基金会支持的前沿科学项目。

    对于他们而言,如果能在这个独一无二的平台上取得突破,其回报可能是投入的千百倍。

    这个钱他们是出得起的,他们更关心的是能不能使用,能不能优先序列使用。

    至于那些独立的青年科学家或者中小型科研团队,没有这个资金实力的,这不是还有一个「种子计划」的嘛。

    也是给他们腾出了一部分资源,并没有完全把他们阻挡在门槛之外。

    得到了陆安在大方向的决断后,骆光华开始组织公司内部团队,制定详细的《凌霄星城空间站科研载荷搭载与实验服务条例》,明确其申请流程、评审标准、收费标准、智慧财产权归属、数据共享原则等。

    同时,对已经上门的面谈者予以接待,充分沟通,记录需求。

    星界动力航天承诺,对于早期表达明确合作意向并通过初步评审的机构,在空间站相应模块投入使用后,会予以优先使用序列的考量。

    消息很快就通过官方渠道和非正式沟通传递了出去,星界动力航天对全球科研界秉承开放合作的积极态度。

    那些已经派员前来面谈的机构喜出望外,会谈也变得更加积极。

    还在观望的机构,这下也坐不住了,纷纷开始准备更详实的方案,甚至考虑增加预算,加入这场「太空科研席位」的争夺中来。

    先占坑获得优先使用序列,意味著先出成果的概率极大,搞科研是果实被人摘走一个就少一个。

    而坑位是有限的,稀缺性搁那摆著的。

    就连现在的国际空间站都稀缺,而未来「凌霄星城」超级空间站建成后,很多实验平台是国际空间站都做不到的,稀缺性更大了。

    一些与阿镁立卡关系微妙、或在某些领域受到限制的殴洲、亚洲科研机构,更是将「凌霄星城」视为打破技术封锁、实现科研跨越的契机。

    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的新闻版块,也迅速跟进报导了这一现象:

    【科学家们争相「登天」,「凌霄星城」空间站计划引发全球科研合作新热潮。】

    【太空新门户:星界动力开放平台战略挑战传统科研范式。】

    网络上,国内外科技爱好者们也展开了热烈讨论:「陆神这格局打开了!!」

    「这才是大国气度!对比某国的封锁策略,高下立判!」

    「希望评审机制公平,能让真正有价值的研究上去,而不是只看谁钱多。」

    当然,也有不少人分析其背后的战略意图,认为星界动力此举,不仅是在创造经济收益,更是在建构一个以东方大国技术、东方标准为核心的太空科研生态系统。

    参与进来的全球科学家、科研机构,无形中会加深与东方的科技联系,使用东方的平台,遵循东方的规则。

    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更可持续的影响力扩张。

    但无论如何,陆安通过公布「凌霄星城」计划并主动开合作大门,以一种自信而从容的姿态,邀请全世界。

    共同在这片即将开辟于九天之上的「广阔天地」里书写人类探索太空的新篇章,在科技领域的与美博弈中,引入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陆安显然不是被动应对封锁,就是要跟阿镁反著来。

    阿镁想砌起一道技术小院高墙,陆安就用实实在在的平台优势和开放姿态,凝聚著全球的科技力量,实实在在地给阿镁添堵。

    此事敲定了下来,星界动力航天这一块的事情也算就此告一段落。

    作为大BOSS的陆安把大方向战略决策敲定了,具体执行交给骆光华以及那些技术专家们,这些都需要时间有序推进。

    1月23日,周二。

    刚刚吃完午饭的陆安正坐在客厅看电视,他看的自然不是电视剧,而是正在播放的嘉宁市地方卫视的午间新闻。

    「————本台消息,今日上午我市发布了2017年经济数据报告,嘉宁市2017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3580.73亿元,同比增长+233.47%,历史性的迈入了万亿大——  

    关。

    「这一年,嘉宁市经历了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穿越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周期。」

    「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已占嘉宁市地区生产总值的70%以上。」

    「在企业层面,嘉宁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增至7500家和1.15万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5家,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22家,增量全国城市第一。」

    「最能显现市场活力的民营经济韧性持续增强,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产值一路强劲上扬,成为嘉宁市工业增长的主要支撑。」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人工智慧、机器人、航空航天等新兴支柱产业,已成为嘉宁市产业结构中的绝对中流砥柱。」

    「这一年的嘉宁市,投资定盘稳阵,科技积极蓄力,产业吐故纳新,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正在夯实嘉宁定力、改变嘉宁格局、改写嘉宁未来。」

    在新闻报导中,元界智控、星界动力这两家公司是频频上镜。

    每报导一个嘉宁市的支柱产业,这两家公司就会上镜,因为这些产业的龙头不是元界智控,就是星界动力航天。

    「星箭一号」首飞成功的画面,脑机终端发售上市的盛况,还有小元机器人、仿生义肢、固态晶格电池等等,都出现在报导中。

    而在嘉宁市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的那22家,无一例外,全都是与元界智控或星界动力航天这两家公司上下游产业链关联公司。

    这些独角兽企业,其中还有不少是郑鸿毅执掌的君毅创投基金投出来的。

    郑鸿毅选择梭哈元界智控关联产业,你只要是在元界智控产业链上的企业,他就砸钱投资你,区别就是砸多砸少的问题。

    其中绝大部分都投资失败了,而且老郑还被一些人给骗了,上过不少当,忽悠他拿到了投资后暗地里掏空创业公司,最后提桶跑路。

    碰上这种事情虽然膈应,也很气。

    不过老郑其实不在乎,因为他押注的不是某一家企业,而是直接押一整条赛道。

    都砸钱,让他们去养蛊,谁最后突出重围,君毅创投都是赢家。

    嘉宁市年度经济数据发布后,立时引起了外界轰动与热议。

    实在是这份成绩单太过于炸裂了,2016年嘉宁市的GDP达到4000多亿,当时增速是88个百分点,已经是非常夸张了。

    而到了去年2017年,增速更是干到了史无前例的三位数,飙升到了233%的瞠目程度,绝对值达到了13580亿,一举突破了万亿GDP大关。

    这几天,全国各城市也都先后发布了年度经济数据报告。

    数据显示,GDP规模突破万亿的城市只有15座,而嘉宁市在全国GDP百强城市榜单中,直接空降到了第八名。

    其它14座万亿GDP城市的增速都是个位数,唯独嘉宁市的增长干到了令人瞠目的三位数,足足翻了2.3倍之多。

    所有人都知道,嘉宁市能够创造如此空前的经济奇迹,是因为这座城市有两大高科技巨头,元界智控和星界动力航天。

    现在的嘉宁市,对于元界智控、星界动力航天这两家公司的事情,都是当做头等大事来办。

    就连四大一线城市,如今都对嘉宁市拥有著两家超级科技巨头而羡慕麻了。

    搁谁,谁不羡慕啊!

    而且因为这两家公司在嘉宁市,直接或间接孵化了很多产业链企业,直接或间接带动效应也是拉满了。

    其它企业愿意来嘉宁市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嘉宁市的优惠正策力度极大,因为光是靠著元界智控这一家企业贡献的税收都能吃到撑。

    所以给其它企业的优惠力度就大了,并不会对嘉宁市的财政造成任何的压力。

    于是乎,强大的虹吸效应不断正反馈。

    所在的省城现在都被嘉宁市这个地级市给虹吸了,省城的人口加速向嘉宁市流动。

    吸引而来的外来人口,也不仅限于省城。

    截止2017年底,数据显示嘉宁市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惊人的650万大关。

    好家伙,这个数据不可谓不惊人。

    要知道在2013年,也就是元界智控刚刚成立伊始,嘉宁市的人口不过是300万而已,短短四年的时间人口规模翻了一倍多。

    这也使得嘉宁市的楼市暴涨,人口流入这么夸张,房子的价格不起飞都难。

    可以说是一房难求,流入那么多的人口,首先是要置业。

    嘉宁市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住房供给,缺口一下子非常大,住房租赁市场,房租价格也是居高不下。

    地产商疯狂拿地,新的楼盘开发如雨后春笋。

    吴宏生在任期间也不得不为了抑制房子价格过热,而出了很多相关的正策,他是玩真格的。

    因为嘉宁市早就摆脱了楼市的依赖,已经是实打实高科技、高端制造产业驱动的科技之城。

    现在的嘉宁市,其城市扩张可以说是一年一个天翻地覆的巨变。

    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开足马力,地铁建设如火如茶。

    包括医院、公园、学校、公共运输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配套都得跟上。

    这下,陆安就是不说,嘉宁市的一把手,现在规划城市发展也都自动按照未来千万级人口超级大都会进行超前规划了。  

    值得一提的是,吴宏生这位嘉宁市一把手在去年12月中下旬的时候已经进步了。

    嘉宁市的这个位置可以说是超级香,而且是只要「吴规后随」就能躺赢的那种,可以说是很多人盯著的。

    不过现在的嘉宁市,其重要程度因为陆安的原因,早就不可同日而语,虽是普通地级市,但也不是一般的地级市了。

    接替吴宏生成为嘉宁市一把手的人叫梁伟明,此人是上边亲自点的将。

    这让很多盯著嘉宁市这个位置的人落空了。

    梁伟明来嘉宁市接任,是带著巨大任务而来的,可不是来刷业绩的,因为接下来这座城市要执行人形机器人普及上岗与新分配模式落地的先行示范。

    当然,只要把这两件大事办好了,那业绩也是杠杠的,根本不愁,进步也是妥妥的,必然是前途无量,梁伟明也是非常清楚这一点。

    但要是办砸了,问题也很严重,这一点他更清楚。

    一周后,嘉宁市发布了2017年度地区公共预算收入报告。

    这又是一份极其炸裂的数据。

    报告显示,嘉宁市在2017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379.56亿元,同比2016年增长了+261%。

    其增速显然也是跟GDP增长同频共振,毕竟GDP同比增长了两倍多。

    而这个数据使得嘉宁市在全国财政收入百强城市中,成为仅次于鹏城(4000亿元)之后,位居全国第四。

    相对来说,嘉宁市的财政充盈程度远超排在它前面的三位一线大哥。

    因为前面三大城市都是千万级人口的超级大都会,甚至是两千多万常驻人□,这意味著嘉宁市的人均数值更高。

    显然,这都离不开元界智控这家超级科技巨头贡献的税收。

    在过去的2017年,元界智控预缴的税收规模达到了令人瞠目的5389亿元,一半入了国库,一部分入了省里,嘉宁市最后分到了1620亿元左右。

    光是从元界智控这一家公司获得的财政税收,占比嘉宁市财政收入的68%之多。

    星界动力航天目前贡献的税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这家公司目前还没有实现盈利,不过其间接带动的产业链关联公司,也是贡献很大。

    这家公司不在于当下,而在于未来。

    也不怪四大一线城市都羡慕麻了,隔壁一线城市花都,去年的财政收入1500

    多亿,嘉宁市从元界智控这一家公司收上来的税额都比其多了一百多亿。


  (https://www.pcczw.com/wx/65628/76925.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