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 第454章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第454章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毕竟这么优秀的野生民营企业家,真的很罕见。

    有钱有能力还罢了,关键是敢担责,“看准”了方向敢动手啊。

    这第三点才极其罕见。

    尤其在这个方针战略极为重要的节骨眼儿。

    真要是家底儿厚实,做点这样那样尝试也不是不行。

    现在已经穷到这点汽车配件外汇信用证都开不出来的地步。

    随便走错个什么,都可能导致揭不开锅。

    要饿死人的。

    就譬如让卫东随口给这位朱厂长指点的商业中心做法。

    这是三四十年后,任何一个城市人口都熟悉的样子。

    甚至地级市可能更熟悉,因为大城市已经有无数商业中心遍地开花,可能会看花眼。

    小地方往往就那么一两个,三四十年形成都没有改变。

    看得都已经滚瓜烂熟。

    税务大院隔壁是中心小学,岔路口对面是市医院,隔壁是粮食局。

    这种格局在小地方就是市中心的标配。

    加上另一边就是到码头的传统老街,说明解放前这里就是中心区。

    所有新城市建设规划,都是围绕这周边展开。

    让卫东这做门卫的,就像个监控摄像头的延时拍摄,记录下三四十年街区变化的全过程。

    他还觉得理所当然。

    这么说吧,去年底沪海在《城市总体规划》里已经确定修建个以海外人士、外国专家、港澳台同胞等为主要居住对象的涉外社区。

    方便安排外商投资建设旅游宾馆、贸易中心基地及驻沪领馆基地。

    沪海市那些建筑规划单位正在绞尽脑汁的做方案。

    但很显然,内地相关单位现在搞点拿奖的标志性建筑都是苏式风格,普及型的住宅社区建设还停留在赫鲁晓夫楼阶段。

    让卫东推动的高层住宅楼+小街区规划,都高出他们个层面。

    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可以建设大型国际社区。

    专家都做不了。

    现在沪海市里面已经有意无意都把关注点放到电子产业园开发区的那片港商配套社区上,酒店、写字楼、商业中心、高级公寓的组合有板有眼,就看修出来跟图纸上区别如何了。

    现在让卫东提到的工业用地转化成商业中心,还特么有板有眼的循序渐进,甚至跟现有的厂区住宅楼改造建设遥相呼应。

    就二三十年后城里人大多知道的地产把戏。

    这会儿真的让人耳目一新。

    没几天就请朱厂长通知让卫东到市里面开会。

    熟人居然还不少!

    经委的,一机部,汽车总公司的,然后去年搞房地产去过商州的金融、建委的。

    让卫东竟然混成了到这个级别都有这么多熟人的地步?

    他都有点懵了。

    平京就这样,市里、部里、国家级会议没啥区别,尤其这会儿界限很模糊。

    市里面随便做点啥工作,都要邀请上级领导来参与指导。

    反正就隔条马路或者一栋楼的事儿。

    譬如平京电视台就是后来的砖儿台,砖儿台的领导也是宣传口的领导。

    而机构改革中,砖儿台这会儿的上级还不是光电总局,这广播电视局这会儿归口在电子工业部的四机部下。

    可见八十年代恰好处于啥都空白,啥都在摸索的草台班子阶段。

    难得有个相关专业有国外经验的都是专家。

    让卫东当然说自己是师从HK了,本来还想带着秦小妹帮腔,朱厂长以保密条例要求港商还是暂时回避下。

    所以只能自己面对:“简单介绍下港商投资江州地区的一些经验,我们在苦苦抵抗,资本家的进攻火力非常猛烈!”

    他也是来平京各方接触了快整月,知道还是要把界限划清点安全些。

    果然大家光是听了这个开头就精神一震。

    这么凶险的吗?

    “我们搞经开区的目的是什么,搞活经济带动民生发展,资本家来投资的目的是什么,赚钱,赚钱,还是赚钱!这是我们从踏上HK、欧美外部考察学习起就一定要牢记在心的区别所在。”

    光这份税务工作者根深蒂固的认知,就足够让现场穿着中山装、列宁服的各位鼓掌了。

    小让同志虽然是民营企业代表,觉悟确实不错。

    “我们江州的经济开发区放在江南区的一片农田村舍,夏季还可以听取蛙声一片,思路肯定是用新建设的工厂、楼盘、生活住宅区带动新城区建设,但港商来看了就不太感冒,他们只想要市中心最好最繁华的地段,为此拿出三十亿投资的诱惑!”

    当初江州市里面就是这样把让卫东卖进房地产,不知道他们汇报给上面怎么说,反正现在终于可以哼哼哼,大家都看看是怎么回事。

    在场各位肯定都倒吸口气,江州市都能这样吸引三十亿!

    整个江州已经是全国数得着的重工业大城市,之前全年工业产值就是四十亿。

    现在计划单列市把在江州的国企、央企、三线厂都打包给江州,也才价值约三十亿。

    这港商只要几块地就能投资三十亿!

    光是想想就觉得匪夷所思。

    当然也有人问为什么港商要感冒……

    让卫东赶紧解释是打比方,不感兴趣的意思。

    他其实是隐约记得好像港商在平京是拿了很大很牛逼的几块地,现在把话说透点,算是打个预防针,起码有人知道这事儿大概怎么回事:

    “肯定有很多吹牛皮的港台商人,大多都是骗子,但我接触到江州这几位都是赫赫有名的亿万富豪、百亿集团、上市公司,这三十亿也能从合资公司投入查证,所以我分析下这三十亿怎么投,又为什么会投……”

    就分享会的模式:“一座二十多层的酒店建筑,建设成本一千万就够了,但后期装饰装修各种设备妥妥的上亿,四五星级酒店运营就得三五亿,一座商业中心建设成本大概也是几千万,但要能全面对外营业,而且定位在高端购物中心,带影院、带各种餐馆、美食街,五到十亿的投资很正常……”

    对于月工资一百元内的机关单位,启动偌大个平京汽车合资公司,勒紧裤腰带都实际上没掏几个现金,总资产才五千万美元。

    按照官方汇率不到两亿。

    已经搞得天上地下一团乱麻,据说当时是六位院里副总拍板才确定合资。

    这边港商搞商业中心几个亿都稀松平常的口吻。

    真的把各位惊到了。

    好在让卫东这不是准备赚钱:“相比之下,一座二十多层的写字楼投入才是最低,简单装修给各家单位租用办公,所以几千万都能搞定,这就是我推荐给平京汽车制造厂的模式。”

    “相应的,把这些地块上的市民群众转移拆迁到别处居住,是不是也要建楼修住宅,这些投资也要算在里面,可港商就会提出来,安置五栋楼,修十栋给他们卖五栋行不行,为了赚钱,房价就会拉起来,记住他们能卖三五千、甚至上万元每平方。”

    大家再次对资本家的阴狠毒辣有了清晰印象。

    因为有对比:“目前我们很熟练了,砖混结构的六到八层建筑成本是每平方三百到三百五十平米,钢筋混凝土的二十多层带电梯高楼,每平方五百元左右,沪海、平京可能会稍微贵几十块,我们是尽量按照集资建房的价格就这样卖给职工群众,反而是按揭分期贷款买房的利息,会加到30%,这钱是银行赚取了。”

    现场已经有人忍不住银行这么赚的吗?!

    让卫东都没好说后来好像贷一百万,得换一百九十万?

    他肯定没贷过,但听过吐槽。

    这个利率其实是他跟商州、江州的银行临时算出来,都没人说不是。

    自有人帮他辩经:“银行赚了也是国家赚,利率……二十年回款周期好像也有点低哦。”

    让卫东还想争取下:“但稳定啊……”

    话一出口,他就想给自己一巴掌!

    反正现场能看到,跟银行相关的眼都亮了。

    为什么商州、江州的房贷方案,跟银行方一说就通。

    这会儿银行每年放贷给各种单位,然后收不回来的死账呆账是个天文数字。

    前几年大部分行业私营企业还没有被允许,计划之外便是投机倒把,所以现在除了极少数地方,私营经济还远没有成型。

    地方国企和商业银行的地方分行都是地方政府系统的,连银行高管的任免都抓在地方手里,因此银行贷款直接被看做“第二财政”。

    这就导致,这会儿的贷款绝大部分不是走客户申请银行审核的程序,而是地方政府和体制内关系户直接伸手要。

    至于还钱,都是一家人提还钱你不觉得太俗吗?

    到后来终于有做大的民营企业想要贷款,比起老老实实办手续,还是拉上银行信贷人员,晚上吃好喝好X好更有效,几杯下肚醉醺醺,外加上下打点到位,打开公文包拿上印章开始签合同了就。

    让卫东有点肝儿颤的连忙和盘托出:“房地产贷款确实最稳定,但我们在商州推动对社会上出售商品房的时候,就发现个后果,银行宁愿给房地产贷款,却对各种生产经营企业推三阻四。”

    本来刚有些热烈起来的现场,猛的像泼了盆冷水。

    无数经营业主都给税务系统抱怨过这个局面,银行不给我们放贷,你们还要来收税,就两头夹板气。

    税务系统都头痛不已的后果。

    让卫东不得不本着自己的良心,坚持说出结果:“最后就是银行有的是钱,每年盈利最高的单位就是银行、房地产,可市面上搞生产搞制造业的中小企业却越来越难,这跟我们要发展生产力的根本思路背向而驰。”

    这是后来的常识,对吧。

    现在却让所有人都看着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深深点头。

    就像看着年轻的少侠,惊艳江湖。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69844/76764.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