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继承道观,开局武媚娘来上香 > 第408章 老四当了皇帝?【求月票】

第408章 老四当了皇帝?【求月票】


孔克坚是这一代的衍圣公,去年朱元璋当皇帝时,三番五次下诏让他去南京,他推脱生病,硬挺了快一年,直到年底才悠哉悠哉的来了南京。

    不过虽然来了,但嘲讽朱元璋出身不好之类的软刀子话可没少说,把朱元璋气得,要不是担心天下学子造反,当天就差点剥了孔氏这群败类。

    金国南下给金人当汉奸,蒙古南下给蒙古当走狗,现在汉人好不容易出了个皇帝,他反而开始卖赎罪券,给统治阶层上起了眼药。

    当然,这些都是表象,深层原因,还是要特权……所有的斗争抗议,都是为了索要特权和利益,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这次功臣庙祭祀,孔克坚同样跟了过来,看着庙中的神像,开始哀叹死了多少百姓什么的,觉得不该起兵造成生灵涂炭。

    老朱原本就跟吞了只苍蝇似的,如今有了令牌,再加上孔子的嘱托,顿时不忍了,当场将孔克坚喊出列。

    现在是把孔家拉下水的最好时机,趁着大家在消化神仙带来的震惊,先把衍圣公灭掉,再让刘基调查血脉的事。

    所谓的调查,就是上溯百年,找到蒙古人和女真人留宿曲阜的记录,这就够了……反正这是孔子他老人家的要求,不是咱老朱自作主张。

    听到朱元璋说神仙,孔克坚第一个不信,他拄着拐杖出列,阴阳怪气的说道:

    “子不语怪力乱神,陛下还是把精力放在教化上比较好,至于我,乃是圣人第五十五代血脉,陛下突然问这个,未免没把我孔氏一族放在眼中。”

    朱元璋摩挲着手中的令牌:

    “你真是孔夫子的直系血脉?敢发誓吗?”

    孔克坚丢掉手中的拐杖,抬头注视着朱元璋:

    “臣敢发誓,但陛下敢听吗?”

    说到这里的时候,不少朝臣都跪下来,求陛下收回成命,尤其是那些读书人,甚至开始玩死谏那一套了。

    孔氏是读书人的招牌,一旦砸了,他们享受的特权和优待,也就崩盘了。

    所以不管血脉是真是假,这些人都会当成真的,甚至不惜以死抗议。

    但他们选错了威胁的对象,朱元璋可是四大千古一帝中杀心最重的,而且还很犟,你越炸刺儿,他就越来劲。

    没想到孔克坚死到临头,居然还这么狂,老朱怒极反笑:

    “我从一个叫花子开始打天下,南征北战这么久,有何不敢?你发吧……先说好,乱发誓会有神仙帮你应誓的。”

    孔克坚一副为天下书生做表率的派头,朗声说道:

    “我孔克坚为孔圣人直系血脉,若有虚言,天打五雷轰!”

    刚说完,天上就响起一声惊雷,接着一道闪电穿过功臣庙的屋顶,直直打在孔克坚的身上,将这位正要向朱元璋发难的衍圣公劈成了焦炭。

    这下,群臣全都震惊住了,那些邦邦磕头死谏的文官,也愣在原地,不知道该起身还是继续磕头。

    刘基刘伯温反应最快,出列说道:

    “陛下,誓言应验了,孔克坚果然非孔圣人血脉,还请陛下降旨查清此事,以正视听。”

    其他朝臣有样学样,也出列请求朱元璋进行彻查……衍圣公居然不是孔圣人的血脉,这特么不是白拜了吗?

    朱元璋已经做好了跟文臣对骂的准备,却没想到令牌这么好用,他顿时心中大定,对刘基说道:

    “伯温,即刻带人前往曲阜,深刻调查夫子血脉之事,为了避免有人干扰调查结果,所有书生统统回避,胆敢插手此事者,按孔克坚同谋论处!”

    说完,老朱看向孔克坚留下的灰烬,心里一阵舒爽……三番五次给当朝皇帝甩脸子,真是罪有应得。

    要是孔氏一族对天下所有人都这样,那还好说,但他们只对汉族人摆架子甩脸子,对异族却曲意逢迎,蒙古南下时,孔氏上下全都改为蒙古名,还带头喜迎王师,跪得那叫一个干脆利落。

    朱元璋劈死孔克坚之后,对群臣说道:

    “我还要去混元宫复命,将这里的一切告知孔夫子,诸位稍等,一个时辰内便回。”

    胡惟庸出列问道:

    “陛下,孔夫子是神仙吗?”

    朱元璋摇了摇头:

    “并非神仙,他跟我一样,也是在混元宫做客,通过一元仙长推演得知孔氏血脉已被玷污,这才委托我清理门户。”

    说完,朱元璋对胡惟庸吩咐道:

    “通知刑部,将孔克坚带来的人全部押解到狱中,严加拷问血脉被污之事,若有同党,定斩不饶。”

    这件事有很大操作空间,因为老朱已经下令是拷打了,那问出什么都不足为奇,至于同党……朝中谁给孔家摇旗呐喊,谁就是同党。

    朱元璋吩咐完毕,再次消失在空气中,群臣震惊不已,顿时跪倒一大片,山呼万岁。

    而那些文臣就尴尬了,孔克坚已经被天上降下的神雷劈死,坐实了曲阜孔氏确实是异族血统,接下来该拜谁呢?

    混元宫内,朱元璋回来后,风雨小了一些,他跟着周易和孔子来到三清殿,认真拜了三清,说起了回去后的整个经过。

    孔子很高兴:

    “你做的不错,接下来就是要让孔氏彻底沦为普通人,若有人兴风作浪,你该杀就杀,不用客气。”

    朱元璋觉得自己够冷血残暴了,没想到孔子居然还笑得出来:

    “敢问夫子,您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孔子叹了口气:

    “为了华夏不会再遭受异族铁蹄践踏,你们大明的担子很重,一定要守好国门,莫再让鞑子进犯,遗祸千年。”

    老朱当即听出了话中的含义:

    “我大明,是被异族所破?”

    周易点了点头:

    “明末东北鞑子叩关,农民起义军打入京城,皇帝留下一句勿伤百姓,在煤山上吊身亡……鞑子打着为皇帝报仇的旗号入关,然后扫平各路起义军,每到一处必屠城,神州大地就此陷落。”

    朱元璋震惊不已,不过很快又反应了过来:

    “煤山在何处?南京没这个地方啊?鞑子就算叩关,打到南京也需要一定时日,朝中那些饭桶都是干什么吃的?”

    周易向北指了指:

    “你死后不久,国都就定在了燕京。”

    朱元璋更迷茫了:

    “燕京?那是我给老四安排的封地……半个时辰前您差点将我当成老四,难不成他当了皇帝?”

    周易觉得这事儿一时半会说不清,干脆在电脑上找了一部讲述朱棣靖难的纪录片,看得朱元璋跟坐过山车似的,心情起起伏伏:

    “标儿居然早早病故了?”

    “朱允炆……我怎么会有这么蠢的孙子!”

    “停棺七日便下葬,还不准儿子奔丧……嗬,可真是我的好圣孙呐!”

    “老四这个蠢货,回去我先揍他一顿!”

    “标儿死前居然考察了关中与河洛地带,意欲迁都洛阳……他才三十多岁,为何稀里糊涂便死了?是不是迁都引来了朝臣的反对?”

    “仙长,迁都洛阳可行吗?”

    最后这个问题,还真问对人了,周易刚刚给赵煦推演过国都,点头说道:

    “当然可行,连位置都选好了,倾周轧魏,接唐临汉……洛阳的水运条件比燕京好很多,还四季分明,不像燕京那么苦寒,同时能够兼顾西北,符合定都的条件。”

    明朝初期,涡河已经贯通到郑州范围,跟现代社会的贾鲁河流向基本一致,只要跟洛水接通就是一条黄金水道,根本不用再疏通运河,苏北也不会变成一片白地了。

    明朝的黄河走淮水入海,但淮水又肩负着运河的职责……而这两者是完全相悖的,想要漕运,就无法控制黄河,控制了黄河,漕运又会一塌糊涂。

    漕运是大明的经济命脉,不能断绝,那就只能苦一苦苏北的百姓了……明朝两百多年国祚,几乎三年一大淹,两年一小淹,淹得苏北成了一片白地,几十里不见一处人烟。

    要是定都洛阳,就不用发愁这个了,好好疏通黄河水道,搞一搞束水攻沙,不仅能减少黄河的危害,同时还能在海中开辟大量疆域。

    至于漕运,汝河、颍河、涡河,全都可以担起这个责任,甚至还可以将南阳的淯河与叶县境内的沙河修通,增加一条汉水漕运,将荆襄地区的粮食直接运往洛阳。

    跟燕京相比,洛阳简直就是大明的天选国都。

    可惜朱标不明不白的死了,迁都的事就此罢休,整个大明在朱元璋晚期,就开始了畸形发展,好在一些制度不错,比如卫所制,让大明将士哪怕饿肚子也心甘情愿为朝廷打仗。

    自带干粮跋涉几千里去打仗,打完再饿着肚子回去,饷银至少拖欠了三年……这事儿不管大汉还是大唐,都根本做不到,但在明朝却真实发生了,还不止一次。

    这说明老朱制定的一些政策是很管用的,只是可惜,从朱标早逝开始,逐渐失控了。

    朱标死了,整个太子党的人就得杀光,否则朱允炆压不住,这就有了蓝玉案……朱允炆削藩,又逼反了朱棣,整个大明的局势越来越不可控制。

    现在,趁着老朱刚上位一年,一切都来得及挽回,周易打算给朱标续几十年寿命,让大明回到它本该有的样子。

    迁都洛阳,经略西北,灭掉建奴、殖民东瀛,解决倭患、称霸海洋……是时候给大家看看,完美形态的大明有多牛逼了!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1388/76810.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