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四合院:从天道酬勤开始 > 第253章 惨无人道,阎埠贵不当人

第253章 惨无人道,阎埠贵不当人


第253章  惨无人道,阎埠贵不当人

    随著形势的严峻,继粮食定量缩减之后,肉票供应的份额,也很快就跟著减少。

    受到影响和冲击的,不仅仅是广大老百姓们,还有整个餐饮行业。

    由于粮食和食材的供应受限,再加上客源的急剧减少,城内大到酒楼饭店,小到路边的面摊,生意都惨澹了起来。

    要说好处,也就作为丰泽园后厨大师傅的李红兵,跟著清闲下来,可以光明正大的摸鱼了。

    虽然不是完全没有客人,但后厨的大师傅多啊!

    要知道。

    往日丰泽园的生意有多火爆,他们这些人都能应付的过来,现在这点工作量,都不够大家热身的。

    每天的客人就那么点,能于的活也就那些,别说是里李红兵和郭友忠这些大师傅了,就是后厨的学徒和杂工,都清闲了起来。

    不过和其他酒楼饭庄比起来,丰泽园的情况其实要好不少,因为有时候还会有一些政务接待的任务下来。

    只是政务接待的任务,也不是天天有。

    「唉,这光景,已经好多年没遇到过了。」

    看著往日一片火热的后厨,此时人虽然不少,但却无比的冷清,刚刚喝了口茶,缓缓放下手中茶缸的郭友忠,却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郭友忠的感慨,引起后厨不少老师傅的认同和共鸣。

    他们这些人,都是从战乱年代过来的,也经历过不少天灾和人祸。

    建国后,日子逐渐安稳了下来,一切欣欣向荣。

    去年和今年的灾情出现,大家不得不重新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难免有种恍如昨日的错觉。

    感受到气氛的低迷,大家情绪都有点受影响,李红兵只好安慰和打气道:「师父,各位师傅,困难只是一时的,大家不要丧气,只要挺过了这个困难阶段,往后的日子还是会好起来的——」

    「说得好!」

    就在李红兵鼓励大家的时候,刚好过来巡视的经理陈立民,忍不住高喝一声,并且鼓起了掌。

    最近这段时间,饭庄的生意日渐惨澹,不过最让陈立民看不过去的,却是大家的士气也跟著受到了打击。

    刚刚李红兵的那一番发言,直接说到了陈立民的心坎上。

    到底还是年轻人有朝气。

    「刚才李师傅说得对,困难终究是一时的,大家要抬头往前看,要相信国家和人民,只要挺过了今年,我相信一切都会恢复到之前,甚至更好。」

    说完这句话后,陈立民环视众人,再次开口道:「大家想想,当初我谠面对什么样的险境,我们国家的命运,同样几度站在悬崖边上,可最后不还是照样战胜了一切,才有了现在的新中国。

    和以前的种种挑战比起来,现在的情况,只是困难了一些——」

    随著陈立民这一番激励的话语出口,后厨众人的精神,也不由振奋人心。

    倒不是陈立民这些话有多么强的感染力,而是现在这个国家,给他们带来的底气。

    是啊,现在毕竟是新中国,彻底的进入了新社会,不像以前那样飘零无依。

    他们的身后,有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上面做了多少事情,很多人都是有深切体会的,也享受到了新中国带来的各种好处。

    曾几何时,他们甚至都不敢想明天的日子会怎样。

    眼下的处境虽然困难,但也没到过不下去日子的程度,未来还是有希望和盼头的。

    不止是陈立民和后厨这些人,包括上面的高层,很多人都认为灾情和粮食歉收只是暂时的,并且也都希望只是暂时的。

    李红兵虽然知道真实的历史,却不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把这些说出来。

    没人信是一方面。

    真这样做了,到时候李红兵自己就吃不了兜著走,直接涉嫌散布「谣言」,破坏国家与社会稳定,甚至被当成特务,都不是什么稀罕事。

    陈立民鸡血这么一打,众人的心态好一些,精神面貌也积极了不少。

    尤其是那些学徒们,直接没活找活干,把打扫卫生的工作,干得十分到位。

    随著清闲的一天结束,李红兵便带著自己的饭盒,准备下班了。

    饭盒里装的,并不是什么剩菜,依旧只是一些肉菜的汤汁。

    不止是李红兵一个人,其他的大师傅,不少人手里也像他一样,提溜著个网兜或饭盒下班。

    在这个年代,剩菜可都是好东西,而不是仅仅为了勤俭节约的美德。

    才刚吃饱饭几年,没有人会嫌弃剩菜,包括后厨的大师傅们。

    放在过去能饿死人的旧社会,粮食就是命。

    以前生意好,客人多,来消费的基本都是有一定地位和不差钱的,多少还是有一些剩菜的。

    那时候,后厨大师傅往家里带剩菜,都是挑著拿的。

    实在没有好一些的,干脆都懒得往家带,毕竟他们的工资和待遇都高,还真不差这一星半点。

    只是现在这个年景——

    剩菜什么的,就不要想了,能够剩点汤汁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以前大师傅们看不上的汤汤水水,或者战况比较惨烈的剩菜,现在也都变得宝贝了起来。  

    不过大家拿的,是真的剩菜和菜汤,而不是新鲜食材或者专门新做的好菜。

    不是每个人都是傻柱,肆意克扣厂领导的小灶和偷食材,美其名曰劫富济贫,甚至把「厨子不偷,五谷不丰」这句话挂在嘴边,搞得好像很光荣似的。

    能进入丰泽园后厨掌勺的,基本都是业内有一定名气和地位的大师傅,不管真实品德如何,哪怕碍于身份,也不会去做偷公家食材这种事情。

    真要是做了,那可就是往自己身上抹黑。

    都是有师承的,哪怕他们大部分人的师父已经不在了,可底下还有一帮子徒弟,甚至是徒孙。

    一个人丢脸,等于整个师门蒙羞,老来晚节不保。

    没人会做这种收益小、风险大的蠢事。

    从丰泽园离开,李红兵骑著自行车来到附近前门大街的丝绸店,接上陈雪茹,两个人一起回家0

    回到四合院。

    李红兵刚推著自行车进入前院,大晚上在院子里照料花草的阎埠贵,余光往门口的方向一扫,正好发现这个情况,连忙打招呼道:「红兵,下班了啊!」

    「是啊!」

    李红兵点了点头,看著阎埠贵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却是忍不住打趣道:「阎大爷,您这大晚上的,还摆弄这些花花草草呢!

    难怪您这些花草长势那么好,原来是没少下功夫照料。」

    听著李红兵的调侃,阎埠贵的脸上不由浮现出一抹尴尬,紧接著又恢复了正常,一脸正经的说道:「那可不是,别看这些花草不起眼,这里头的讲究和学问可多著呢,一点都马虎不得。」

    「还真是,不过整个四合院,恐怕也就阎大爷您懂这些了。」

    李红兵笑了笑,倒也不完全是打趣。

    不得不说,阎埠贵这么多年的「门神」,也不完全是白当的,起码在养护花花草草这一方面,他的确有些水平。

    要是放在后世,阎埠贵如果开一个卖花卉和观赏植物的店,甚至是花草种植基地,多半会弄得有声有色。

    就阎埠贵喜欢和精于算计的性格,做个生意人,说不得还能乐在其中。

    「过奖过奖,也就略懂一二。」

    被李红兵一捧,阎埠贵的心里有点小得意,不过他并没有忘了正事,连忙开口道:「红兵,明天是休息日,我准备去下乡换一些红薯回来,你有没有需要,我顺道帮你一起换了。」

    「这个我还真得谢谢阎大爷了,家里的红薯刚吃的差不多。」

    听到阎埠贵的主动询问,李红兵立马就明白了他的用意,当即开口说道:「就是不知道,现在一斤粗粮能换几斤红薯?」

    一直以来,在整个四合院当中,去农村用粮票或者粮食换红薯,是阎家特有的做法,不过随著今年缩减粮食定量,好多人的粮食不够吃,也开始学著用这样的方式,来变相增加自己的口粮。

    一斤粗粮或全国粮票,能换好几斤红薯回来,看起来赚了,但不尽然。

    红薯是好东西,也能当主食吃,却没有米面这些主粮顶饿。

    而且米面都是干的,红薯里面却是含了不少水分,在重量和兑换比例上,自然就大打折扣。

    关键红薯吃多了,胃容易泛酸,长期只吃红薯,对胃容易造成损伤。

    李红兵也跟阎埠贵他们一样,用粮食换红薯。

    一方面是为了融入群众,给自己家打掩护。

    不然别人家都缺粮,唯独你家不缺,哪怕院里的人都知道李红兵不缺钱,随便去鸽子市溜达一圈,就能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可这样一来,容易遭人嫉妒,让有些人的心里不平衡。

    实际上过得好,表面上却可以不用过得那么好,对李红兵又没有什么实际影响。

    别人一看,李红兵工资那么高,还是跟大家一样,都面临著缺粮的问题,心里瞬间平衡,不那么拉仇恨了。

    另一方面。

    换红薯回来,李红兵也是搭配著吃,营养更均衡,不可能像有的人家,一天三顿吃红薯。

    「红兵,这你还真问对人了。」

    见李红兵问到这个问题,阎埠贵直接来了精神,神采奕奕的说道:「现在年景不好,原本一斤全国粮票或粗粮,起码能换六斤红薯。

    可现在大家都缺粮食,城里拿粮票和粮食去农村换红薯的人一多,红薯的价格也跟著水涨船高,现在一斤全国粮票和存量,基本上只能换四斤红薯回来。

    不过我打听了,近郊的农村只能换四斤,但要是远郊的顺义或者昌平那边,一斤粮票或粗粮,起码能换五斤红薯回来。」

    「这可是好事啊!」

    阎埠贵把这些研究的明明白白,李红兵一点都不意外,却是皱眉道:「不过阎大爷,顺义和昌平离咱们这,可不近吧?」

    「是不近,所以我这不是明天想跟你借辆自行车嘛!」

    阎埠贵有些不好意思,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最终目的。

    「这个好说。」

    李红兵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并且说道:「回去我就跟我妈说一声,要是明天您要用车的时候,我出门上班了,您直接找我妈就行。」

    阎埠贵都帮自己家换红薯了,李红兵不出人也不出力,借一次自行车,完全说得过去。

    等价交换。  

    这样的「合作」,已经不是第一次。

    现在李红兵家里有三辆自行车。

    一辆是和陈雪茹结婚前买的,也是平时最经常骑的,平时上下班都要用。

    第二辆是陈雪茹陪嫁的嫁妆之一,不过辆女式的二六大杠,平时很少用,偶尔全家出行的时候,不过这辆显然不合适用来拉红薯这种糙活,也舍不得外借。

    还有最后一辆,是陈家以前骑的。

    本来这辆自行车就已经近乎闲置了,尤其是陈母搬到这里来之后,不过因为院里住户有时候遇到一些紧急情况,难免会找李红兵借自行车,只要关系不是真的差,再加上对方也确实有情况,李红兵一般都不会拒绝。

    后面陈母提议,把家里那辆闲置不用的自行车拿过来,专门放在院里,要是谁家再有需要开口的话,正好能用上,完全不用心疼。

    旧归旧,但各个零件都是完好的,这个时候的工业技术虽然落后,可用料是真扎实,相当的耐造。

    当然了。

    虽然是专门备著用来借人,却不等于是院里公用的,如果平时没什么情况想借去用,那可不答应。

    渐渐的,也成了大家的共识。

    真遇到紧急的情况,有这样一辆自行车可以急用,简直是救了老命,谁也不敢破坏这样的规矩,真把李红兵给惹不高兴了,以后连借自行车的机会都没有。

    大家可都没忘了,李红兵只是对他们客气,并不是怕了谁,院里没人能惹得起。

    「得嘞!红兵,真的是谢谢你了。」

    尽管对于这个结果,阎埠贵早已预见,基本可以确定李红兵不会拒绝,可成功借到自行车,阎埠贵的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有了自行车,再去换红薯,那可方便和省力多了。

    本来他们就要换红薯,顺道帮李红兵换一些回来,又有自行车这便捷工具,一点都不亏,甚至还赚了。

    「阎大爷,大兴和昌平这么远,您确定明天要骑自行车去换红薯?」

    面对阎埠贵的感谢,李红兵却是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以前也就算了,都是近郊,不算太远。

    可哪怕有自行车,特地跑到大兴和昌平那边,也并不轻松,尤其回来的时候,车上还装著换回来的红薯,分量绝对不轻。

    关键往返大兴或昌平,每天都是有来回班车的,哪怕知道阎埠贵是为了省钱,舍不得这车钱,可费人啊!

    「没事,明天换红薯,我让解成去,他一个年轻小伙子,有的是力气,这点路程算什么。」

    听著阎埠贵自鸣得意的说出这句话,李红兵差点没忍住笑出声来。

    这阎埠贵,还真的是不把儿子当儿子,直接当成骡子用,使劲地榨干对方身上的价值。

    就在李红兵同情给阎埠贵当儿子的阎解成时,忽然听到阎埠贵一脸期待的对他发出了邀约道:「红兵,明天你休息不,咱们一起钓鱼去啊!


  (https://www.pcczw.com/wx/67718/76965.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