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四合院:从天道酬勤开始 > 第252章 定量缩减,困难模式开启

第252章 定量缩减,困难模式开启


第252章  定量缩减,困难模式开启

    「红兵,咱们院来了新人,听说还是个大学生——」

    隔天晚上,李红兵刚从外面回来,就听阎埠贵说了这件事情。

    「哦?阎大爷,这是什么情况?」

    李红兵微微一愣神,忍不住看向阎埠贵,有些惊讶的说道:「我记得咱们四合院,好像没有什么空房子吧?」

    上一次四合院来新住户,还是聋老太出事被抓,吃了花生米,原本属干她的后正房被街道办收回去,然后重新进行分配,以公租房的形式租了出去。

    距离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年了。

    眼下城里的住房紧张,基本都是一个萝下一个坑,在这几年的时间当中,院里可没人搬走。

    「原本是没有,不过这易中海不是不在咱们院了吗?」

    看到李红兵疑惑的样子,阎埠贵笑了笑,开口说道:「原本属于易中海的那两间中院东厢房,现在就王桂花一个人住著,听说前几天王桂花主动找街道办,把房子给租出去了,今天就直接来了人。」

    「是这回事啊!」

    一听阎埠贵这样解释,李红兵就都明白过来了。

    李红兵微微一想,就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不得不说,这王桂花还是精明。

    刚回四合院,就直接把这件事情给安排了,要说她不是早有准备,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她不这样做的话,以她和贾家的关系,不用等她归西,贾东旭和秦淮茹必然会打她这房子的主意。

    毕竟王桂花就自己一个人,却独自住著两间房,住房条件简直不要太宽裕。

    而贾家现在三口人,秦淮茹肚子里还怀著一个,马上就是四口之家,却挤在一间房里面。

    以贾家的过往的行事风格,向王桂花「求援」,或者说借房,是早晚的事情。

    如今王桂花直接通过街道办把房子租出去,不仅可以把租金落到自己口袋里,也可以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

    让贾家免开这个尊口的同时,还能最大程度的维护两家关系。

    如今的王桂花,依旧和贾家保持著亲密的关系,不过在金钱和物资上的帮衬力度,显然远远和易中海在的时候,完全没法比。

    甚至和院里其他人差不多。

    也许她依旧把养老的希望放在了贾东旭和秦淮茹的身上,但显而易见,并没有要彻底跟他们绑死的打算。

    一方面。

    之前易中海出事之后,贾东旭的表现,单单从养老这方面的角度,多少让王桂花有些寒心。

    尽管从理智上,可以理解他自保的做法,但情感上却未必能够完全接受。

    另一方面。

    虽说贾家依旧是养老的好选择,毕竟有著前面的投入和基础,却也不是非他们不可。

    王桂花现在手里握著易中海遗留下来的房子和票子,身后又有妇联做依靠,主动权掌握在她的手里。

    更主要一点。

    她并没有易中海那么强的掌控欲。

    就是因为过强甚至到变态的掌控欲,易中海各种算计和谋划,硬生生把一副好牌打烂。

    否则的话。

    以易中海原本的能力、地位和工资收入,只要多用心培养几个好徒弟,甚至是广收门徒,将来有的是人帮他养老。

    哪怕对唯一的徒弟,也是付出和帮衬最多的贾东旭,易中海也不是真心换真心。

    且不论贾东旭是不是个好的选择,易中海自己都把路给走窄了。

    和阎埠贵多聊了几句,知道新来的那个大学生住户,是轧钢厂的技术员,李红兵也没有过多去打听。

    对于对方为什么会被「分配」到这里,已经有了个基本的掌握。

    现在已经是五十年代末,马上就要进入六十年代,哪怕之前户口制度确立城乡二元结构的同时,清退了一部分滞留城市的农村人口,但住房情况依旧紧张。

    轧钢厂那边,估计已经没有多余的厂属住房可以分配,对方又是个大学生,肯定不适合安排到集体宿舍那边去住。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有了一个新的方案出现。

    就是厂里出住房补贴,让对方自己到外面租房住,或者和街道办对接,让街道办解决住房问题,而厂里直接支付租金。

    从当下来看,这样和直接分配住房,是没有什么太多区别的,因为所有费用支付,都由厂里直接承包,员工不用掏一分钱,并且可以「永久」住下去。

    可到了二十多年后,改革开放和制度变革的时候,差别可就大了。

    因为租的房子,始终都是租的,除非自己花钱买下来,否则永远都不可能属于自己。

    可厂里分配下来的住房,就不一样了。

    不过这跟李红兵没什么关系。

    回到家。

    李红兵也听陈母提起了对方,似乎印象还不错,是个有礼貌和好相处的年轻人。

    对此。

    李红兵并不怎么意外。

    毕竟初来乍到,而且听说对方是从农村考进的大学,哪怕是大学生毕业,现在成了轧钢厂的技术员,可目前在城里没什么根基,总归要和院里这些邻居打好关系。  

    当然了。

    这也说明对方不是那种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还是懂不少人情世故的。

    在这个年代,能够考上大学,脑子不是一般的聪明,更不是一般的人才。

    在脑子足够活泛的情况下,除非是政治和成分背景的原因,否则到哪都混的不会差。

    不过这方面有问题的,现在基本连上大学的机会都没有。

    院里来了个大学生,这件事直接取代了之前许大茂、贾东旭和傻柱的纠纷事件,成为四合院新的热点话题。

    只是没过几天,阎埠贵和杜建国前往街道办开会带回来的一则通知,直接掀起了整个四合院的热议浪潮。

    「降定量?」

    「哎呦,这定量本来就不多,刚好够吃,这要是降了,我们怕不是要饿肚子了?」

    「阎大爷,这到底是为什么呀?」

    「就是,好端端的,怎么要开始降我们的粮食定量了?」

    「对呀,是不是最近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老阎,老杜,这降定量倒是怎么个降法,一个人降多少?」

    全院大会上。

    随著阎埠贵和杜建国把下个月开始降粮食定量的事情一说,底下的众人就像是炸了锅一般,七嘴八舌的嚷嚷了起来。

    「静一静!大家静一静,听我说——」

    好不容易把大家安抚下来,看著周围一双双盯著自己的眼睛,阎埠贵感受到了无尽的压力。

    再度往下按了按手,等众人逐渐安静之后,阎埠贵才开口说道:「这个通知来的很突然,我和老杜知道的时候,也很震惊。

    我知道大家心里都有很多疑问,很多问题想要问我和老杜,不过大家不要急,我们先把具体的情况说一说。

    等后面你们还有问题的话,你们再一个一个问,千万别乱。

    能回答的,我们统一回答,回答不了的,再统一汇总,找街道办了解。

    「」

    不过我要强调一点,这降粮食定量的事情,可不关我和老杜的事情,这是上面的决定,我和老杜可没这么大的权利。」

    随著阎埠贵这一番话出口,底下众人也彻底冷静了下来。

    「情况我进行了了解,也听说了一些事情,主要还是去年好几个地方受灾,粮食减产,而今年又一直干旱,上半年收成不太好,所以上面就只能缩减定量,不过我相信这些只是暂时的,只要挺过这一段时间的难关,等后面粮食收成上来了,这个问题就能够解决,到时候大家的粮食定量,也就都回来了——」

    面对阎埠贵的这一番解释和理由,众人原本不满的情绪,也逐渐跟著消退了下去。

    毕竟受灾和粮食减产这事,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而且阎埠贵也说了,这种情况只是暂时,并不是一直持续的,所以大家心里也比较能够接受。

    在场的这些人当中,只有李红兵知道,这种情况的确是暂时的,不过暂时的时间却有点久,得等三年后才能慢慢有所好转。

    阎埠贵说的受灾和粮食减产,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就是外债。

    具体的情况,就不方便展开了。

    接下来。

    阎埠贵和杜建国把缩减后的定量标准公布出来,众人又是一阵骚动。

    再度安抚和解答一些问题后,便让众人排队,按照各家的情况,重新统计核算缩减后的各家定量。

    把这些情况统计和整理,阎埠贵和杜建国再交到街道办,街道办后面进一步进行核实,确保无误后,才会最终定下来。

    这样的流程,就跟当初发行面粉购买证和实行粮票制度,基本是一致的,大家也都轻车熟路。

    然而。

    就在这个过程当中,轮到秦淮茹的时候,秦淮茹看著杜建国核算出来的贾家粮食定量,却是彻底不淡定了。

    「杜大爷,您是不是算错了,我们家这定量,也降得太多了吧?」

    随著秦淮茹这声质疑一出,周围的人纷纷看了过来。

    「我又算了一遍,你们家是这个定量,没算错。」

    感受到众人的目光,杜建国皱了皱眉,却是不得不解释道:「秦淮茹,你们家定量之所以少,是因为贾东旭已经不是轧钢厂的钳工,而是车间的一名普通杂工,这杂工和钳工的粮食定量标准,本来就不一样,钳工可是重体力劳动者,这是普通杂工能比的吗?」

    听到杜建国的这一番解释,众人才想起这件事情,纷纷释然。

    体力劳动者的粮食定量,本来就高,甚至比大部分干部的标准还高,是其他岗位没法比的。

    当然了。

    因为本身的标准高,所以这次定量下调的,也比其他岗位类别多一些。

    不过贾家和别人家的情况不一样。

    贾东旭现在还在派出所拘著,得过些天才能回来,而他工作岗位调整的安排和通知,轧钢厂却先一步公布了出来。

    从钳工变杂工,贾东旭自然没办法再像之前那样拿重体力劳动者的定量。

    这次一调整,他们家的定量,少得不是一星半点,也难怪秦淮茹回事这个反应。

    贾家这回,可算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可——」

    被杜建国这么一提醒,连秦淮茹自己也才想起这件事情,顿时悲从心中起,一脸悲苦无助的对著杜建国求情道:「杜大爷,您看我家这情况,尤其我现在还怀著孕呢,您看能不能少降一些定量?」

    杜建国一听,却是当即变了脸色,连忙声明道:「秦淮茹,你要弄清楚,定量都是有标准的,而且是上面规定好的,我现在只是提前帮街道办绑定,这事可不是我一个小小管院大爷能说了算的。」

    「杜大爷,我知道!」

    见杜建国误会了自己的意思,秦淮茹连忙解释道:「我的意思是,您能不能帮我跟街道说说,对我们家照顾照顾,您看我这还大著肚子了,要是吃不饱可不成——」

    「秦淮茹,这事我帮不了,你要是有真有难处,可以自己去找街道办说去,我相信街道办的同志不会不管你的。」

    这种费力不讨好,而且还容易挨骂的事情,杜建国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他是院里的管院大爷没错,可不是贾家和秦淮茹的保姆,没必要替她做这种想搞特殊的事情。

    「秦淮茹,我刚好问了一嘴,这孕妇和所有人一样,定量上没有特殊照顾,这次你也别去给街道办添麻烦了。」

    听到秦淮茹和杜建国的对话,一旁正给别人登记的阎埠贵,却是开口说道:「倒是等你肚子里的孩子生出来,到时候你们家能多一个孩子的口粮,等到了那时候,再跟街道办说明情况,能把这个孩子的定量加上,但现在不行。」

    上面对孕妇和刚出生的婴儿,尤其是刚生产后的孕妇,的确有一些营养指标上的照顾,不过在粮食定量方面,却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本来仗著自己是个孕妇,还想给自己家定量搞特殊的秦淮茹,听到阎埠贵的这一番话之后,无比失望和忧愁了起来。

    现在贾东旭不是钳工了,杂工的工资和粮食定量都比原来降了一大截,他们家几个人根本就不够吃,更别提还有一个在乡下的贾张氏。

    这一刻。

    刚刚遭逢贾家大变的秦淮茹,心态彻底裂开了。

    众人见状,却没人说什么,哪怕同情,也只是同情秦淮茹嫁了贾东旭这样一个丈夫。

    而这一切,都是贾东旭咎由自取的。

    如果不是之前贾东旭仅仅讹了许大茂一块五,但凡他敲诈个十块二十块,哪怕王主任看在秦淮茹怀孕的份上,也绝对不是现在在派出所待几天那么简单,起码都是按年算的。

    数额的具体大小,还是很重要的,直接和情节轻重挂钩。

    当然了。

    也是因为作为「受害人」的许大茂并非没有过错,再加上许富贵和傻柱他们联手给贾东旭灌金汁,把他整的半死和颜面尽失,王主任并没有追究他们这方面的责任,只是批评教育了一番。

    若是较真的话,他们也吃不了兜著走。

    哪怕他们是为了获取证据,可有些事情,派出所和街道办做得,他们却做不得。

    否则人人效仿的话,社会就混乱了。

    这就是涉及到了私刑和公法的层面问题。

    这件事情,经过多方介入,最后也是采取半调解的方式结束。

    贾东旭被派出所拘留,轧钢厂虽然保留了他的工作,但却进行了调岗处理,而许大茂和傻柱也都获得了贾家的赔偿。

    至于贾东旭被傻柱那一顿揍,自然是白挨了。

    眼下正好赶上困难三年和定量缩减,就算贾东旭接下来被放回来,贾家的日子也注定难据,比院里其他住户不好过多了。

    过不下去不至于,顶多也就饿饿肚子。

    在这几年的困难阶段,有著城里户口的人,可以说是极其幸运的,哪怕定量再怎么缩减,各地城市也最大程度的保障了居民的最基础粮食和物资供应。

    相比较起来,在乡下种地的农民兄弟们,就比较难了。

    随著各家新定量的核算和统计结束,今天晚上的这一场全院大会,算是迎来了彻底落幕。

    只是大家虽然各自散去,但关于粮食定量缩减这个话题的讨论,却是才刚刚开始。

    回到家。

    刚才也出去参加了全院大会的陈母,先是去厨房看了看家里的余粮,然后略带忧色的找上了李红兵,开口询问道:「红兵,从明天开始,咱们家做饭,是不是也跟著大家伙儿,一起缩减每顿饭的粮食用量?」

    刚才在院里的时候,陈母听不少人都在讨论,关于接下来吃粮的问题,所以陈母才会有这么一问。

    接下来粮食定量缩减,已是必然的事情。

    每家每个月的粮食定量都是有数的,总的定量少了,每顿饭用的粮食数量,自然也跟著减少,不能再像之前那样,想吃多少吃多少。

    之前虽然也是定量,但只要是正常规划的情况下,还是能保证每顿翻都吃饱,甚至是吃好。

    除非胡吃海塞,用粮规划无度,月底才会出现缺粮的情况。

    「妈,粮食的问题,你不用操心,咱们以前怎么吃,还是怎么吃。」

    陈母会有这种担忧很正常,不过李红兵却是笑著说道:「我有路子能搞来粮食,哪怕是上面缩减粮食定量,也不会影响到咱们家吃喝的问题。

    再说了,您怕不是忘了,我是干什么的,天底下饿著谁,也饿不著厨子。」

    李红兵之所以敢这么说,自然是有底气的。  

    除了之前他囤的那些物资,还有各种技能升级解锁的系统奖励,其中也不乏一些吃的用的,尤其还有一货柜的大米。

    要说这些足够他们全家上下吃喝一辈子,那是不可能的,但挺过接下来这三年,甚至是美美的度过,都完全不是问题。

    听到李红兵这样说,陈母也跟著安了心。

    只要是李红兵说出的话,陈母不会有任何的怀疑。

    陈母不是不知道自己这女婿本事强、能耐大,不仅有路子能搞来粮食,还有各种物资和好东西。

    过去这几年,他们家可完全没受到粮食定量和各种票证的影响。

    刚才之所以会那样问,主要是因为眼下粮食定量全民缩减,形势发生了变化,陈母担心李红兵的那些路子,也会跟著受到影响。

    老一辈的人,不论想法,还是行动,总是偏保守一些,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主要陈母也不知道李红兵的底气有多硬。

    一旁的陈雪茹听到他们的对话,却是忍不住笑著调侃道:「妈,您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去吧!

    您也不看看是谁的男人,谁家缺吃的,你女婿都不会让你饿著的,我可从来不担心这些。」

    「你这丫头——」

    看著陈雪茹这没正行和臭美的样子,陈母十分的无语,差点被气笑了。

    她刚才可不是光担心自己,而是为了全家人考虑,更不想让李红兵这个好女婿有压力。

    陈雪茹见状,直接往李红兵的身上一靠,朝著陈母吐了吐可爱的舌头。

    她之所以表现的这么无所谓,一方面是出于对李红兵的无条件相信和能力认可,另一方面则是自己也有为整个家托底。

    不论是李红兵,还是陈雪茹,都是不缺钱的人,哪怕接下来家里真的缺粮的,只要手里有钱,就基本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连手里有足够的钱,都买不到粮食吃,那那些比他们还没钱的人,怕是都要没活路了。

    哪怕是建国前,战火喧嚣和混乱的时候,都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更别说是现在国内一片和平的环境。

    「妈,有件事情要跟您说一下。」

    看著陈雪茹露出这样调皮的模样,李红兵忍不住笑了笑,很快又恢复了正经,对著陈母提醒道:「咱们家接下来不缺粮归不缺粮,但有些情况还是要注意的,就跟咱们之前一样就好。」

    「这个我心里有数,你放心!」

    刚刚李红兵说的有些没头没脑,可陈母却瞬间理解,郑重点了点头后,又当场做了保证。

    其实李红兵说的,也不是什么大事,主要是平时吃喝用度方面。

    不是针对他们自己,而是对外。

    整个四合院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拢共就这么点地方,谁家有什么事情,院里的人基本门清。

    甚至是一些秘密,有的都很难瞒得住。

    在粮食有定量,买肉要肉票的年代,谁家吃多少粮,之前或许没什么人关注,但谁家一个月吃几顿肉,说不定都有人记著。

    除非是提前做好冷著吃,不然肉味很难掩盖住。

    好在李红兵学傻柱,直接从丰泽园饭庄带饭盒回来,每天都有剩菜或者剩汤。

    哪怕只是汤汤水水的,里面的油水,也是大家羡慕的。

    不过大部分时候,他们吃的都是用李红兵「偷偷」带回来的新鲜食材做的。

    至于带回来的所谓剩菜或者菜汤,只是为了能够「堂而皇之」吃肉,用来掩人耳目罢了。

    一来二去,院里众人对干李红兵家里时常能传出肉味,早就见怪不怪了。

    不了解真实情况的,还以为他们吃的,真的只是从丰泽园带回来的剩菜,或者用来拌饭的菜汤。

    李红兵不怕举报,因为他从丰泽园带回来的,往往都是真的剩菜和汤水,可不是像傻柱那样胆大妄为,直接克扣轧钢厂领导的小灶食材或菜量。

    反过来。

    就算真被眼红的人举报了,最后查清楚,也只能说明李红兵勤俭节约,还要表扬他作风优良。

    像主粮这方面,李红兵虽然不缺粮食,更加不缺细粮,但他们家也不是光吃细粮,粗粮也是同样吃的。

    光吃细粮,吃得太好了,有时候也不见得是好事。

    粗粮也有粗粮的好处,尤其是有著丰富的膳食纤维。

    只是在这个年代,粮食不是那么充足,物资也相对匮乏,所以才显得细粮珍贵,粗粮就相对不那么受欢迎了。

    不过他们吃的粗粮,都是陈母经过二次筛选,甚至用家里的小石磨再磨上一遍,完全不会出现喇嗓子的情况。

    这个时候的粗粮,之所以会普遍有这种情况,主要是受限于当下的脱壳和磨面生产技术,再加上为了增加出粮率,最后出来的粮食不会那么精细。

    就好比棒子面,有时候磨面过程中,甚至是玉米粒带著棒子芯一起下去打碎磨成面,这样磨出来的棒子面,和后世精细的玉米面,就不是完全一样的东西了。

    之前粮食定量和少肉的情况下,他们那样做,虽然让院里的人羡慕,但也在能够「接受」的程度。

    或者说,就算是眼红,找不到攻击和举报的地方。

    李红兵厨子的身份,还有丰泽园饭庄的工作岗位,给他们家吃好喝好的生活,提供了太多的便利。  

    而且有著鸽子市那种地方,大家不可能都守著那些定量和肉票过日子,只要手里有余钱,或者家里有什么好事情,谁家不上鸽子市转悠两圈,买点好的回来改善一下伙食。

    堵别的人,等于把自己的路,甚至大家的路,也都给堵了。

    除非是有什么深仇大恨,否则没人会做这种招人恨和犯众怒的事情。

    只不过。

    接下来粮食定量缩减,物资更加匮乏,肯定会出现普遍缺粮的情况,到时候就是不是吃好喝好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吃饱肚子。

    那个时候,他们要是还跟以前一样,肯定是不行的。

    就是装,也要装装样子。

    在这方面,过去几年的时间里,陈母显然也有了一些经验,所以她几乎不用李红兵过多叮嘱和解释,就已经明白了自家女婿想要表达的意思。

    财不露白与和尘同光的道理,陈母还是懂的。

    再怎么说,陈父行商了一辈子,而陈雪茹也经营了好一段时间的丝绸店,作为妻子和母亲的陈母,哪怕并没有怎么插手和干涉丝绸店的事情,可耳濡目染之下,自然不是普通人家的家庭妇女能比的。

    而且活了那么多年,也经历了许多事情和特殊的战乱年代,陈母的人生阅历,显然不是那么浅薄。

    有些话,无需多言。

    数天的时间过去,转眼到了次月。

    新的一个月到了,也就意味著这个月的粮票「刷新」了。

    受到粮食定量缩减的影响,一号这天的各处粮店,全都排起了长队,和当初发行面粉购买证和实行粮票制度的场景,一般无二。

    哪怕有了前面几次的经验和教训,已经证明他们买不到粮食的担忧是多余的,可当这一次缩减粮食定量的到来,大家仿佛都失忆了一般,都生怕出现断粮的情况,所以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再度上演。

    这一天。

    —

    院里好多人听说了这种情况,也纷纷拿著装粮食的袋子,争先恐后的往粮店跑,仿佛慢上一步,自己手里的粮票成了废纸。

    「黎妹子,大家都排队抢粮,你怎么一点都不著急的样子?要是去晚了,今天可就买不到粮回来了。」

    看到大家你追我赶,生怕落后别人的样子,而陈母却不慌不忙,坐在那一边晒著太阳,一边看著李建武带著陈济文这个弟弟在那看蚂蚁,一点都不著急的样子,阎大妈都忍不住替她著急。

    陈母闻言,却是笑了笑,没有半点压力的说道:「家里还有点余粮,够吃上几天的。」

    说是有点,其实还有一大袋,哪怕这个月都不买粮,都够他们家吃的。

    主要平时除了早上,或者李红兵和陈雪茹放假休息的日子,不然就只有陈母自己和建武、济文两个外孙子,大部分时间的中午和晚上,陈雪茹都是在单位或者外面食堂吃的。

    这样一来,也就导致他们家每天在家的粮食消耗量,反而比院里的其他人少。

    「才几天啊?这可不稳妥,万一这波没抢上粮食,跟外面那些人说的一样,粮店没粮食卖了,到时候可就要闹饥荒了。」

    看在李红兵的份上,再加上阎埠贵平时的叮嘱,阎大妈才忍不住多说了几句,对著陈母劝道:「你要是不放心建武和济文,不如把他们带上一起,建武现在不小了,也懂事,不怎么让人操心,你只需要照顾好济文就行了。

    我们和隔壁院的人商量好了,专门弄了辆板车,到时候买了粮食,放在板车上一起运回来,也不用你怎么出力,也算你一份。」

    「谢谢杨大姐了,不过不用了。」

    陈母知道阎大妈是好意,不过却是摇了摇头,开口婉拒道:「买粮的事情,一般都轮不到我操心,每次都是红兵休息的时候,专门去粮店买回来。

    这次也一样,红兵专门交代了,这几天粮店买粮的人估计人多,怕我伤著,不让我去。

    等过几天他放假,到时候自然会有安排,我还是听我女婚的,省的让他担心。

    而且今天去粮店排队买粮的那么多,建武和济文两个小孩子去了不安全——」

    「唉,既然这样,那我也不劝你了,不过你现在不跟我去,到时候粮店买不到粮,你可别怪我没提醒你。」

    尽管知道并认可李红兵有见识,听陈母的意思,似乎笃定接下来粮店不会断粮,可阎大妈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毕竟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她可不敢拿一家老小接下来一个月的口粮去赌。

    他们可没有李红兵的能耐和本事,就算接下来粮店真的断粮了,想必李红兵也能从其他地方搞来粮食,要不然陈母也不至于那么淡定。

    更关键的。

    是陈母提到的李建文和陈济文,万一真的因为去排队抢粮而出现什么意外,她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不过说真的。

    阎大妈也相当羡慕陈母,有李红兵这么一个孝顺的女婿,基本家里有什么需要,都给安排的妥妥当当,也不用陈母怎么去操心外面的事情。

    像买粮这种事情,按说是男人的事情,可家里的男人平时都要去上班,粮店营业的时间也基本跟大家的上班时间差不多,虽然有时候会营业久一点,并且周末也有正常营业,但不可能所有人都特地抢在这些时间去买粮,所以这差事往往就落在了家里这些女人的身上。

    从粮店买粮,哪怕不是一次性买全家一个月的粮食,但一袋的分量也不轻,一路背回来,可不是趟轻松的活。  

    像今天这样,能借到或跟别人合用板车运粮的机会,可不是那么多。

    因为今天的大规模排队买粮情况出现,今天粮店特地比平时多营业了两个小时才关门,可还是有很多的人没买到粮食。

    只是第一天没抢到粮食的,当天半夜就有人起床出分,早早的来到各大粮店门前,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已经排起了长队。

    对于这种情况,由于之前的几次经验,上面早有预料,也做了充足的准备。

    除了延长粮店营业的时间,还特地组织了一些运粮队,设立临时售粮点,进行登记售卖,以此缓解粮店的压力,同时也是安抚广大市民群众的不安。

    这样的情况,足足持续了好几天,到了第四天第五天,大家排长队买粮的热情和恐慌,才开始慢慢消减。

    等到李红兵放假的时候,买粮的人虽然也不少,但已经不需要像前面两天排长队等半天了。

    分别买了袋大米和面粉,李红兵将这些绑在自行车后座,便骑著自行车运粮回去。

    虽然李红兵的系统仓库里,已经储备了充足的粮食,但李红兵还是要正常从粮店买粮,否则也会出问题的。

    要是李红兵连续好几个月,都没在粮店买过粮,或者每个月买的粮数量很少,少到都不够全家吃的,傻子都能看出有问题。

    至于买回来的这些粮食,也不会多出来和浪费,毕竟还有姐姐李红梅一家,需要李红兵去补贴和帮衬。

    系统空间囤的粮食和物资,本来就有一部分是专门为他们准备的。

    当初囤货的资金里面,有一部分是来自李富顺留下给李红梅和李红兵的家底,以及当初李红兵救了娄晓娥,娄家给的那五百块钱报答。

    这些都是属于李家,或者说李红梅的。

    随著李红兵用自行车推著这两袋粮食回到四合院,前面几天拼了老命去晒太阳排半天长队,甚至是大半夜就出门等粮店营业卖粮的阎大妈和阎大妈他们,一个个都心情复杂,无比后悔了起来。

    「哎呦,要早知道粮店根本不缺粮,只要有粮票就能买到,我就不跟著去排队抢粮了。」

    「谁说不是呢,那几天我是睡也没睡好,吃也没吃好,生怕粮店什么时候没粮卖,买不到粮食回来,家里没米下锅。」

    「红兵,还是你有远见,知道这个时候才去粮店,正是人少的时候。」

    「这年头,买粮也是要有学问和见识的。」

    「真是的,白担那个心了。」

    「我就说了,现在国家发展这么好,越来越强大了,怎么还可能会出现那种断粮的情况,当初刚刚发行粮票的时候,也是一堆人抢,不还是跟这次一样。」

    听著大家的吐槽和抱怨,李红兵微微一笑,却没多说什么。

    粮店暂时性缺粮的情况,接下来还真的会出现,不过起码不是现在,毕竟困难三年才刚刚开始,还没到最困难的阶段。

    不过再怎么著,都是身处天地脚下的老百姓,上面也不可能看到饿死人的情况出现。

    困难嘛,挺一挺,还是能过去的。

    李红兵完全不担心自己,至于整个四九城的老百姓,乃至全国的人民,却不是李红兵能够操心的。

    就算李红兵想要管,也得有那个能耐才行。

    永远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哪怕出发点再好,也完全没有意义。

    只是时间一天天过去,随著下半年的秋收未能如愿传来捷报,无疑给全国上下和高层带来一个沉重打击,接下来要面对的局面,也将更加严峻了起来。

    「」


  (https://www.pcczw.com/wx/67718/76966.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