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登顶!两个打卡任务完成!
推荐阅读:穿到七零,我成了全大院最靓的崽 分身万界:憧憬成为光之巨人 搬空家产去部队,禁欲长官痴宠我 路基艾尔弱?可曾听闻黑暗火花 从山雀开始七十二变 海上兽世:罪雌人鱼她是万人迷 希腊:我就是宙斯! 从火影开始提前兑现未来 末世:你惹她干嘛?她是修仙的 木叶:宇智波的绝对正义
第282章 登顶!两个打卡任务完成!
珠峰北坡绕开C2营地,对于普通的登山者来说,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地狱难度了。
接下来李悠南也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大意,虽然开著直播,但基本上已经不在对著镜头轻松调侃了,他也必须要将所有的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放在应对接下来的路线难题上。
而在直播间里,嘉宾与主持人则开始分析解释C2营地的核心价值:「C2营地,在北坡的攀登中,是一个重要的枢纽。」
「毕竟,攀登这种高海拔的山峰,要采用上上下下的方式来适应高海拔,减少高原病风险,为冲顶做准备。」
「而C2营地,是冲顶前的最后一个休息点,这里储存著氧气、食物和装备。」
不过,嘉宾又话锋一转:「对于李悠南来说,C2营地确实没有那么重要,毕竟李悠南自己带著背包和必要的物资,又没有氧气需求,所以就算不到C2营地,对李悠南的影响其实是没有那么大的。」
「李悠南现在要关注的仅仅是开辟路线,在未知区域探路可能遭遇的危险。」
接下来的几百米海拔攀升,李悠南却耗费了大几个小时。
哪怕是他,也不得不打起精神,容不得一丝马虎。
这一路上有陡峭的冰壁、不稳定的雪坡、复杂的岩石地形,还有一些冰裂缝地区。
而李悠南又没有额外的探路修路工具,尤其有一些地方是需要架设金属梯才能通过的,李悠南没有这些装备,便只能选择绕路,因此他的行进速度并不快。
不过虽然看他直播的观众们都替他捏了把汗,但李悠南自己却是非常淡定的。
因为事实上,在这种高海拔地区攀登危险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人体在这种海拔上的行动能力受限。
如果没有这条限制的话,放在海拔较低的地方,相同的地形或许就不会有人觉得很危险了。
另外珠穆朗玛峰只是高,攀登难度其实并不是顶级的,哪怕北坡也是。
比珠峰难的山峰,大有峰在。
他的小心翼翼仅仅是对自己的负责。
只是,他在无氧的条件下,在海拔将近8千米的地方,高强度地连续攀登了八九个小时,观众们却不知道,只是一味地为他捏一把汗。
不过总算是一路有惊无险地通过了绕路的区域。
此时看看手表,海拔已经来到了8200米。
李悠南从一个自己探索出的山脊线路上,一路往上,抵达了一处崖壁。
崖壁大约有四五米的高度,坚硬的冰川上没有积雪。
李悠南确信这里应当是没有什么探险者抵达的线路,而只要通过了这里,再上去几十米就到冲顶前的最后一个营地C3营地了。
此时李悠南才对著镜头的收音设备开口道:「功夫不负有心人,接下来只需要爬上这个崖壁,我们就能看到C3营地了。」
当李悠南顺利地爬上去,前方果然是C3营地。
众所周知,一座山峰越往上走,能够容纳人的面积就越小。
C3营地,又叫突击营地,是这个海拔北坡上为数不多的还有一定平坦地势的地方,但整体来看,整个营地是一个小小的斜坡,而四周都是险峻的悬崖。
昨天晚上是下过雪的,整个营地被大雪所覆盖,只有个别地方裸露著黑色的岩石。
这里到珠峰的峰顶便只剩下最后的600米了。
此时已经到了下午7点多,李悠南坐在斜坡上,并没有去动营地搭建好的帐篷,毕竟那些帐篷是人家付了费的商业团队所有的。
从这个方向往山下望去,一层薄薄的云海中,太阳已经沉入其中,整个天地被夕阳浸染成金红色。
稀薄的空气里没有一丝尘埃,视线能够穿透十几公里,极为壮丽。
更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嶂,太阳正沉向西侧的山棱,最后一缕光在下方的绒布冰川上折射出银光。
李悠南忍不住调整角度和构图,拍了一张照片,看了一眼成片,十分满意。
这是他上珠峰以来拍到的最满意的一张照片了,而在日喀则,他有拍摄照片的打卡任务,这一张照片又顺利地帮他完成了一点打卡进度。
此时他的大师级照片进度已经来到了49/50。
只需要再拍摄到一张照片就可以完成这个打卡任务了。
而攀登上珠峰的峰顶同样是一个打卡任务,如果顺利的话,在珠峰峰顶能够拍摄到另一张大师级的照片,他很有可能一次性完成两个打卡任务。
而此时他需要调整休息一下了。
李悠南扎好帐篷,用高山炉将剩下的所有食物一起烹饪好,大约够吃三顿,今天晚上吃完一顿,明天早上冲刺前吃一顿,最后一顿就留到峰顶的时候再享用。
接下来,李悠南提前关闭了直播。
因为明天是冲顶前的最后一天,李悠南的打算是和大多数抵达这里的攀登者一样,凌晨4点多就出发。
到了这种海拔之上,普通的登山者已经极难睡著了。
对于李悠南来说,他的海拔体验差不多也有3千米左右了,类似于普通人到甘孜阿坝的部分草原县去的体验。
李悠南也感觉到太阳穴有一点点发紧发痛,血氧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但也是比较影响睡眠的。
竟然花了十几分钟都还没有睡著。
好在看完手表后,没过多久就沉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上,李悠南是自然醒的。
他有一个特点就是,如果第二天有什么计划,哪怕不需要闹钟,也会在接近闹钟铃响的那个时间节点附近醒来。
看了看手表,此时是3:40多,而睡眠监测设备上显示的前一晚睡眠时长达到了7个半小时,睡眠质量是优,深睡比例、连续度都很不错。
李悠南有些满意,只有睡得好,登山才精力充沛。
从帐篷中出来,外面正刮著风雪。
好在毕竟还在整个登山季的窗口期内,这种程度的风并不影响今天的攀登,而此时开始下雪,反而有助于接下来他的滑雪。
李悠南开始整理装备,而今天情况还要特殊一些,他将之前原有的大背包里的大部分装备都抛下了,包括睡袋、帐篷、不用的高山炉、高压锅等等,只留下了登山用的必要装备、滑雪板以及直播设备。
此时李悠南的整个人的负重甚至不到10公斤,完全就是轻装上阵。
打开头灯,要摸黑上去了。
随后李悠南再次打开直播,让他有些意外的是,哪怕在这种时间,他打开直播以后,同样很快就有许多观众上线了。
显然,关注著他的那些观众也很期待今天的冲刺。
对著镜头简单地叙述了一下今天的计划,李悠南便正式出发了。
从这里往上,虽然海拔只有600多米,但却有著好几个危险的路段。
从突击营地往上走到著名的第二台阶之间,是著名的黄带区域。
所谓黄带区域,就是这里的岩石层是黄色的,这是一种变质岩,在阳光下呈现金黄色。
虽然五六点钟天已经亮了,但此时没有阳光,而且黄带区也被大量的风雪覆盖,只有个别突出的岩石能够看得出来。
到了这里,地势就已经变得极为陡峭了,绝大部分地方的坡度已经超过了五六十度。
不过这段路反而没有之前绕路上来的那段路危险,因为从C3往上的路绳是完好的,李悠南可以全程抓著路绳往上攀登,这为他节约了不少体力。
而在这一条路上,真的是可以随处见到死人,甚至说句不好听的,在这种地势和海拔上,只要摔一跤有可能就没了。
不得不说,哪怕是李悠南这么强的人,一路上看到太多具尸体后,内心还是会有一些难以形容的翻腾。
而距离李悠南最近的一个尸体甚至就在路绳边上,整个人是头朝下摔在路绳旁边的。
看样子大概是身体倒挂在这种海拔上,一旦头朝下,很快就会大脑水肿,一命呜呼。
李悠南的心情是有些沉重的。
但是,他想到的是更多其他的东西。
和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不一样,李悠南哪怕是抵达了这里——珠峰上最恐怖的死亡地带,对他来说也没有多大的风险。
因为他如果死在珠峰上,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自己在悬崖边上玩儿蹦迪,后空翻,闭著眼睛连续翻十下,从山崖上摔下去了。
但其他人在这里是极为脆弱的,甚至有可能走路快了一点,人就没了。
他此时的心里却完全没有自己能够轻而易举爬上珠峰的得意与骄傲。
对他来说,爬上珠峰这件事情本身就没有什么可骄傲的地方。
因为对他来说真的不难。
但是这一趟旅途的意义却重大非凡!
旅行到底是为了什么?
除了放松心情这种最底层的动机,对于李悠南来说,他一直都很在意旅行所赋予的意义中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可以看到众生万相。
在这里,他看到那些为了攀登珠峰豪掷千金来到这里的人,是如何攀登珠峰的。
他直观地感受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脆弱。
这些心灵上的感悟,才是他这一趟最为宝贵的收获。
外界都觉得他牛逼,然而此时李悠南的心情反而变得越发的宁静下来了。
从8450米开始,便来到了东北山脊横切。
众所周知,山脊就是山脉两侧倾斜的坡面中间凸起的最高棱线,如果将山脉看作一个斧刃,山脊横切线就是山脊上面最为锋利的刃口。
剩下的400多米,几乎全程要在这刀刃口的边缘行动。
一侧是锋利的岩石,另一侧是几千米深的北壁悬崖,如果摔下去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李悠南需要在雪岩混合、冰岩的地形上横向移动。
幸运稍好的一点是,此时雪已经停了,天上甚至有了太阳。
他的镜头对准脚下的路。
毫无疑问,这让正在观看他直播的那些观众们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
很多地方也就十几厘米宽,甚至没有办法让一只脚完全站上去。
不过这样的路,李悠南反而一点都不担心。
首先是有路绳,另一方面,拥有顶级攀岩技能的他,走这样的路和走平路没什么区别。
他的冰爪每一下都精准地踩入岩缝。
唯一的麻烦是此时的风有一点大,时不时会吹来一些冰屑打在护目镜上。
因为李悠南没有氧气瓶,而且是轻装上阵,身体灵活得多。
当观众们看了一阵子后,悬著的心才逐渐放松下来。
太稳了,李悠南的每一步都太稳了!
他几乎没有丝毫将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下的可能性,每一步都稳如老狗。
显然李悠南就要创造历史了。
因为地形的缘故,这里不大方便使用全景摄像机,所以李悠南也是将全景摄像机收起来了。
此时直播的画面仅仅是佩戴在脑袋上的运动相机提供的。
当李悠南仅仅是将摄像头的镜头对准山壁一侧或者角度朝上的时候,甚至会给人一种珠穆朗玛峰也不过如此的错觉。
只有他偶尔停下来休息,扭过脑袋朝著珠峰下方眺望,又看看脚底下,那种令人窒息的深渊压迫感,才提醒著观众们,李悠南的这一趟旅途有多么惊险刺激。
沿著横切路径,李悠南依次通过了第一台阶、第二台阶。
这些台阶是几米高的垂直峭壁,但是由于前人已经在上面架设了金属梯,对于李悠南来说反而没有什么难度。
但不得不说这个这里依旧是最考验普通登山者心理素质和体能的地方。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凌晨出发的李悠南在这个过程当中见证了太阳逐渐升高,直播间的观众们全程陪著他,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去了几个小时,李悠南爬上一块崖壁,再一抬头,前方已经是著名的第三台阶了。
看到第三台阶上的金属梯一被称为「中国梯」的设施,李悠南不由得有些感慨地说:「1960年,中国登山队王富洲、屈银华、贡布首次抵达这里,也是首次看到这个6米高的岩壁。」
「刘连满主动蹲下,让队友踩著自己的肩膀攀爬,屈银华甚至在赤脚、零下30度的环境中打钢锥固定,最终三人成功登顶。」
「这就是最初的中国梯,用血肉之躯搭建的生命通道。」
「随后1975年,中国登山队在这里架设了这幅金属梯,在它2008年退役的33
年间,让1300多个全球的登山者通过这面梯子登顶。」
李悠南一面说著,一面抵达了梯子前。
此时,中国梯已经是2008年后新换的梯子了。
但是感受著中国登山史上的里程碑,李悠南也有些热血沸腾。
这玩意儿见证了中国人从不可能到可能的跨越。
没有丝毫的惊险,李悠南爬上了中国梯。
再往上,也就高度落差也就100来米的样子,便是珠峰的峰顶了。
而前面的路则是斜坡、横切的峭壁、岩石,盖满了被压得紧实的积雪。
当然了,高度落差不等于路程,普通登山者甚至需要一两个小时才能走过,而顶尖的登山者也需要40多分钟。
而就在此时,李悠南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从第三台阶往峰顶走的这段路程中,各个平台直播间的观众疯狂涌入,甚至一度让部分平台的直播间被挤到下线。
全球同时在线观看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
随后仅仅20多分钟后,李悠南已经顺利抵达了珠峰峰顶。
站在这里往下面看,真的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
视线能够穿透极致稀薄的空气,甚至望到数百公里以外的天际。
峰顶的平台不过只有几平方米,积雪压得紧实,风很大,此时雪停了以后,天空是纯粹的深湛蓝,没有一丝云彩。
他确信自己是今天第一个攀登上珠峰的人,而就在抵达这里的时候,他也同时完成了第一个打卡任务—一—登顶珠峰。
【完成打卡】
【获得技能:跳伞】
【受到宿主多个技能加成,跳伞技能+Iv.2】
【跳伞技能Iv.3:重力法则在你眼中化为可塑的流体,万米高空到著陆点的轨迹成为随心勾勒的弧线。后世所有高空跳跃者,终其生涯只为复刻你某次坠落中惊鸿一瞬的优雅姿态。】
就在获得这个技能的同时,李悠南猛然感觉自己在珠穆朗玛峰上面轻微的高原反应立刻消失了。
不仅太阳穴不疼了,整个身体也变得特别的轻松。
他有些吃惊,这就意味著,在他之前的高原血统的身体素质上,又增加了这方面的身体能力。
而关于跳伞的大量知识也涌入了脑袋,此时李悠南大概明白了跳伞技能增强的身体素质是什么。
首先要明确一点,跳伞同样是一种运动,这种运动的核心身体素质是心肺功能、平衡感与空间感知、抗眩晕和抗压能力。
在高空低压的环境以及高速下坠的时候,心肺会受到极大的负荷。
同时在没有参照物的高空,需要精准地判断身体的姿态,十分依赖前庭功能和肌肉记忆,维持稳定,避免螺旋下坠。
同时,在高速旋转、气流颠簸时,会产生眩晕,所以跳伞运动员还需要有极强的抗眩晕能力。
在这个基础上,开伞瞬间会有数个G的过载,李悠南现在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战斗机飞行员起飞时承受的顶级过载,或许也不过如此。
当然,除了这些基础的身体素质,李悠南还感觉自己的反应速度似乎也提升了一些。
提升的幅度并不大,毕竟他之前的许多技能已经赋予了他极为顶尖的反应能力。
但跳伞的确是更需要反应速度的,从判断高度、选择著陆点到应对伞面故障,都需要在一瞬间做出决策。
而就在完成了这一轮的身体素质提升后,跳伞技能又带来了另一个技能的等级提升。
【受到跳伞技能加持,翼装飞行技能加Iv.1】
【翼装飞行技能Iv.3:你已彻底融合大气层流动的脉搏,将风暴与气流编织成延伸的羽翼。山川云海在你面前坍缩为可折叠的立体画面。】
李悠南心情大好,在这种时候连续获得两个三级的技能,再加上他顶尖的滑雪技能,对于接下来的单板滑雪速降便觉得更踏实稳当了。
但还没有完呢。
此时他仅差一张照片就能完成日喀则拍摄照片打卡的任务,而在峰顶或许就是最后一个机会。
只是当他开始拍摄照片后,却是迟迟找不到那种在突击营地拍摄照片时的感觉,拍不出大师级的作品。
微微叹了口气,实在不行的话,那就只能等下了珠峰或者沿途的时候,再看有没有好的构图了。
而就在这时,他望向了南坡。
南侧的视野里,更显壮阔的洛子峰还有马卡鲁峰两座海拔8500米左右的山峰映入眼帘,丝毫不比珠穆朗玛峰逊色多少。
而将视野往下延伸,一个从南坡登顶上来的登山队正在徐徐移动。
眼看他们快要上来了,李悠南开始赶紧工作,首先自然是要完成红牛方面的一些特定镜头的拍摄。
他将刻意留存了电量的无人机起飞,拍摄了几组长镜头,又将一直放在羽绒衣内胆的红牛饮料拿出来,在镜头前饮下。
有一说一,此时他还真有一点点饿了,补充一点能量挺好的。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任务—滑雪下去了。
李悠南将东西收拾好,滑雪板拿出来。
此时从南坡上来的那一队登山队的先锋,已经来到了峰顶的下方。
李悠南看到对方脑袋似乎都有一些迷糊,便顺便将手递下去,准备拉对方一把。
当他的手递到对方面前的时候,明显让对方愣了一下子,对方呆呆地抬起头,一副见了鬼的样子。
李悠南这才看出来,这人应该是个亚洲人,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中国的。
就在这时,对方的夏尔巴向导推了他一把,说:「快上去啊。」
李悠南一听,顿时乐了,尼泊尔这边的夏尔巴会讲中国话,显然这个第一个登顶的人也是中国人。
随后在李悠南的帮助下,顺利将对方拉了上来。
这人将氧气面罩取下来,一时间热泪盈眶,在这种海拔需要不断地大口大口呼吸,他表情有些复杂地看了看李悠南:「你是从北坡上来的?」
李悠南点了点头。
而就在这时,这人的夏尔巴向导打了个哈欠,竟然在珠峰峰顶盘腿坐下,从兜里摸出来一根华子,用电子打火机点燃,然后一脸随意地笑著说:「你还不赶紧打卡拍照。」
而这个夏尔巴向导不仅没有像登山者一样大口喘气,还慢条斯理地抽了一口烟。
李悠南看到这一幕,也觉得有一些荒诞,下意识地抬起相机就是一张照片。
一脸痛苦、热泪盈眶的珠峰攀登者,手上紧紧拽著氧气面罩;一脸轻松、手上夹著一支华子的夏尔巴向导,甚至还有一种难以形容的班味,全都被框进了画面。
只听叮咚一声响,再次传来了系统打卡任务完成的提示音,日喀则拍摄50张大师级照片的任务被他完成了。
【完成打卡任务】
【获得技能:焊接】
这个技能同样获得了其他技能的加成,直接升到了二级。
【焊接Iv.2:你已突破材料与环境的终极壁垒,任何金属在你手中皆化为可塑流体,万米深海的高压真空、环境的极温都无法阻碍你实现原子级的融合。你的焊缝将重构材料应力分布法则,成为工业检测标准中完美连接的唯一具象模板。】
而这个技能还让他的锻刀技能达到了三级。
他的脑袋里不仅涌入了大量材料认知的基础理论知识、各种设备与耗材的信息知识,自己也同时掌握了核心实操技能。
现在他觉得自己可以去帮航母焊甲板了,或者去给天上的空间站搞一搞焊接话说,去空间站旅行有没有搞头啊?
他乱七八糟地想了一阵子,才将注意力放回现实。
李悠南说:「刚才给你们拍了一张照片,占用了你们的肖像权,实在是不好意思,我会付给你们肖像版权费用的。」
此时那个夏尔巴向导才有些好奇地望向了李悠南。
此时又有几名登山者上来了,毕竟峰顶很拥挤狭窄,底下还有不少人在排队,等著上珠峰打卡呢。
当他们上来以后,都看到了李悠南,而此时他们才注意到李悠南蓄势待发的滑雪板,还是单板?
(https://www.pcczw.com/wx/67790/76928.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