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815章 一个饼而罢相

第815章 一个饼而罢相


第815章  一个饼而罢相

    散衙之后,

    温彦博坐马车回到家中,进门便吩咐管家,「上街斩碗鸭子去。」

    管家知晓自家阿郎说的是哪家的鸭子,自从阿郎上次尝过李司徒家的桂花鸭后,便对这个味道念念不忘。

    最近更有一天不吃,便食不知味。

    「快去,晚了西市就要关门了。」

    管家便退下吩咐人骑上驴去买。

    西市其实在洛阳城的最西南角,占地一千六百亩,有二百二十行,前朝称为利人市,因西通丝绸之路,邻近金光门与开远门,这里在隋朝通西域后,一度繁华兴旺无比,号称金市。

    大业中最兴盛时,商户逾四万家,水陆交通便利胡商云集,还设有波斯邸等。

    不过经历过这些年战乱,

    金市也不再辉煌。

    但李逸家的鸭子,却是让洛阳人都喜欢上了。

    以前也只有江南金陵人爱吃鸭子,春秋时金陵便筑城养鸭,后来吴王夫差更是在城内划出大块区域专门养鸭子。

    及至六朝,南京咸板鸭名声大噪。

    号称六朝风味,白门佳品。

    而以金陵为都的南朝人,甚至打仗的时候,南朝军队的补给物资中,除了必需的米粮,还要带上千只鸭子。

    南陈军队和北齐军交战,士兵以鸭肉裹饭,餐饱士气,最终以少胜多,击退北齐军。

    金陵人一直喜欢吃鸭子,但洛阳以前除了江南人保留这个习惯,其它人并没有那么喜欢。

    可现在,

    连温彦博这个河东人,以前只喜欢羊肉的名士高官,现在也喜欢上了那口桂花鸭。

    进屋更衣,

    坐在书房里写东西,

    他现在是御史大夫,仍检校中书令,还兼了太子左庶子,一人身兼数个要职不说,皇帝还把清查全国粮仓的这个差事也交给他,

    这让他忙的不可开交。

    不知不觉,天黑了。

    妻子派人来叫他吃饭。

    他放下笔,来到厅中。

    温家的晚餐很丰盛,

    温彦博做为朝廷宰相,又有郡公之爵,还是河东名门,家里财力雄厚。

    皇帝带著节俭,减膳,从天子四餐,改为一日两餐,主食还都换成杂粮野菜窝头。

    李逸房玄龄等人都带头跟进,

    也改成一日两餐,也以杂粮窝头为主粮。

    可温彦博却没有跟随。

    上次皇帝赏赐给他一笼杂粮野菜窝头,还是皇后亲手所做,温彦博接到这份赏赐,觉得很荣幸。

    回到家,把妻子和儿女们叫来,

    全家分著吃了这六个窝头,虽是掺了麸皮野菜,可也觉得是圣上所赐,是恩赏。

    谁知第二天,

    廷议后皇帝赐宰相们廊下食,又有这杂粮窝头。

    温彦博吃了好几个,结果皇帝告诉他,这窝头不仅有玉米、大豆磨的面,以及麸皮、野菜,还有蝗虫卵。

    用晒干的蝗虫卵磨粉,做这窝头时添加在里面,加的还不少。

    当时,温彦博就脸色大变,

    一阵反胃,肚里翻江倒海,直接就跑一边吐了,胆汁都快吐出来了。

    然后,

    殿中侍御史刘洎还弹劾他廊下食严重失仪。

    皇帝最后只罚了他一个月禄米。

    可这却让他难受了许久,一想到当初在河滩上挖出来的蝗卵,那密集又恶心的样子,他都起鸡皮疙瘩,毛骨悚然。

    「鸭子斩了没?」

    温彦博坐下便问,自那以后,他就总觉得胃不舒服,饭菜也都没什么胃口。

    唯独倒是惦记著李家的桂花鸭。

    这些天,

    他每天都要让人去斩鸭子,

    一碗桂花鸭,再来碗糜子黄酒,一碟温室里种出来的凉拌西瓜,

    桂花鸭咸香鲜嫩,黄瓜酸爽脆甜,配上黄河,便能让这一天的疲惫扫除。

    「斩了,」侍女回话。

    温彦博一餐只吃半只盐水鸭,

    半只鸭子,搭半个头,鸭颈也是一半,斩成半寸一截,放在碗里垫底。

    温家仆人去斩鸭子,是带著自家的碗去的。

    温相公用的餐具较讲究,都是精细的瓷器,带著碗去,李家鸭铺的伙计把半只鸭子斩好,放在碗里。

    温彦博看到端上来的鸭子,脸上露出笑容,「那李逸确实是有本事的,连他家鸭子铺伙计斩鸭子,都是那么的利落,摆的也好。

    那眼睛似有把尺,斩的粗细刚刚好。

    脊骨和肚腔肋骨斩小块,也是托底,然后是翅根,接著是一铺鸭脯子和一铺鸭腿,

    每片厚薄均匀,不复刀也不连刀,

    斩好摆在碗最上面,让这碗鸭子就份外的好看,  

    最后把鸭油和卤汁沥进碗里,这是温彦博喜欢的,斩鸭子吃可不能少这个。

    就好比吃面食不吃蒜一样。

    拿起筷子,夹起一块,那块漂亮的鸭脯肉,带著卤汁鸭油,送入嘴中,让温彦博忍不住赞叹,

    没想到那嘎嘎叫的鸭子,居然能做的这么好吃。

    以前他也吃过鸭子,但总觉得鸭子相比鸡肉,有股子腥怪味。

    温家吃饭是分餐,

    一人一案,

    饭菜也是各一份。

    皇帝今日又赐下了粗粮野菜窝头,但被温彦博供在香案上,这掺了蝗卵粉的窝头,他这辈子都不会再吃第二口。

    妻妾们的案上,也有从李家铺子斩来的鸭子,有烤鸭也有酱鸭,

    温彦博案上却只有盐水鸭,从多鸭子他独爱这一种。

    一家人吃饭很安静,

    食不言,寝不语是家规。

    饭后,温彦博满足的看著案上的一堆骨头,

    斩半只桂花鸭,刚好。

    鸭子铺的伙计说,吃桂花鸭要啃,用牙齿把骨缝里的肉都剔出来,那是一种享受。

    会吃的,把细骨咬碎了,咂味儿。

    但堂堂宰相,

    怎么能这样啃鸭子。

    温彦博是不会啃鸭子的,他把这盘没啃过,骨缝里还有不少肉的鸭骨头,

    赏赐给了一直侍立在旁的婢女。

    他每天吃鸭子,都会把骨头赏给一个奴婢,今日是春花,明日便给秋月。

    雨露均沾。

    那些奴婢们都是极欢喜的接受这赏赐,她们甚至会把细骨嚼碎了直接吞下肚,那骨渣子也有油盐呢。

    没过两天,

    温彦博被弹劾了,

    弹劾他的是光禄卿兼治书侍御史张亮,

    弹劾他的罪名是温彦博不敬皇帝皇后,将皇帝赏赐给他的皇后亲手做的窝头,拿回家后却不吃,而且隔日扔给下人吃。

    弹劾罪名其二,天灾当前,皇帝都减膳,一日两餐过午不食,节俭朴素。

    温彦博却天天斩鸭子,大鱼大肉,仍一天吃四顿。

    其三,皇帝让他负责督查粮仓储备情况,可温彦博消极懈怠。

    张亮直接弹劾温彦博为不忠不敬,更是德不配位。

    皇帝将这道弹劾在朝堂上公布,让温彦博自己解释。

    温彦博面对皇帝如此态度,

    也有自知之明,当殿请辞。

    而皇帝没有挽留,做样子挽留一下都没,直接许了。

    皇帝罢温彦博宰相之职,同时免去其御史大夫、太子右庶子之职,贬为雍州治中。

    次日,

    皇帝授封其兄温彦弘为礼部尚书,晋爵黎国公。

    温彦弘名大雅,曾任黄门侍郎、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论关系跟皇帝更亲近些。

    只是这几年温大雅一直在家养病,

    此时突然升礼部尚书晋爵黎国公,让人有些不解。

    马周对此都有些不解。

    温彦博怎么说罢相就罢相了,之前还身兼三个要职和一个重要差使呢。

    而现在罢免了温彦博,却又加封他的兄弟温彦弘,这是何意?

    「温家三兄弟,都是开国元从功臣。

    温彦将武德元年升中书侍郎封清河郡公,但当年就病死了。

    温彦弘当年曾在陕东道大行台任职,是支持陛下的,如今他也要病死了,

    温彦博这个宰相,陛下是有意要换掉的,只是原本是打算让他做御史大夫,免去中书令之职。

    可他太不识时务,因此这次干脆就直接将他贬为雍州治中,赶回长安去。」

    马周这下听明白了,

    温彦弘这个升官晋爵是因为他要死了,也是因为对温彦博处罚的有些严厉。

    「温大雅真要死了吗?」

    「嗯,本来可能还能再拖两年,但现在经温大临这事,估计活不到过年了。」李逸道。

    马周叹道,

    「不肯吃蝗虫卵粉窝头,而丢了宰相之位,古往今来,估计都是头一个了吧。」

    「估计是了。」

    温彦博不肯吃窝头,当然没表面那么简单。

    他不知道的时候也吃的挺香,但知道后反应那么大,更多的是因为他信奉天人感应那一套,

    认为蝗虫蝗灾那都是天遣,是上帝对君王治国的不满,认为是君王失德。

    所以他不肯吃蝗虫,心理那么抗拒。

    他的这种表现,

    让李世民极为不满,因此本来是要让他离开政事堂,去专职做御史大夫。

    可现在干脆一撸到底,

    直接踢去长安做雍州治中。

    雍州治中,这仅是个五品官。

    他的头上还有雍州别驾,再往上还有雍州牧。

    虽说惯例雍州牧是亲王遥领不实任,但雍州府真正主持大局的也是雍州别驾而不是这个雍州治中。

    别驾和治中,就相当于州长史和司马。

    说来说去,都是温彦博不能跟皇帝一条心。

    堂堂中枢宰相,中书令这样的要职,如果不能紧跟皇帝脚步,那怎么可能长久坐的稳那个位置。

    何况,

    他本来就只是检校中书令,一直都还没转正呢,结果就跟皇帝这般对抗,有今天也是必然。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0108/76403.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