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人才是第一竞争力
没一会儿,东方朗来了,跟一个漂亮女生牵着手过来的。
“东方!”
周浩然跟他招手。
“你怎么在这?”
东方朗是过来视察工作的。
周浩然笑道:“你没上课?”
“逃课了。”
东方朗对此不以为意,看向了乔海。
周浩然介绍道:“他就是我之前跟你说过的乔海,计算机系的硕士研究生,你叫海哥,有什么事了你可以找他。”
“海哥!”
东方朗明显要圆滑很多。
乔海则略显古板,皱眉道:“你怎么逃课了?这可不行!”
周浩然不以为意的说:“逃课好啊,与其上课浪费时间,还不如去泡泡妞呢。这小子有点本事,你别拿普通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上不上课的意义不大,你啥时候看过我上课?”
“你真是……”
乔海觉得这小子真是个怪胎,满脑子荒诞想法。
东方朗笑着说:“海哥,你们在这聊什么呢?”
乔海没好气的说:“听他吹牛呢!”
“不会吧?”
“他说要做一个几百亿的上市公司!”
“哦。”
东方朗的反应比较平淡,并没觉得意外。
这就让乔海感到意外了。
心说果然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俩人好像都一个路数的。
周浩然怕乔海觉得东方是外人,就把他勇闯学术圈,申请了国家项目“校园一卡通”在校研发。然后,进行一些产权的规避,通过中博软件来商业化运作,先拿下“红星卡”的过程给说了一遍。
东方朗听后,颇为震撼:“这一环套一环的,也太能了吧?”
“碰巧了呗。”
乔海撇撇嘴。
东方朗摇摇头,正色道:“海哥,市场里没有巧合,命运只会关注做足了万全准备的人。浩然这么忙,跑过来不图名不图利的做学术,肯定有复杂的动机。”
周浩然笑笑,“是这样。”
“不就是做项目嘛。”乔海不认为这是周浩然从头到尾策划的,大概就是赶巧了碰上的,“做校内项目的开发,这流程多复杂啊?不信你问问他,有多麻烦?他为了跑项目,去首都待了半个月!”
东方朗分析道:“跑项目的目的,有没有可能不是为了项目?”
“啊?”乔海微微一愣,很不理解,“什么意思?”
东方朗指了指这间简陋的咖啡厅,“这个咖啡厅是我办的,我做这个项目的目的,不是项目本身,而是为了通过这个项目在大学里接触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同时积攒一些开店做生意的经验。”
“嗯?”
乔海很吃惊,这下真的意识到这个东方朗不是一般的大学生了。
东方朗道:“周浩然去首都跑项目,可能是很辛苦。可我相信在跑项目的过程中,他一定在首都那边认识了很多科技行业的官员、领导,或者专家教授什么的。用跑项目的名义来拓展关系,可能这才是闯学术圈、做科研项目的意义。”
周浩然低头喝咖啡。
有东方朗这小子在场,有些话就不用他来说了。
一趟首都,他连海里都去过了。
还拜访了几位现在级别很低,但前途无量的海港出去的领导,比如复旦大学之前辩论队的带队老师。
“说是这么说……”乔海的对抗心态一下就转变了,“可是做科研项目,流程还是太麻烦了。要是真觉得智能卡的市场前景这么好,直接以中博软件的名义来开发啊,哪还用这么麻烦?”
“中博软件?”东方朗觉得很吃惊,“那不就是你们刚成立的一个近乎空壳的民营小公司吗?有能力开发这种级别的项目?”
“招人啊!”
乔海说的理所当然。
现在“校园一卡通”这个项目的整体架构也都是周浩然设计的,有他牵头,什么做不成?至于在学校里做科研,这么束手束脚的要随时应对学校的乱伸手吗?
东方朗好笑道:“海哥,招人我知道,上哪招人啊?一个刚成立没多久的民营小公司,能招到什么人?据我所知,美国来的微软、思科、IBM、甲骨文那些科技巨头,在国内都因为人手不够招不到人,要从美国那边派人过来长期出差呢!”
“嗯?”
乔海猛然意识到了关键所在。
现在是97年,高校还没扩招呢!
国内的大学生很少。
加上出国热,民间的精英人才很稀少,连外企都用人不足,更别说民企了。
小民企,那就更不可能!
周浩然笑呵呵的说:“别的我不说,海哥,就你,假如咱们不认识。你一个复旦毕业的硕士,愿意去一个民营小公司工作不?我三顾茅庐来求你,你都不带搭理我的!”
乔海沉默。
还真是。
复旦的本科毕业都是天之骄子了,都被全国的优质企业抢着要。硕士毕业,那就更是放眼过去随便挑了,国企、外企、大型民企,想去哪去哪。
现在国内人才稀缺,跟二三十年后完全不同。
周浩然感慨着说:“以中博软件的名义组团做项目,是可以省去很多麻烦,可民间资源太少了,根本支撑不起校园智能卡这种级别的科研项目。想把这件事做成,必须得依靠高校资源。”
“有道理。”
乔海这才终于理解了。
周浩然笑着说:“要是以中博软件的名义来做,我求爷爷告奶奶,都找不来一个像你这种级别的高材生。在学校申请科研项目,这就不一样了,别说你这种硕士了,那些教授、博士都得主动跟我示好,都来求我想参与到项目的研发里。这就是区别。”
乔海点了点头,“民间资源的确太少了,高校资源是国内科研最大的力量。”
周浩然道:“对,首都那边有一个从美国回来搞创业的,叫张朝洋,上报纸上电视的很火,你知道吧?”
“听说了。”
乔海看到过类似的报道。
周浩然笑着说:“那哥们也挺聪明,借着他是清华学子的身份,回国后就跟清华联系上了,一看就是盯上了高校资源,要借用清华的研发力量给他帮忙。清华多厉害啊?这招肯定能让他脱颖而出!”
东方朗道:“还有更深一层的道理。”
“哦?”
周浩然似笑非笑的看着他。
东方朗进步神速,沉吟着说:“清华学子都心比天高,才不会加入一个刚创业的小公司。可在校读书期间就不一样了,全当勤工俭学的实习了。有了这个名义,他们才可能给小公司干活。”
“嗯。”
周浩然点了点头。
东方朗道:“给小公司干活了,取得成绩了,这缘分也就结下了,舒适区也形成了。等他们毕业了,就舍不得离开了,就会真的加入这个小公司。”
“对啊!”
乔海眼睛一亮。
终于明白了这个最本质的道理。
这年头……其实不仅是这年头,未来十年里,国内最有吸引力的公司都是外企,那些名校毕业的精英人才都是优先加入外企。
民企怎么办?
人才是第一竞争力!
没有人才,就没有实力。
搜狐能在未来十年里成为国内最好的互联网公司,本质上就是他们有着最强大的人才团队,都是一水的清华高材生!
这些清华毕业生,为什么不加入微软、甲骨文那样的外企巨头,而是加入搜狐?
因为老张提前下手。
在这些学生进入清华的那一刻开始,就进行筛选了。很多人在大学期间,就已经为搜狐工作两三年了,已经建立了革命战友的情谊,建立起了舒适区。
毕业后,自然而然的就加入了搜狐。
有了这么多国内最优秀的人才,哪怕老张天天游山玩水、泡妞泡吧不务正业,也不耽误搜狐成为了一个时期里的国内第一。
乔海听东方朗这么一分析,恍然也就明白了。
原来周浩然走的也是这条路!
怪不得这家伙在校外有好几家公司那么忙,还要花这么多的精力来学校呢,做学术、编教材、做项目……(这是乔海的个人分析,不一定对,或者说不一定全面。)
原来在这儿!
“怪不得你让我拉拢那些本科生,做那些管理系统呢……那么简单的系统,我一个人也能搞定,比带他们一起做还容易。”
乔海看向周浩然的眼神,就又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下是彻底服气了。
怪不得胡小宸、稽映阳、盛温婉那些个风姿绰约能迷死人的“姐姐”们,都愿意跟在他身边呢。
周浩然笑着说:“你终于看明白了,你不提前下手,这些复旦高材生,凭什么要选择中博软件,而不是思科、微软、苹果那些硅谷巨头?”
“我明白了。”
乔海受到了刺激,感觉浑身充满了干劲,站起来要离开。
真没空在这里蹉跎岁月了。
“哎对了……”乔海走了两步,又回过头来,“浩然,学院里要给咱们项目组配个辅导员,你知道不?”
周浩然点了点头,“嗯,知道,得有个老师来监督。”
乔海眼眸期盼,又有些不好意思,“我认识一个老师,咱们学院的,叫郑双文,让她过来,怎么样?”
“啊?”
周浩然微微一愣。
乔海低声道:“郑老师真好看啊,眼睛跟会说话似的。她那天找我,说想来咱们项目组,你帮忙跟院里说说呗?”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69880/76892.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