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我才是徒弟们的随身老爷爷? > 第392章 南楚国的叛乱

第392章 南楚国的叛乱


第392章  南楚国的叛乱

    过了许久,何禹再睁眼时,脸上果然带了喜色。

    「张道友!唐道友他果然没事!」

    何禹兴冲冲地说道:「我一看唐玉当时被杀的样子我就知道,他定然没事!这厮只是炼化了唐玉的肉体,其元神、魂魄皆在,只是不知去了哪里,可惜从他记忆里也看不出来……」

    说到这里,何禹叹了口气,不过他紧跟著又笑道:「只要知晓他没事就好,大不了待寻得他,便是同我一般,转为鬼修罢了!」

    「是啊,只要无事就好。」

    张承道点点头,旋即也提醒道:「道友不妨多留意一些,若是能找到,待我今后有机会去到真正的白石界,或许便能提前救出二位了!」

    何禹闻言一愣,接著便激动地深揖拜谢:「道友大恩,感激不尽!」

    张承道笑了笑:「何道友何必如此客气,就算在另一个白石界,你我尚不相识,也终将会成为好友,不是吗?」

    何禹顿时开怀大笑:「哈哈哈!张道友所言甚是!」

    考虑到何禹对魂魄更了解,唐明明也和唐玉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系,张承道便将唐明明的残魂留在了阴界,同何禹道别后,独自回到了白石仙宗。

    实际上,从年前开始,仙盟那边就商议准备召开第一次仙盟大比了,只是因为白石仙宗的仙缘大会也很重要,才一度推迟到二月。

    这个时间还没到播种的时候,不算农忙时节,也是一众仙道门派和势力共同商议的结果。

    毕竟,就算大家已经转修仙道,其门下弟子在没有引气入体前,也还是要食五谷杂粮的,何况灵麦、灵稻等有灵的粮食渐渐也能培育,长期食用更是有助于修炼,是以几乎所有仙道宗门和势力都不约而同地大肆开垦田地,并招揽百姓为其耕种。

    这些灵麦、灵稻营养丰富且产量极高,成熟期更比寻常的粮食短不少,乃至不算太冷的北地,都能一年种两次。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许多地方只要能种出来,都渐渐地用这些有灵的粮食替代了过去的普通农作物。

    此事本来算是好事,可惜任何时候,封建奴隶主都能从本就可怜的底层百姓中攫取油水,许多屯粮太多的大地主为了自己的利益,先是借有灵粮食的出现,将普通的粮食压价,接著又通过各种手段宣扬「谷贱伤农」,直接或间接地制造不少什么种出来的粮食卖不出去所以农户都饿死的惨案,迫使统治阶级压制有灵粮食的推广和种植,从而从容抛售和替换手中的普通粮食。

    北萧国有慕容真坐镇,血洗了好些靺鞨贵族,反而趁机收拢了些权力,也仗著离白石仙宗距离近,灵气浓度提升得多,顺利将有灵的粮食种子推广。

    除了灵麦、灵稻外,什么玉米、南瓜、土豆、冬瓜等,凡是白石仙宗有的,又肯往外卖的,通通都让慕容真高价收了去,以官府的名义强行摊派种植,甚至亲自去田里巡查,杀了个人头滚滚,引得不少有心想搞点小动作的官吏人人自危,政令推行倒颇为顺利。

    可南楚国就不成了。

    这个尚处于「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时期的国家,推广有灵农作物的奏折甚至送不到皇帝的御案上。

    你说那些世家大族自己想吃怎么办?

    买啊!

    北地不是种了那么多吗?还有白石仙宗不是也往外卖么?直接买不就行了!反正南楚国的这些世家大族别的没有,就是钱多!

    至于私下里,各世家大族的庄子和田地里,有没有种,就无人得知了。

    然而,这种「聪明」的做法,很快就带来了恶果。

    刚翻过年,仙缘大会才结束没几天,春寒料峭,在这个最青黄不接的月份里,南楚国终于传来噩耗——

    南楚国十三县「造反」,有十二位县令死于起义军之手。

    这些起义军起义的理由十分简单:吃不饱。

    没错,在另一个世界里,有些「湖广熟,天下足」美誉的南楚国主要经济文化农业圈,在这个时代,竟然发生了大规模的饥荒。

    甚至是前所未有的、没有天灾出现而导致的饥荒。

    换句话说,是人祸。

    由于去年大量良田被世家大族或明或暗地改种了有灵粮食,普通粮食的种植面积大幅缩减。

    本来这些世家大族的良田所种植的有灵粮食的产量,足可以供养整个南楚国,但偏偏这地方离白石仙宗太远了,灵气浓度不足以让这么多的有灵农作物生长,就导致了这些有灵农作物的大面积枯死。

    当然,也有一些田亩顺利收获。

    毕竟南楚国东部、南部一带就算灵气浓度再低,也比从前强数倍,还是能种出来一些有灵的农作物的。

    但那点产量,对于世家大族们而言,连保本都不够,又怎么可能分给农户?

    或者说的更直白一些,这些贱民,怎么配享用有灵的吃食?

    普通的粮食产量断崖式下跌,有灵的粮食虽然也够吃,却根本到不了百姓手中,全都被送进世家大族的粮仓里。再加上不少更没有人性的世家大族嗅到了经济效益,特意在粮荒前就压价收购了不少粮食,以囤积居奇,导致市面上流通的粮食越发稀少。

    等到了过完年,正好青黄不接,各地官仓储备又早被层层盘剥得成了空壳子,一场席卷南楚大半疆域的饥荒,终于爆发。

    刚开始,这场饥荒带来的动乱都没有被拿到朝堂上说过。

    造反么,多新鲜呢,这可太常见了,南楚国地大物博,贱民刁钻,哪一年没个造反的?

    无非就是些脑子不清醒的贱民闹事,令地方镇压了就是,实在不值一提。

    自然,朝中不乏有一些有识之士清楚地知道,南楚国如今已成了个徒有其表的空壳子,甚至有嗅觉敏感者专门对比了历朝历代每年发生的造反数量……

    南楚国,为数千年来之最。

    但,那又如何呢?

    南楚朝廷可不是皇帝自己说了算的,就算皇帝说了算,这些事也不会传到皇帝的耳朵里,又能如何呢?

    于是,短短半个月,饥民开始扩散,像卷著碎石的浪潮,一股脑儿地涌向各州府。

    乞讨、抢掠事件时有发生,地方官府弹压不及,从最开始的十三县,到一月下旬,已经有二十一县、两座州府沦陷。

    更雪上加霜的是,北萧国听到了风声后,开始严格控制粮食的流出——包括那些快要烂在谷仓里的普通粮食。

    也直到这个时候,「叛乱」一事,才终于被拿到了南楚国的朝会上说了出来。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68208/76819.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