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熊廷弼这么骂,是不是过分了
推荐阅读:踹掉渣爹,豪门千金拿稳逆袭剧本 都星际时代了谁还谈恋爱啊 我在综武开酒馆的日子 起猛了,相亲看见前女友坐对面了 遮天之太上仙体 你这知识太禁忌了 仙侣情缘之蝶晓月 大胖狸子很担心你,出手帮你变强 长生修仙:从三代同堂开始 我在千叶的修仙除灵日常
第594章 熊廷弼这么骂,是不是过分了
“怎么说呢,不出意料的出人意料。”
手中拿着一道联名奏本,看着对面坐着的毕自严,朱由校的表情非常古怪。
不出意料,是因为朝廷派去大宁卫的文官们有意见。
出人意料,是因为这挨骂最凶的,不是主持大宁卫收复工作的王在晋和指挥兵丁的戚金,而是在只占了一府之地的熊廷弼。
十四个前言官,总有那有钱人,是带着仆从去上任的,相互联络之下,一道联名奏章就送到了通政司,痛骂熊廷弼苛待文官,顺带着将大宁卫从上到下,连带着京营将领也一起给骂了进去。
“都是两百余年翰林院给闹的。”
“自正统年间,翰林院学士署政事后,这朝堂就越来越空谈了。”
听到皇帝的话,毕自严无奈的摇了摇头。
“很多人考中个进士,成了京官,到翰林院做个庶吉士就自觉一步登天,对于当官到底是为了什么都没弄明白。”
“臣遍阅京中京中所存旧档,结合一些记录。”
说到这里,毕自严又是一声叹气。
“当年的张太岳,都有些不务实,反倒是海瑞,很多时候提出的事情一针见血。”
“海青天到底是从下面一步一步爬上来的,对于百姓需要什么自是知道。”
听到毕自严连张居正都批评,朱由校不在乎的笑了笑。
他喜欢张居正,但毕自严对张居正当年的一些个政策,却是保持着一个警惕的态度。
这是在试探他的态度。
“这道奏本,怎么处理?”
手中拿着奏本对毕自严晃了晃,朱由校开口问道。
“依惯例,让熊廷弼和王在晋上书自辩吧。”
见到皇帝不说张居正,毕自严心中有了数,也跟着话头道。
“熊廷弼的那个暴躁性子,是个能老老实实上疏自辩的?”
摇了摇头,将奏本丢到桌子上,朱由校从桌上拿起烟斗,而后自然有小太监上来给他点上。
吐了一口烟气,朱由校看着毕自严问到。
“你觉得,熊廷弼会上一道怎样的书?”
“臣觉得。。。”
透过烟气看着皇帝带笑的眼睛,毕自严也不由的笑了出来。
“臣以为,熊廷弼恐怕会破口大骂。”
“那就让骂。”
烟斗在瓷碗上磕了两下,朱由校从椅子上站起来。
“既然这些个人不要脸面,觉得当了官儿就是人上人,将黎民百姓都当牲口看,那就让天下人看看他们的脸面。”
说着,朱由校转头看向刘时敏道。
“快马加鞭,将这道奏章抄送发给熊廷弼和王在晋,让他们上书自辩。”
“另外,再传命给戚继光所率的那卫京营的武德使们。”
“告诉他们,对朝廷派遣去大宁卫的那些个官员们进行一个调查,将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汇报上来,往详细了写,他们不知道,那总有人知道,去问,去听。”
“让朕好好的知道知道,朝廷派去大宁卫的这十四个官员都干了些什么事情。”
“奴婢遵旨。”
闻言,刘时敏强压着嘴角,躬身应下。
这有的人,总把皇帝当那不识人间烟火气的神仙。
但哪里知道,皇帝对于百姓的了解,恐怕比朝堂上很多的大人物们都要清楚。
不为别的,就为皇帝克复大宁卫后,屡次让黄克瓒汇报屯田卫所军的物资准备和输送情况这一点,就比朝堂上不知多少人要强的多。
当毕自严离开南海子时,几批快马骑士也向着大宁卫而去,让江夏侯和王在晋上书自辩。
十五天后,王在晋的自辩奏章还没到京,熊廷弼的奏章就先进了京城。
熊廷弼说,他不但干了这些,还干了那些。
在奏章的开头,熊廷弼直接就抄了一遍唐朝高适的《燕歌行》。
其中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被熊廷弼特意抄写了十四遍,夹在了奏章之中。
对于郑鄤等人所说的,他熊廷弼苛待文官的事情,熊廷弼大大方方的就承认了。
用熊廷弼的原话说就是:
吾率三军,心存报国之志,为国戍边,马不解鞍,人不卸甲,犹恐失君父重望。然彼辈书生,不念边疆苦寒,黎庶孤苦,犹思奢靡之物,绝艳妇色,孰可称人,若彼辈非是朝廷命官,定当赶尽杀绝,以谢天下。
翻译翻译就是,老子领着弟兄们在前线为了国家打生打死,让你们些狗东西到大宁来安民,结果你们屁事儿还没干呢,就想让我给你找女人?
如果不是看在朝廷法度的面子上,也不用等他们祸害百姓了,我就先抄刀子砍死了他们。
熊廷弼奏章的前半段,可以说是将他的桀骜不驯展示了个淋漓尽致。
在看到奏章后,若非是知道历史上熊廷弼是个什么性子的人,而且还掐着对方的物资命脉,朱由校恐怕都要担心这老小子是不是打算往藩镇发展了。
不过,在熊廷弼奏章的后半段,却是话锋一转,请求徐光启在大宁卫境内巡查完毕后,再到辽东也去上一趟,顺便能不能从其他各省派遣一些吏员作为官员过来。
辽东事务繁杂,他熊廷弼和孙承宗两人虽然都很有能力,但也不是人人都是三头六臂,挑不起这么重的担子。
此外,朝廷推广的番薯、土豆等物的种植,抚顺关外正在堆砌的那个大水坝,这些都需要朝廷派个高官去实地见见。
不然,这孙传庭领兵前脚刚离开,他后脚就和朝廷派来的官员搞内讧,很容易给下面的人放出一个不好的信号。
一方面,熊廷弼在给朝堂中的官员们上强度。
另一方面,熊廷弼又让朝廷官员去辽东。
熊廷弼清楚的表达了一个态度。
辽东,是皇帝的辽东,是朝廷的辽东,不是他熊廷弼的辽东。
相比于熊廷弼这个已经以武功封侯的进士,王在晋这个正儿八经,意在安民的总督的奏章就要含蓄许多。
他的奏章虽然送入京城的时间相比于熊廷弼晚了些时日,但却是对大宁卫如今的上下情况进行了一个汇报,尤其是大宁卫现在各地的生产情况。
而在奏章的最后,王在晋也阴恻恻的给朝廷派遣去的十四个官员使了个绊子。
下次朝廷向大宁卫派人,不如从六部九寺中抽调出一些小吏文书来,这些人到了大宁后,不会浪费民夫们辛辛苦苦运输过去的粮食。
在熊廷弼与王在晋两人的奏章后面,更进一步扯下大明有些官员尸位素餐遮羞布的,就是军中武德使们的报告了。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1800/118614797.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