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继承道观,开局武媚娘来上香 > 第409章 灭十国,兴华夏!【求月票】

第409章 灭十国,兴华夏!【求月票】


一听迁都对明朝有好处,朱元璋便打算将此事提上日程。

    当然,迁都涉及方方面面,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解决的,但可以提前让人去做布置,烧砖修都城,等城池修好,一切就会变得水到渠成。

    定都南京虽然不错,但对于北方就鞭长莫及了,尤其是经略西北,更是难上加难。

    从南京出发征讨甘肃等地,光在路上就要走几个月,这会消耗巨量的粮食和精力,就算赶到,也成了一支任人宰割的疲惫之师。

    而从洛阳出发的话,那就等于拿到了东汉剧本,而且还是没有外戚干政的纯洁版东汉剧本,攻略西北简直不要太轻松。

    朱元璋问道:

    “仙长,您之前让我灭的国,是哪个国啊?”

    “东瀛!”

    元朝时期,忽必烈征服高丽之后,向一海之隔的东瀛派去使臣,要求“通好”,东瀛的镰仓幕府一直没有回应。

    忽必烈觉得受到了羞辱,发动大军进攻东瀛,结果第一次因为轻敌失败,第二次加强了人马,却遇上了台风,船队损失惨重,征讨也不了了之。

    东瀛人称这场台风为神风,后来小日子动不动把神风当成信仰,就源自这场大风。

    现在听到周易让灭东瀛,朱元璋说起了跟东瀛的仇恨:

    “去年立国之时,我曾派人去东瀛册封倭王,结果使臣被杀……”

    孔子问道:

    “你为何不派兵杀过去?”

    朱元璋说起了自己的苦衷:

    “朝中俱言东瀛有神风庇佑,当初忽必烈就是不该招惹,才葬送了大批人马,甚至影响到了元朝的国运,我大明刚刚立国,若是贸然出击,殊为不智。”

    周易说道:

    “没有什么神风,只要你出征,必然风调雨顺……华夏的神仙都是你的后盾,需要哪个神仙出力,到时候你在混元宫拜一拜就行了。”

    有了这个保证,朱元璋当即立下了军令状:

    “一年内,我大明将士,必将踏上东瀛国土,三年内,定捣毁其国都。”

    只要大自然不帮倒忙,拿下东瀛还是手拿把掐的,更何况倭寇不断骚扰沿海地区,是时候跟这些杂碎算总账了。

    孔子拿来一张纸,给朱元璋列了一张必须要灭掉和占领的疆域名单:

    东瀛(种族之仇)、建奴(灭国之仇)、北元(十世之仇)、南越(裂土之仇)、吕宋(夺岛之仇)、朝鲜(背叛之仇)、瓦剌(寇边之仇)、鞑靼(劫掠之仇)、西域(信仰之仇)、缅甸(门户之仇)。

    拿下这十个国家和地区,整个大明的疆域不仅会更大,同时还会成为一个陆地大国和海洋大国……两条腿走路,自然要比一条腿走得安稳。

    周易将名单递给朱元璋,笑着说道:

    “这是你们大明的十全大补丸,一旦实现,大明将远超汉唐,成为华夏最高巅峰。”

    老朱接过来认真看了看,小心收进了怀中:

    “等北方战事稍缓,我便开始派人着手做这些,泉州和扬州的船厂,近日就会催他们动工,为出海作战做准备。”

    此时的朱元璋还没设立海禁,更没有设立所谓的不征之国,孔子给他列的目标,算是从根本上杜绝了历史上那种关起门过小日子的地主思想。

    接着,朱元璋又问起了自己的寿元:

    “仙长,我能活多久?”

    周易说道:

    “你活到了七十岁,不要担心寿命,该折腾就折腾。”

    朱元璋一直以为自己只能活到五十,所以他快五十岁的时候,不再对外作战,把所有事情都交给朱标处理,就连功臣集团也格外纵容。

    他从史书上看了太多兄弟夺权的事,所以想平稳让渡,结果到了五十岁,他不仅吃嘛嘛香能打能跳,甚至精力更胜往昔。

    也就是这个时候,老朱发现胡惟庸有些过分……既然过分,那就那你开刀吧。

    五十岁的坎儿刚过去,朱元璋硬起手腕,对内彻查贪腐,对外连年开战,迅速从保守主义转为了激进主义。

    孔子提醒道:

    “朱皇帝要关注百姓信仰,老夫看仙长给的资料上说,传教士在沿海地区传播夷教,信奉夷族邪祟,此事干系重大,你可要留心。”

    朱元璋连连点头:

    “多谢夫子提醒,我会安排人阻止此事的。”

    这会儿外面的风雨逐渐停了,武媚娘给朱元璋准备了一堆诸如手电筒打火机之类的小物件,让他先用这些东西吸引群臣的注意,等下次来了,就给他一些太阳能发电板和几套对讲机,先将南京周边的通讯搞好,一点点改变大明。

    朱元璋走后,武媚娘说道:

    “史书上说朱重八残忍嗜血,但今日聊天,感觉史书上的记载有失偏颇。”

    周易点了点头:

    “他治下的百姓多年都维持在三十税一,这种税率,在历史上只有文景之治等少数时期才能做到。另外还多次减免赋税,开办学堂、养济院等福利机构,兴修水利,疏通河流,提倡种树,在民生方面投入很多……可惜,他做了这么多,在历史上依然落了个暴君的称号。”

    现代人眼中的牛逼皇帝,在古代风评都不咋样,尤其是明朝,孔氏带着头,以贬低皇帝为荣,各地书生举人,动不动就去哭庙,搞道德绑架。

    朱元璋那张满脸麻子鞋拔子脸的画像,最早就是出自曲阜孔氏家中,然后被误以为朱元璋真的长那样。

    也不想想,朱元璋要真长成鞋拔子脸,马皇后会偷烧饼给他吃?郭子兴能直接收他当女婿?

    孔子叹息一声:

    “此乃我之错,老夫一直提倡尧舜禹时代的民风淳朴,君王仁爱,臣子忠心,却没想到华夏的文人学子,居然全成了伪君子。”

    合文人心意的皇帝,那就是好皇帝,不合文人心意的皇帝,那就是骄奢淫逸的暴君。

    好在此时还不晚,可以挽救。

    就像朱元璋消弭南北分裂和多民族族裔那样,简单粗暴的下令,凡是大明境内生活的人,不管来自哪里,一律改汉名汉姓,行汉礼,尊汉家圣贤。

    刚开始各地的人扭扭捏捏,想保留自己的传统,但三代人之后,大家就成了一家人,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民族、文化和传统,全都是彻彻底底的汉人。

    现在改变文人的主张,虽然麻烦一点,但三代人之后,照样也能大为改观。

    武媚娘觉得下次可以给朱元璋准备一些教材,将明朝八股文取士的规矩,改为分科取士。

    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直接出这方面的题目进行考试,择优录取。

    趁着洪武世界曲阜孔氏倒台,趁机改革科举,制定各级教材,这么发展五十年,大明的人才就会迎来百花齐放的时代。

    八股文横行的时代,明朝还能出旅行家、天文学家、数学家等等,现在把他们的思想放开,取得的成就应该会更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等于在大明开展了一次文艺复兴。

    欧洲是靠文艺复兴崛起的,现在大明直接走他们的路,该欧洲无路可走了。

    另一边,西汉武帝世界。

    卫青的大军慢吞吞的班师回朝,每到一地,都会有百姓箪食壶浆、夹道欢迎,庆祝大汉又一次击垮匈奴,获取大胜。

    卫青率领的人马并不多,大部分都留在了漠南五郡,负责看守俘虏,争取入冬之前,把路修到晋阳,实现北疆的快速反应。

    另外还有一部分俘虏,会押运到河东进行开矿。

    河东自古以来就是盛产盐铁的要冲,三国时期曹操之所以能雄踞北方,跟河东盐铁的供应有着很大关系。

    现在,卫青打算让人开矿,增加铁器的炼制,并着手开采煤矿,炼制焦炭,进一步提升大汉铁器的品质。

    他们到达晋阳时,霍去病就通过对讲机联系上了卫青。

    今天,卫青这个平阳县侯,总算抵达平阳县,来到霍仲孺家中,以娘舅的身份,跟霍氏一家吃了顿火锅。

    羊肉是匈奴那里掳来的,味道鲜美,刚满八岁的霍光吃得两眼放光……霍仲孺的俸禄比较少,过去他们家很少吃肉。

    自打霍去病过来,小家伙顿顿有肉吃,很是开心。

    霍仲孺说起了平阳县的民生情况:

    “昨日又有人吃豆子中毒,险些出人命,还是去病以洗胃催吐之法给救了过来……大将军可有豆类的吃法?”

    卫青看了霍去病一眼:

    “可以做成豆腐,或者豆干,便可避免中毒,至于如何制作,去病颇有心得。”

    霍去病从小在宫里长大,在民生方面没有骑奴出身的卫青敏感,听到豆腐两个字,他这才拿出平板电脑,找到了做豆腐的流程:

    “还等着淮南的豆腐传过来呢,既然如此,那就先从平阳县开始吧。”

    霍仲孺一听就想试试:

    “若是做出来风靡河东,须要取一个响亮的名字。”

    霍光的反应很快:

    “我兄长乃是大汉冠军侯,不若就叫冠军豆腐吧……兄长,豆腐什么味道?好吃吗?”

    霍去病笑着说道:

    “明日我便去师尊那里了,届时给你带一块豆腐,让你尝尝鲜。”

    提到混元宫,卫青问道:

    “别的世界都有进展吗?”

    “有,但具体我还不清楚,子公将军和班超好久没去过了,每个世界都在小步快跑,咱们这边,也得抓紧时间了。”

    卫青点了点头:

    “等筹集到军粮,我便请求陛下发兵河西,解决匈奴之患。”

    舅甥俩聊天时,南宋世界,辛弃疾经过多日跋涉,总算抵达了金国南京——汴梁城!

    ——————————

    感谢读者【龙飞九霄】打赏的一万书币,让大佬破费了啊,鞠躬感谢!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1388/76809.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