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朕的大明朕做主 > 第168章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第168章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第168章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孙如游这个人,不愧是能让历史上的天启亲自拔擢,让进内阁的人。

        虽然最终孙如游没能抗的住压力辞官了——因为言官说他不是廷推出来的死命弹劾。

        这人的抗压能力虽说不咋样,但办事能力还是很强的。

        皇帝说从速,哪就加快进程。

        大婚日子最终定在了三月初十,甲寅日。

        经过钦天监推算,礼部核准,朱由校与徐婉儿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能福保大明千秋万代,多子多福!

        对于这个结果,勋贵和毕自言等人是一点儿都不反对,怎么好听怎么来,怎么快怎么来。

        而那些反对的人,也说不出或者说不敢说个一二三四五。

        京城中,锦衣卫没事干就抓流民送去挖矿,谁闲得慌了么。

        而正在西苑拆房的朱由校听说这个推算结果后表示:吹,接着吹。

        为什么朱由校会在西苑拆房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西苑的构造了。

        从北到南依次是北海、中海、南海。

        南海中虽然有个小岛,也就是瀛台。北海中有个琼华岛,但都太过于狭小,再加上他这个人易溶于水,所以不做考虑。

        这样一算,他就只能去万寿宫,或者说日后的大光明殿了。

        感谢嘉靖老祖宗,在紫禁城外留下了这么大的一处道观。

        而之所以拆房子,则是因为皇帝需要一个足够大的校场,用来检阅军队。

        崽卖爷田心不疼,万寿宫往北,以藏经库为首的建筑群整个推平,一个能够驻扎八千人的军营在此建起。

        随着皇帝的婚事定下,朝中难得的无人再来烦扰皇帝。

        这也让朱由校相对惬意的度过了些日子,能他沉下心来,与袁世振、毕自言一起好好的翻一翻大明优免的烂账。

        在最初的时候,对于士人,大明虽然有优免,但一直都没有正式规定,属于灰色收入。

        洪武年间,对于士人的优免,最初是吏员(这些人没有朝廷正式工资),渐渐推到在任官员,后又改为朝官与致仕官,但也没有具体数额规范。

        到了正统年间,一个是因为文官势力抬头,一个是因为朝廷发俸禄已经有些艰难,开始有了在京文武官员之家,除里甲正役并税粮外,其余一应杂泛差役俱免。

        优免政策的正式出台,就不得不到那个皇帝:哄堂大孝宗——弘治。

        弘治十七年,户部奏准:今后今后除随朝文职、内官、内使丁差,俱照旧优免。其余见任方面官员之家,各免人丁十丁,知府免八丁,同知以下至知县等官,各免人丁三丁,八品以下至杂职、省祭、听选等官,及监生、举人、生员、吏典之家,俱一例各免二丁。”

        这次优免政策的细化,使得优免群体不但包括了在任官员及致仕官员,还将吏员、士子纳入,拉开了伤害大明税基的序幕。

        将袁世振核算出的优免发展历程丢在一边,朱由校笑着看向袁世振与毕自严二人。

        “去岁,户部上报大明的田赋之数有多少人口?”

        “这。”

        闻言,袁世振楞了一下,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本来是说优免和税收的,突然说到了人口问题上。

        “臣记得,应该是五千一百六十万人。”

        “朕前些日子,算了一笔账。”

        闻言,朱由校摇了摇头,将一张纸递给了袁世振。

        “粗略的算下来,我大明应该有两万万人口。”

        “这不可能。”

        从皇帝口中听到这个数字,毕自言与袁世振两人顿时就惊出声来。

        虽然他们对民间隐瞒丁口数量早有预料,但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div  class="contentadv">        皇帝算出的人口和户部核算出的人口相差四倍。

        如果这是真的,那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明的徭役少了将近七成。

        “没什么不可能的。”

        看着二人,朱由校摇了摇头道。

        “朕从盐税上算出来的,这个数字,只可能多,不可能少。”

        “假设盐课二十抽一,没有人中饱私囊,私相授受,每年所产之盐,算成银两,就是两千七百二十万两。”

        “大明各地盐价,均摊一下,以百斤一两银算。”

        “大明各地盐场每年产出的盐,足够两万万三千万人用。”

        “就这,各地还经常闹盐荒吧。”

        “????”

        听完了皇帝的计算方式,毕自言与袁世振接过太监递来的算盘,噼里啪啦的就敲了起来。

        手中算盘敲动,两人越算越是心惊。

        因为固有的思维方式,他们从没将盐和人口这两个毫不相干的事务联系起来。

        今天皇帝捅破了中间的窗户纸,亲自动手一算,两人就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出来。

        “每人每日六钱盐算多了。”

        伸手将算盘推开,毕自言捋着自己的长胡子,结合自己在基层为官时的所见所闻道。

        “依臣在陕西为官所见,山西的解盐过黄河很是艰难,故此陕西盐少,百姓多不舍用盐。很多民户除了要下田劳作之人外,家中女眷都很口轻,食盐较少。”

        “若是以每日五钱盐量计算,那大明则有。”

        毕自言边想边喃喃自语。

        听到他的话,旁边的袁世振给出了一个模糊的答案。

        “三万万人口往上。”

        同袁世振对视一眼,两人同时明白了事情的问题。

        “洪武十三年,太祖爷诛胡惟庸,废宰相。”

        看到两人的表情,朱由校直接将两条腿放上了龙书案,靠在椅子上道。

        “次年(1381年),查天下赋税人口,得五千九百八十七万之数。”

        “万历六年(1578),张居正变法,查天下赋税人口,得六千零六十九万之数。”

        “近两百年,大明赋税人口之数,仅增加八十七万人。”

        “去岁,户部给朝廷的赋税人口数是五千一百六十万人。”

        “短短四十二年,赋税人口数少了九百余万。”

        “万历年间五次对蛮夷的大规模征讨,一次能让人口少一百八十万吗?”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大明五千一百六十万人,养活着一个要统御两万万人口的朝廷。”

        “意味着大明有一万万四千万之数的人,受到朝廷的统御,但却没有向朝廷纳一文钱的赋税!”

        ps:天启实录记载:是岁天下户口田赋之数户九百八十三万五千四百二十六户,口五千一百六十五万五千四百五十九口,官民田土共七百四十三万九千三百一十九顷八十三亩八厘九毫七忽四微三纤二沙八。


  (https://www.pcczw.com/wx/71800/118045921.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