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黑科技:横跨两界的超级帝国 > 第378章 【只有演员艺人被迎头暴击的世界达

第378章 【只有演员艺人被迎头暴击的世界达


就在当天晚上,美股的流媒体视频网站巨头奈飞Netflix的股价暴涨+16.28%,该公司的股价在当天历史性的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达到了1011美元,总市值达到了430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折合人民币约3万亿之巨。

    奈飞Netflix公司股价暴涨的直接原因,赫然便是受到了灵镜科技发布AI视频生产力工具这一事件驱动的。

    而且在美股上市的爱骑艺也迎来暴涨,当天大涨了+32.63%。

    该说不说,资本市场的反应速度就是快。

    那些反应迅速且敏锐的投资者,他们显然已经意识到灵镜科技发布的AI视频生产力工具,非常利好Netflix这样的在线流媒体平台公司。

    未来的影视内容作品的产出必然会迎来指数级的爆炸式增长,但这么多的电影不可能每一部都会上电影院,能上院线的必定竞争激烈到难以想象。

    真正能上电影院的可能连产出的1%占比都不到,因为一部电影再怎么说,确定要登陆大荧幕,怎么着也得要给一天的首映时间吧?

    但未来的产出量那么大,就算每一部产出的电影只在院线放一次都不够排片的,一次也得两个小时,最少也得90分钟或1个半小时吧?

    那么问题来了,剩下的99%的电影怎么办?

    答案很简单,肯定是直接放弃院线,直接首映就登陆在线流媒体平台,这就不需要排片了,用户想看哪部电影直接搜索名字观影就是了。

    甚至未来不排除“倒反天罡”的场面,出现一部电影在线上流媒体大火了之后,再登陆院线放映,这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视效大片在大荧幕上的观影效果、影院的视听体验是不一样的。

    而且由于制作成本大幅降低,对于制片方来说,拿更低的票房分账收入比例也能接受,对于院线来说,能拿更高的票房分账,加上流媒体大火进行引流,收益比新片首映要有保障得多。

    以后影片数量暴增上来了,对于院线来说也不全是好事,时间就成了最宝贵的资源。

    电影在进行首映之前谁也不知道哪部电影会火,而且数量那么多,要是上座率不行,大多都是首映一日游,院线即便频繁换片,那也亏时间,亏时间就是亏钱。

    由此可见,上映的电影数量暴增了,对于电影院而言也不是说就可以躺着数钱了。

    随之而来的新挑战,就是如何从浩如烟海的电影作品里,慧眼识金的选出能大卖,观众愿意买账、爱看、有高上座率的电影作品。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先在线上流媒体首映大爆的电影,等于已经得到了市场的检验,可以趁着热度还在的时候赶紧上院线走一波。

    显然,搁在院线电影院老板的眼里,已经大火了,趁着热度赶紧排片走一波,哪怕是上映个一周就结束,上座率相对更有保障。

    这比那些还没上映开盲盒的海量电影要稳妥的多,加上制片方愿意让出一定比例的票房分账,院线老板肯定更愿意给排片了。

    这可不就“倒反天罡”了嘛。

    现在的行业格局是电影在院线公映,等公映结束了才能在线上流媒体平台播放。

    毫无疑问的是,当影视行业在未来出现99%电影无法登陆线下电影院的局面,必定只能选择上在线流媒体平台,这对流媒体平台而言是百分之百的利好。

    所以奈飞Netflix的股价暴涨了,其它在线流媒体视频播放平台,其上市公司的股价也都在走强。

    次日东半球天一亮,A股市场开盘之后,文化传媒板块各大影视股都暴涨,掀起了涨停潮。

    在H股上市的鹅厂,藤子的股价也迎来大涨,国内三大流媒体在线视频网站“优爱腾”,鹅厂不但是三大之一,而且近年来发展势头很猛,并且背靠鹅厂不差钱。

    影视行业掀起的这一轮技术浪潮,只有影视演员这个职业被迎头暴击,就算不被这股浪潮拍死也得拍个半死,基本丧失在行业的话语权,也没有什么议价能力。

    以后的演员再想张口就要千万级乃至上亿的片酬,那就是白日做梦了,片酬的天花板上限就是百万级顶了天。

    其它职业,诸如编剧、导演、特效制作这些职业反而不会被此次技术浪潮给拍死,还会极大的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产出量。

    因为AI视频生成的本质是大幅提高影视内容生产效率的一种生产力工具,而工具是给人用的。

    抗拒这一工具并为此焦虑万分的编剧也好、导演也好,之所以会抗拒一定是他们不会使用这种工具,或者干脆不愿用、不不肯、不求变,这样的人是一定会被大浪潮拍死的。

    因为别人会使用这一工具辅助他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和大幅产出内容,他的竞争优势马上就体现出来了。

    别的不说,他能一年产出二三十部电影作品,你憋个两三年甚至五六年才产出一部电影作品,还有可能票房惨败,你拿头跟人家竞争呢?

    所以,就在当下这一工具推出之后,有些编剧、导演、特效制作者已经光速学习,甚至都直接开始部署了。

    他们知道有这一工具的辅助,他们的工作效率会大幅飙升,产能也会大幅飙升。

    这一工具不会消灭他们的职业,但一定会加剧竞争,行业也将迎来大洗牌,会使用这一工具的人也许不会比现在更好,但不会使用的一定会被淘汰掉。

    只有演员被迎头暴击的世界达成了共识。

    这个是真没办法,就算灵镜科技没有推出这一生产力工具,很多制片公司在去年就已经开始研究讨论用流光星语人形机器人来当群演,甚至还讨论干脆用流光星语机器人来领衔主演的可能性。

    实在是技术到这个节点了,流光星语仿真机器人的面部微表情非常的丰富,仿生皮肤也做到以假乱真,堪称是除了不是人,哪哪都跟人类没区别。

    价格还那么便宜,刚刚开始丽康科技还没被约谈的时候,一些制片公司看到1万多块一个,甚至打算要采购几千上万个用来当群演工具。

    搞一万个也就1个多亿的开支而已,而且还可以反复使用,又不是只拍一部戏就完了。

    算一下账实在太划算了,以后公司立项拍戏的时候,搞大场面也能拿得出手了,而且还是实拍,不用昂贵的特效制作,成本还非常低,流光星语机器人还不用吃盒饭。

    关键是还好管理,组织协调几千上万的人容易出乱子,几千上万的机器人的组织协调,在电脑上就能搞定了,这都是机器人群演的优势。

    包括采用流光星语仿真机器人担任一部戏的主要演员阵容,好多制片公司是真的在认真研究过其中的可能性,专门定制一个人物形象,找丽康科技进行高级定制,打造机器人演员IP品牌、人设等等。

    还是那句话,这样的机器人演员,你不用心它会作妖塌房,你不用担心人设崩塌,你也不用为其支付几千位乃至上亿的片酬,连带着机器人演员的一切都是你制片公司的资产。

    这么多的优点,制片公司作为企业资本,又怎么可能不去研究机器人演员替代人类演员的可能性呢?

    现在灵镜科技又推出这么重磅的AI视频生成工具,再跟流光星语仿真机器人,一个在软件层面解决问题,一个硬件层面解决问题。

    相辅相成,人类演员的优势进一步被打击,制片方那就更要研究了。

    ……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0912/76840.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