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从青楼萌妹到乞儿国风主 > 第161章民心所向

第161章民心所向


晨曦微露,金銮殿内却已笼罩在一片压抑的寂静之中。昨日唐朝使臣那近乎最后通牒的言语,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个个眼观鼻,鼻观心,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冕旒下的面容看不出喜怒,唯有紧握着扶手的、微微泛白的手指,泄露了他内心的波澜。他的目光扫过下方垂首的臣子,最后,落在了身旁凤座上的毛草灵身上。

她今日穿着一身较为素雅的宫装,未施过多粉黛,脸色因昨夜的辗转反侧而显得有些苍白,但脊背依旧挺得笔直,眼神沉静,如同深潭,将所有翻涌的情绪都敛于其下。

“众卿家,”皇帝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唐使所言,尔等皆知。关于皇后去留……事关国体,亦关乎两国邦交,朕,想听听诸位的意见。”

话音落下,殿内依旧是一片死寂。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互相交换着眼神,眉头紧锁。最终,一位须发皆白、官居太傅的老臣颤巍巍地出列,他是三朝元老,门生故旧遍布朝野,素来以稳重甚至有些守旧著称。

“陛下,”太傅深深一揖,声音苍老却清晰,“老臣以为,皇后娘娘贤德,泽被苍生,于我乞儿国有再造之功,臣等与百姓,皆感念于心,万分不舍娘娘凤驾离去。”他先定了调子,表明并非对毛草灵不敬,随即话锋一转,“然……皇后娘娘终究出身大唐,乃天朝贵女。如今唐皇下诏,以国后夫人之位相迎,名正言顺,更关乎两国盟好。若强行挽留,恐……恐惹天朝震怒,兵戈一起,则我乞儿国十年生聚之成果,恐将毁于一旦。老臣……老臣恳请陛下与娘娘,以江山社稷为重,以两国黎民百姓安危为重……三思啊!”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情真意切,却像一把冰冷的刀子,直刺毛草灵心口。她端坐着,指尖在宽大的袖袍中微微蜷缩,面上依旧平静无波。她知道,太傅代表的是一大批保守派官员的想法,他们惧怕大唐的威势,将国家的安危系于妥协之上。

“太傅此言差矣!”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兵部尚书大步出列。他是毛草灵推行军事改革时一手提拔起来的少壮派代表,性格刚毅。“皇后娘娘虽出身大唐,但十年來,早已是我乞儿国的国母!她为我乞儿国殚精竭虑,发展商贸,改良农具,兴修水利,整饬军备,方有今日之盛世!岂能因唐皇一纸诏书,便轻易将我国母拱手送还?此举,置我乞儿国颜面于何地?置陛下天威于何地?更何况,我乞儿国今非昔比,兵精粮足,将士用命,何惧一战?!”

“尚书大人!慎言!”另一位老臣急忙出声,“战端一开,生灵涂炭!岂是儿戏?皇后娘娘心怀慈悲,岂愿见两国百姓因她一人而陷于战火?”

“难道畏战求和,就能保百姓安宁吗?今日割一城,明日送一后,他日唐皇若要陛下纳贡称臣,我等又当如何?!”兵部尚书毫不退让,言辞激烈。

朝堂之上,顿时分为两派,争论不休。一派以老成持重、避免战争为由,主张顺应唐皇之意;另一派则以国格尊严、皇后功绩为由,力主强硬挽留。双方引经据典,各执一词,吵得面红耳赤,原本庄严肃穆的金銮殿,变得如同市集般喧闹。

皇帝听着下方的争吵,脸色愈发阴沉。他何尝不想留下毛草灵?这十年,她不仅是他的皇后,更是他的知己、臂膀,是他昏暗帝王生涯中最耀眼的光。失去她,于公于私,都是他无法承受之痛。但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权衡利弊,必须考虑那万千子民的生死。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毛草灵,带着询问,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祈求。

毛草灵深吸一口气,缓缓站起身。她一动作,殿内所有的争吵声瞬间平息,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

“诸位卿家的心意,本宫明白了。”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抚平躁动的力量,“去留之事,关乎本宫自身,更关乎两国万千生灵。本宫需要时间,仔细思量。”

她没有表态,只是将决定的时间往后推移。这无疑是一种缓兵之计。

然而,就在朝会即将在这种僵持不下的局面中结束时,殿外忽然传来一阵隐隐约约的、如同潮水般汹涌的喧哗声。

一名侍卫急匆匆奔入殿内,单膝跪地,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启禀陛下,娘娘!宫门外……宫门外聚集了无数百姓!他们……他们跪满了宫门前的广场和几条御街,人山人海,请求……请求皇后娘娘留下!”

“什么?!”满朝文武皆尽愕然。

皇帝和毛草灵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皇帝立刻起身:“摆驾宫门!”

当皇帝携毛草灵登上宫门城楼时,映入眼帘的景象,让见惯了大场面的帝后二人,也瞬间震撼失语。

目之所及,黑压压全是人头。从宫门前的汉白玉广场,一直延伸到远处的街巷,望不到尽头。男女老幼,士农工商,穿着各色的衣衫,如同汇成了一片沉默而汹涌的海洋。没有人喧哗,只有一种压抑的、沉重的呼吸声汇聚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声浪。

看到帝后出现在城楼之上,人群出现了一阵骚动。前排的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一个青年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举起手中粗糙的万民伞,或是捧着自家鸡下的蛋、新蒸的馍馍、甚至只是一块干净的粗布,声音哽咽却奋力高呼:

“皇后娘娘!留下吧!您是我们的活菩萨啊!”

“娘娘!没有您教我们种新稻,我们一家早就饿死了!求您别走!”

“娘娘!是您让俺娃能去义学读书识字!俺们舍不得您啊!”

“娘娘!留下!留下!留下!”

起初只是零星的声音,很快,这声音如同星火燎原,汇聚成一股磅礴无比、直冲云霄的声浪!

“皇后娘娘留下!”

“皇后娘娘留下!”

“皇后娘娘留下——!!!”

声浪一浪高过一浪,震得城楼上的琉璃瓦似乎都在轻轻作响。无数双眼睛仰望着城楼上那抹纤细的身影,充满了真挚的、毫不掩饰的依恋与恳求。有人磕头,有人抹泪,有人将自家最珍贵的东西高高举起,只想让他们的皇后娘娘看到。

毛草灵站在城楼边,俯视着下方那一片由最朴素的民心汇聚而成的海洋。寒风拂起她的鬓发,吹得她衣袂飘飘。她看着那些布满风霜的脸庞,那些充满渴望的眼睛,听着那震耳欲聋的、发自肺腑的挽留之声……

十年来的点点滴滴,如同走马灯般在她眼前飞速闪过。初来时的惶恐,适应后的努力,推行新政时的艰难,看到百姓生活改善时的欣慰,与皇帝并肩作战时的默契……这片土地,这些人,早已在不知不觉中,与她血脉相连。

她不是真正的唐朝贵女,她来自另一个世界。但在这里,她找到了存在的价值,找到了被需要、被深爱的感觉。这声声泣血的挽留,比任何华丽的辞藻、任何利益的权衡,都更具有冲击力。

她的眼眶瞬间红了,温热的液体不受控制地涌了上来,模糊了视线。她用力咬着下唇,才能不让那哽咽冲破喉咙。她下意识地看向身边的皇帝。

皇帝也正看着她,他的眼中同样翻涌着剧烈的情绪,有震撼,有感动,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骄傲和复杂。他伸出手,紧紧握住了她冰凉微颤的手。他的手心温暖而有力,传递着无声的支持。

他向前一步,运足了中气,声音如同洪钟,压过了下方的声浪,清晰地传遍广场:

“朕的子民们!”

广场上瞬间安静下来,无数道目光聚焦在皇帝身上。

“尔等之心,朕与皇后,已深知!”皇帝的目光扫过下方黑压压的人群,语气沉痛而坚定,“皇后于乞儿国,功在千秋,德泽万民!朕,与尔等一样,绝不愿皇后离去!”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高昂,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朕在此,向尔等立誓,亦向天下昭告!朕,绝不会迫于任何压力,将朕的皇后,将尔等爱戴的国母,拱手让人!此事,关乎国体,更关乎朕与皇后之情谊,关乎我乞儿国上下之民心!朕,定会竭尽全力,护皇后周全,保我国祚安宁!”

“陛下万岁!皇后娘娘千岁!”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下一刻,排山倒海的欢呼声如同惊雷般炸响,直冲九霄!百姓们激动地磕头,相互拥抱,泪流满面。皇帝这番表态,无疑给了他们一颗定心丸。

毛草灵看着下方欢腾的人群,感受着皇帝手中传来的坚定力量,泪水终于滑落脸颊。但那泪水中,不再仅仅是感动和悲伤,更增添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一丝破开迷雾的决断。

民心所向,便是她心之所安。

然而,在这滔天的民意背后,毛草灵敏锐地注意到,在广场边缘,一些穿着打扮明显非乞儿国本土人士的人,正冷眼旁观着这一切,随后悄无声息地退入人群,消失不见。那是唐朝使团的人。

他们的眼神,冰冷而充满算计。

毛草灵的心,微微沉了下去。她知道,皇帝的誓言和百姓的挽留,只是表明了态度。真正的风暴,恐怕才刚刚开始。唐朝绝不会轻易放弃,接下来,等待她和乞儿国的,将是更为严峻的考验。

她反手握紧了皇帝的手,目光重新变得坚定而清澈。

(第161章  民心所向  完)


  (https://www.pcczw.com/wx/68680/49758973.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