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朕的大明朕做主 > 第609章 为什么大航海华夏没有跟上世界的脚步

第609章 为什么大航海华夏没有跟上世界的脚步


地图学想要弄的好,需要完成一系列的事情。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椭圆形,能估算是一个圆球体。

因为地球曲率的存在,地面不可能像是地图上一样,是一个规则的平面。

所以在绘制舆图时,要如何的将曲面变成一平面就成了关键。

在地图学上,对球体分割后,加上经纬线,也就形成了坐标系。

在后世,常见的坐标系有两种,分别是高斯投影和UTM投影。

而现在,朱由校这个皇帝,就给在场的众人好好的上了一课,那就是圆球,怎么让他能够应用在舆图上。

看着皇帝手中的那个卷成圆柱体的纸,邢云路机械的点着头。

“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

口中喃喃低语,李之藻宛若魔怔一般,怒声骂道。

“利玛窦这个狗东西,对这些东西一直都藏着掖着。”

“我说那舆图怎么有问题,原来是最重要的东西他根本就没教我!”

此刻,皇帝手中的东西,解开了李之藻长久以来,心中的疑惑。

这样东西,在后世叫做墨卡托投影,也叫正轴等角圆柱投影,是1569年,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专门以航海目的,设计的一套制图系统。

郑和时期,华夏的航海学还很先进,但也就先进在了造船业上。

然而,大明的造船业,其实是蒙元一路从赵宋时期继承下来的底子,在航海学上,其实已经开始出现了落后。

这一点,在开辟航路上就表现了出来。

1433年前,郑和下西洋,一次行程一般的用时在两到三年时间。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

1519年,麦哲伦开始环球航行。

1521年,麦哲伦死在了吕宋。

1522年,麦哲伦船队经印度洋返回欧洲,环球航行,也才用了三年。

1569年,墨卡托投影出现。

这一年,是大明隆庆三年,大航海的时代彻底到来。

一个误差小到在后世依旧能够被用来做航海图和航空图的坐标系,再加上成体系的天文学和地图学,让欧洲人在大航海时代占尽了先机。

为什么欧洲人对于美洲,对于亚洲的兴趣那么浓厚。

因为人家能确确实实的在详尽的地图上看到,能算出具体的距离,目标地的大小。

而华夏有什么。

李之藻与利玛窦等人合力弄了一个堪舆万国全图,还到处都是偏差。

从最高层的统治者开始,对于自己国土大小都没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认识,对于美洲到底有多大都也没一个清晰的认知,这怎么可能会对开疆拓土这种事情有想法。

“臣轻信西夷传教士,将错误的堪舆图呈于先帝,臣有罪。”

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磕了一个头后,李之藻抬头目光炯炯的望着皇帝。

“臣请陛下教臣此等堪舆之法。”

“自孝宗之后,国家不重礼法,先人造下的孽,不是你一人的罪过。”

上前伸手将李之藻从地上扶起来,朱由校笑着摇了摇头。

“起来吧。”

“对于这个东西,朕也只是略懂一些皮毛,具体要如何将之用起来,还需要诸位臣工一起来研究研究。”

说着,朱由校转头看向毕自严和汪应蛟道。

“这其中有着不少的算学之术,毕师和汪公,可不能藏拙啊。”

“臣等自当效力。”

隐约察觉到了什么的毕自严和汪应蛟两人连忙拱手应下。

他们两人此刻也好奇,脚下的这个大地,到底如何测量的才能在舆图上标记出来。

“天经地纬,首先,我们要确定如何在这舆图上画出经纬度。”

“经线,自北向南,纬线,自东向西。”

“这两条线在这圆球上交叉,也就表示出了一个点。”

“那么朕先在来问诸位,我大明的京城,在这球体上,在什么位置呢?”

“这。。。”

听到皇帝的话,李之藻等人皱眉思索了起来,但有的人却是欲言又止。

“你知道?”

看到了一个年轻人跃跃欲试的样子,朱由校当即开口问道。

“臣以为,我大明乃天朝上国,应该在中心。”

被皇帝点名,那年轻人站起来说道。

“马屁精。”

不待对方再说,朱由校笑骂了一句。

“这是你的弟子?”

转头看了眼那年轻人,邢云路鄙夷的看向了李之藻。

“别乱说,那人是以前钦天监的学生,不学无术的废物一个。”

“是吗?”

闻言,邢云路摇了摇头,围着已经画上了线的木球转了一圈后,开口道。

“臣以为,纬线,当从赤道开始。”

“而经线,当从紫荆城中线开始。”

“两条线各向两边延伸,最终汇合于一处。”

“你这不还是在拍马屁么。”

听到邢云路的话,李之藻心中不由的嘲笑一句。

赤道的概念,古人就有。

浑天仪上的赤道环、黄道环、地平环、子午环等圈儿,其实就已经有了地球仪的雏形。

而现在,随着李之藻与邢云路两人合力,又有皇帝从旁相助,很多以前的天文学概念,开始被在舆图上标注了出来。

而随着标注的进行,一个问题,就摆在了众人的眼前。

这个经纬度的初始点有了,它要怎么才能算出来呢?

要知道,在如今的这年代,做出六分仪前身象限仪的罗伯特·胡克和艾萨克·牛顿两个人都还没出生呢。

而此时的欧洲,是用航海钟,计算经纬度。

而在大明,则就要请出另外一个工具了,郑和当年用过的牵星板。

手中拿着一个由十二块正方形乌木板做成的牵星板,手臂伸的老直,对准天边的一颗星星,不一会儿,李之藻的心中就有了答案。

“其实我们还能用日晷来计算经度。”

看着正在纸上写写画画的李之藻,邢云路捋着自己的胡子道。

“当晚上北极星出现后,也可以用它来来测算纬度。”

“可是这需要大量的观察。”

闻言,李之藻放下了手中的笔,抬头看着邢云路和他身旁正饶有兴趣的皇帝道。

“即便是当年的郭守敬,也是在天地各方进行了多次的测算,最终才算出了我们看到的那些数字,做出了大统历。”

“现在陛下教的这办法到底适用不适用,臣心中忐忑。”

“那就四海测算。”

听到李之藻的话,朱由校当即以挥手道。

“此乃千秋大计,花多少银子,朕都不在乎。”(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1800/118614782.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