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绑定打卡系统,我成了悠闲旅行家 > 第283章 那一跃

第283章 那一跃


第283章  那一跃

    在正式进行滑降之前,还有一些准备工作要做的。

    首先当然便是穿戴装备了。

    当李悠南将他为数不多的装备整理好。

    此时因为已经抛弃了大部分的装备,他的身上已经只剩下一个小背包和一个大的滑雪板了。

    除此之外则是检查直播设备。

    攀登上珠穆朗玛峰然后再滑雪速降下去,李悠南估计这辈子大概也就这么一次,如果没有记录下全程,那会很遗憾。

    直播的那套装备也在他的背包里,尤其是那套通讯装备,看上去不算大,却要几十万。

    当然,在正式进行滑降之前,还是需要和红牛的官方直播间再进行最后一次连麦的。

    李悠南沉浸式地将自己的所有准备就绪,此时,从南坡攀登上来的登山队,才有人忍不住开口问道:「你是打算用这个滑下去吗?」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向了李悠南。

    李悠南随意地点了点头。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在场的每一个人表情都有些懵逼。

    简直是离了个大谱。

    你花了数年时间训练,最终鼓起勇气向著世界最高峰发起冲击,历经千辛万苦登顶了,而这时候有一个家伙轻描淡写地要从这里滑雪下去————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说实话,会被吓傻。

    此时由于山顶上的登山队员忍不住和李悠南攀谈聊天,在底下排队的队员们便有些不耐烦了。

    也有其他国家的队员忍不住催促,一边打听上面什么情况,随后彼此传播,大家才知道了上面竟然有一个从北坡攀登上来的真正的登山大佬。

    不仅是无氧上来的,而且还打算滑雪速降下去。

    滑雪速降就已经够离谱了,关键是他还用的是单板?

    到这里的登山队员,其中还是有会滑雪的,只有他们才清楚,单板和双板的差别有多大。

    几分钟后,所有人都清楚了上面的情况,无一例外对李悠南的选择产生了浓浓的敬意。

    人员攒动,每个上去的人都开始迫不及待地想要看一看这位惊世骇俗的大神长什么样子。

    上去以后,大家都纷纷拿出手机和李悠南合影。

    登顶后的登山队员当然也不会在上面久留,毕竟这种高海拔的位置,拿下氧气面罩说一句话就得急促地喘上三四下,实在不是人能待的。

    所以打卡峰顶又和李悠南合影过后,他们也便赶紧下去了。

    最后只有几个实力比较强的登山者和他们带的夏尔巴向导还留在峰顶,他们想要亲眼见证李悠南踩著滑雪板一跃而下的历史性一幕。

    而李优南的那些不打算带下去的装备,。比如热饭用的小锅、安全绳之类的,便正好可以送给这些登山队员。

    不仅给他们一个纪念,还免得在珠穆朗玛峰峰顶留下垃圾,破坏峰顶环境。

    得到纪念品的登山队员嘴都笑歪了。

    此时峰顶已经不再拥挤了,而李悠南也终于和红牛官方直播间连线成功。

    直播间里,此时有两名嘉宾,一位是挑战了所有14座8000米海拔以上高峰的英国登山家汤姆,一位则是红牛的签约极限滑雪运动员贝里奇。

    直播连线成功以后,主持人马上开口问道:「悠南,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而此时李悠南已经将直播的设备架在了旁边,对著镜头比了个大拇指,笑著说:「我感觉非常好。现在我正在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吃个午饭,昨天晚上煮的饭还剩下一些,我要把它全部吃光。另一件事情嘛,我现在正在操作著我的无人机,用所剩不多的电量最后一次探查一下路线。」

    李悠南将无人机传回来的照片全部保存在手机上认真查看,而此时无人机的电量也终于告罄,在完成了它的任务后,在某个不知名的位置坠落下去。

    到了这种时候,直播间的所有人都紧张起来了。

    主持人按捺住激动的心情问道:「悠南,你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接下来的计划吗?」

    李悠南说:「当然可以。我攀登珠峰走的是北线,但是事实上众所周知,除了北线和南线这两条路线以外,攀登珠峰已探明的线路有18条之多,而这一次,我打算从霍恩拜因雪沟线路滑下去。」

    听到李悠南的介绍,主持人还没有什么表情,他旁边的登山专家汤姆和滑雪专家贝里奇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主持人问登山专家:「霍恩拜因雪沟是一条很出名的路线吗?」

    登山专家点了点头,说:「是的,这条线路可以称之为攀登珠峰的超级直攀路线,是珠峰北壁几乎最危险的线路。」

    「这条线路的起源是1963年霍恩拜因从西脊转北壁登顶所途经的这条山沟而被命名的,但事实上,我们现在广义所说的霍恩拜因雪沟还会连接下方的新山沟,即日本雪沟,这两条雪沟相连。」

    随后他望向李悠南说:「李悠南,你是打算从雪沟与日本雪沟的连接线路上速降下来吗?」

    李悠南点了点头。

    汤姆忍不住说:「你做好准备了吗?」  

    李悠南露出自信的笑容:「当然。」

    此时汤姆才继续对观看直播的观众们分析:「各位对珠峰不太了解的朋友,我必须向你们认真地解释一下,李悠南选择的这条线路难度有多高。」

    「事实上,截止到目前,没有人能够从这里滑降下去。」

    「虽然说,目前冰雪覆盖得最连贯、最厚实的路线就是这一条,但全程的坡度都超过50度,有部分的区域甚至是70多度的坡,老天爷,我甚至不能将这种程度的坡称之为坡,它分明就是一堵墙。」

    「除此之外,这是一条可以直接从海拔8848米的峰顶直接滑到绒布冰川的线路,垂直落差将近3700米。」

    「一旦开始滑行以后,很难控制速度,身体从高海拔的地区快速下降,对于滑雪者的身体素质是极为夸张的考验。」

    而就在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滑雪专家贝里奇才接过话茬说:「更重要的是,李悠南选择的是单板滑雪。」

    「在任何的登山速滑项目中,单板滑雪对于滑雪者来说都是九死一生。」

    主持人愣了一下,忍不住问道:「这是为什么?不好意思,我不会滑雪。」

    贝里奇耸了耸肩膀,笑著说:「双板滑降难度自然而然是更低的,因为双板分离设计可以通过型式制动、横滑降微调姿态,将速度控制得均匀,说的直白一点就是能快速减速,如果面对突发的悬崖,可以刹得住车。」

    「但是单板就不同了,单板横向移动灵活度严重不足,必须依赖刻滑的技术,同时调整站姿、平衡、控制、转弯都需要协调全身发力。」

    「而攀登到珠穆朗玛峰又是在高度缺氧的环境下,身体的机能本来就已经达到了极限,再进行那么高强度的身体控制,我简直不敢想像。」

    主持人忍不住问:「单板滑雪这么难吗?」

    贝里奇认真地点了点头:「说实话,我觉得从珠穆朗玛峰单板速降下去这个决定实在太疯狂了,曾经历史上也确实有人滑单板速降过珠穆朗玛峰,比如马可西弗雷迪。」

    「他是2002年尝试的,遗憾的是,不幸坠亡,至今尸体都没有找到————当然我敬佩一切勇于挑战极限的人。所以,祝你好运吧,李悠南。」

    听完两位专家的分析,主持人深吸一口气,将语调压下来,缓缓开口:「当雪刃划破珠峰北壁的凛冽,当单板承载著人类对极限的叩问,李悠南即将向霍恩拜因与日本雪沟的3700米落差出发,这本身就是对勇气最滚烫的注解。」

    随后主持人望向了屏幕上的李悠南:「悠南,我们敬佩你,我们也相信你的这份挑战不是鲁莽的奔赴,而是顶尖技艺与无畏心性的双向奔赴,是人类向自然极限递交的勇者答卷。」

    此时直播间的氛围已经热烈到了极致,观众们纷纷刷起了鼓励的话,而李悠南的身后,在现场见证这一幕的那些登山队员,同样拿著手机试图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

    主持人的语气变得更加激昂起来:「悠南,愿你的每一次刻划都精准如刃,每一次转向都稳若磐石,让珠穆朗玛峰的风雪为你开路,星辰为你见证,无论终点是荣耀加冕还是平安归来,你都将是整个人类登山历史上被铭记的勇士。」

    「向前冲吧!」

    李悠南暗想不愧是主持人,嘴皮子真利落。

    他轻松地站了起来,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随后才慢悠悠地说:「大家呀,不要这么严肃,上珠峰时间太长了,这儿的海拔有点高,还是想早点下去了,那么,我们下边见。」

    与此同时,红牛方派遣的工业级无人机已经从大本营起飞,来到了李悠南即将滑行的线路上方,将高倍率的摄像镜头锁定了李悠南。

    而李悠南也将全景摄像机佩戴好,第一视角的相机同时打开。

    李悠南踩著滑雪板,挪动到起点边缘,他的背影在天地之间显得那么的渺小。

    所有人不管是现场的还是直播间里的,都屏住了呼吸。

    李悠南后脚已经踩进雪里,雪板的前端则高高翘起,接下来他只需要将重心前移,整个人就将出发了。

    而就在这时,他忽然回过头来,望向了那个最先上来在珠峰峰顶抽烟的夏尔巴人,说:「对了,兄弟。」

    那个夏尔巴人愣了一下:「什么?」

    「在珠峰峰顶抽烟,真的有害健康。」

    所有人都愣了一下子,而此前那种肃杀的氛围荡然无存。

    李悠南哈哈大笑,趁著所有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前脚一压,人就从雪坡上滑下去了。

    随著他滑下去,峰顶的那些见证者全部都凑到了峰顶边缘,将摄像头对准了滑下去的李悠南,只见雪雾扬起,他的身影一下子就消失在了视野之中。

    直播间的画面上已经多了一组画面,那就是无人机拍摄的全景第三视角。

    每个人看到那骇人的坡度,都将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而虽然李悠南之前在镜头前表现得十分轻松,此时的心情也确实不紧张,但在真正开始滑行了以后,还是将所有的精力都全神贯注起来。

    李悠南再次陷入了一种非常奇妙的状态之中,他的大脑不断回忆著刚才通过无人机探查的路线,仅仅是看了那么一会儿,此时他却已经像是一个拉力赛车的领航员一般,将整条线路上的所有障碍物熟记于心。

    要知道,在这种速度下,所有的决策都必须要提前做出,并且有一些决策是会影响到后面的决策的,如果等眼睛看到了再做出反应,那肯定是来不及的。  

    但尽管如此,李悠南依旧不觉得危险。

    真的很奇妙,他的身体对于速度的感知到了一种极为神奇的状态中,并不是那种电影里演的好像周围的一切都慢下来了的既视感,相反,速度依旧很快,但他的大脑思维速度更快,所有的选择判断都在下意识间完成了,甚至不需要去主动思考。

    而就在看李悠南滑行了100来米后,滑雪专家贝里奇再也坐不住了,一下子将身体凑近,眼睛死死地盯住屏幕,目瞪口呆:「他打算用这种速度完成整个滑降吗?」

    事实上,哪怕是最优秀的滑雪速降者,在野外的这些雪山上进行滑降的时候,严格说都是滑一段停一段的。

    比如那位波兰铁肺,从南坡滑降下来,用了十几个小时,必须要小心翼翼才行。

    尤其是这种路段,应当每二三十米设置一个保护点,用绳索保护,以防意外滑落,才是最稳妥的方式。

    这毕竟是随时都可能遇到岩石、悬崖、各种各样的障碍物,甚至雪崩的雪山啊,怎么可能像在专业的滑雪场滑道上那样,肆无忌惮地速滑下来呢?

    然而李悠南确实是那么做的,他丝毫没有要减速的意思。

    而李悠南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快点滑下去才刺激。

    因为不久前才获得了三级的翼装飞行和跳伞技能,他对于速度带来的刺激阈值已经达到了一个极为离谱的程度。

    他之前看过对F1赛车手的采访,别人问他们为什么不在高速公路上面飙车,那位赛车手微微叹了口气,表示在高速公路上面,哪怕飙到200码,心情也毫无波动。

    而李悠南便有这样的感觉————此时他从峰顶以这样的速度滑下去,都称不上刺激,最多只是一种休闲的感觉,如果还慢吞吞地龟速滑降,实在是太没意思了。

    而拥有三级滑雪技能的李悠南,在这种坡度上控制单板,能用艺术来形容。

    霍恩拜因雪沟上段长度大约是400多米,这里的坡度或许是整条线路中最缓的一段了。

    李悠南不断用换刃的方式,以之字形的行进路线从峰顶往下滑,整个人的重心稳稳地随著坡度而变化。

    无人机上的第三视角,让观众们看著觉得有些离谱,因为李悠南给人的感觉实在是太稳了,这样的观感就很割裂。

    明明是四五十度的雪坡,看起来极为吓人,但李悠南滑得却稳若老狗,一点都没有将那种坡的危险展示出来。

    而霍恩拜因雪沟的最后一段,难度则陡然提高,坡度来到了60度以上,这几乎对于许多人来说就是一面墙了。

    这段路大约有一两百米,从李悠南的直播第一视角中来看,哪怕是隔著屏幕,都会被急速下坠的视角扯动血压和心率。

    而此时无人机的视角则忽然急速往上拉升,与此同时,直播间的所有人都惊呼了一声。

    因为就当无人机的视角抬高以后,大家忽然看到,在霍恩拜因雪沟与日本雪沟的连接处,雪坡突然中断,取而代之的是几十米高度落差的黑色岩壁。

    一旦以这样的速度滑过去,当雪板与岩石接触的时候,李悠南肯定会直接摔下来,甚至运气差一点,直接就摔在那些崎岖的岩石上,当场粉身碎骨。

    而从另一个视角,李悠南的第一视角和全景相机的视角来看,却根本无法察觉到那个黑色的岩壁。

    在这种时候,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片空白,主持人忍不住高喊:「有悬崖!

    有悬崖!」

    只觉得有一些吵,并不在意主持人在叽里咕噜的说什么,毕竟在开始滑雪以后,李悠南需要摒弃所有的杂音。

    而直播间里开始疯狂地涌来「天哪,完了」之类的弹幕。

    但让所有人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发生了。

    李悠南仿佛知道正下方是岩石峭壁一般,忽然一个换刃,以之字形的路线朝著侧面滑了过去。

    直播间的观众们并没有将悬著的心放下,因为李悠南滑去的方向是一个u形的雪壁,那根本就不是路。

    而下一刻,足以载入滑雪史册的一幕发生了。

    只见李悠南的雪板自斜下的方向,从U型的雪壁上借力,而后借著俯冲而下的势能,滑雪板高高扬起,整个人的身体在空中翻腾飞旋。

    接著李悠南整个身体团住,在空中连续翻腾了许多圈,竟然硬生生从那几十米高的黑色岩壁上跃了过去。

    这一幕被天空中的无人机完美记录下来,这个瞬间发生的时间极短,只有那么几秒钟,而直播间竟然陷入了诡异的无评论真空期。

    第一条评论,还是一个刚刚进直播间的人发的一句:「刚进来,什么情况?

    」

    随后李悠南再次落地,他身体在空中调整好姿态,雪板擦著雪坡,甚至没有一下弹跳,便再度将重心与下降的坡度融合为一体。

    下一刻,评论如潮水般涌起,直播间再次滚动起各种各样的评论。

    「我操牛逼!」

    「天哪这才是真正的极限运动!」

    」??????」

    主持人一下子松了口气,旁边的两名专家也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不可思议和敬佩。

    此时李悠南的声音忽然从画面中传出来:「刚才主持人,你说什么?有点太吵了,我没听清楚。」

    主持人听到李悠南那分明还很轻松的语气,一时间巧舌如簧的他,大脑也陷入了宕机。  

    啊?这语气怎么回事?

    「对不起,我不该打扰你,加油,悠南。」主持人有一些结巴地说。

    刚才飞跃过去的那个小障碍,自然也是李悠南早早就已经规划好的。

    说实话,在滑下来之前,他还想过好几种通过的方式,事实上他最初决定的办法是通过连续的跳跃,从崖壁中间的几个雪坡上下去。

    但真正滑到这里的时候,又觉得实在是太麻烦了,还不如直接飞下去呢。

    于是在零点几秒的时间里,眼睛扫到了旁边那个可以当做跳台的位置,便毫不犹豫地滑了过去————一切都很顺利,没有丝毫的意外。

    接下来的速降继续,李悠南用精湛的滑雪技术,躲过一个又一个的障碍。

    此时观众们看得十分过瘾,红牛官方也觉得这一笔投资值了。

    而那些有过登山经验的专家们则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他们都在想,真的有人类可以从海拔8800多米的地方以这样的速度快速降下来吗?

    当然了,急速下降几千米也并不是不可能,就比如跳伞运动员,但是跳伞运动员也是从海拔三四千米的地方往海拔几百米的地方跳的啊,能让一个跳伞运动员从海拔8000多米的高空往下跳,恐怕也受不了吧?

    看了李悠南的速降,虽然还没有真正走到最后,但看过的人都已经对人类的极限有了一个更全新的认识。

    人类的极限就是在这些挑战极限者的一次又一次挑战中被逐渐刷新的。

    没有博尔特,你永远不知道人类的百米可以达到9.58秒;没有保罗·安德森,你永远不知道背举重量的极限是2840公斤;同样,没有李悠南,也没有人会知道人类是可以做到从海拔8800多米的地方以这样的速度下降。

    时间过去了20多分钟,李悠南已经滑过了大部分的路程,此时他所在的海拔已经来到了6000米左右。

    然而就在这时,李悠南忽然听到了轰隆声从身后传来。

    而在全景无人机的拍摄下,直播间的观众们也再次坐不住了。

    他们都看到了骇人的一幕。

    李悠南身后的一整块被雪覆盖的山壁————在流动!

    「天呐,雪崩!」

    「我操,雪崩来了!」

    直播间的评论再次滚动起来。

    身后的闷响不是风雪的声音,是雪层撕裂的震动。

    李悠南瞥见,雪坡在变形,白色的浪头从身后滚下来,速度比他以换刃的方式滑雪还要快。

    李悠南深吸一口气,也就是在这时候,他的心头才有了一丝心悸的感觉。

    但依旧不慌。

    他猛地将重心前压,臀部下沉,膝盖弯得更低,几乎贴在雪板上,雪板角度瞬间回正,不再做任何的横转转向,顺著雪沟的走势直接往下冲。

    李悠南的目光则死死地盯住前方的雪面,快速地避开那些露出尖角的岩石和冰裂缝的阴影。

    雪崩的雪雾很快追了上来,先是从脚踝处漫过。

    而直播间的观众们再次被吓傻了,因为在他们的视角中,下一刻白色的雪雾瞬间将李悠南吞没。

    无论是第三人称的全景摄像头视角还是第一人称的运动摄像机视角,亦或是无人机上拍摄的大全景,都是一片白茫茫。

    「什么情况?」

    「完了吗?」

    「天呐,好像看到了吓人的一幕,不敢看了。」

    「李悠南,别吓我们啊!」

    下一刻,就如同那些经典电影中的画面一样,橘红色的身影从雪雾中冲了出来。

    当白色彻底散开,李悠南已经冲到了绒布冰川的缓坡上,雪板在松软的雪层上划出两一浅痕,最终缓缓停下。

    回头望去,雪崩的雪雾还在身后的雪沟里翻滚,像一堵白色的墙。

    李悠南笑了笑,朝著天空中的无人机挥了挥手。

    顺利抵达!

    >


  (https://www.pcczw.com/wx/67790/76927.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