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这下人是丢的满大明都是了
推荐阅读:踹掉渣爹,豪门千金拿稳逆袭剧本 都星际时代了谁还谈恋爱啊 我在综武开酒馆的日子 起猛了,相亲看见前女友坐对面了 遮天之太上仙体 你这知识太禁忌了 仙侣情缘之蝶晓月 大胖狸子很担心你,出手帮你变强 长生修仙:从三代同堂开始 我在千叶的修仙除灵日常
“贱不贱啊,闲的没事做,非要找骂是吧。”
手中拿着皇帝让司礼监转送过来的武德使调查报告,毕自严笑的腰都弯了下来,看着坐在他对面的周应秋问到。
“这东西,是要送宣政司印发天下吗?”
“贱儒。”
闻言,同样在看奏章的周应秋也跟着笑了出来。
“送,为什么不送。”
“这些天,不是有不少的酸腐之人,说我周某人党同伐异吗?就让他们好好的看一看,这些个人的面目。”
说着,周应秋将手中的奏章递给了身边的文书道。
“送通政司、宣政司,告诉王舜鼎和洪承畴,此物要尽快刊印,大明诸道省的官员,都要看看此物。”
“是。”
那文书闻言,脸上也带着笑容,应了一声后,就向外面走去。
内阁文书都是内阁辅臣自己挑选,只要有个举人的功名就行,算是主家的心腹。
当这文书讲东西送到通政司后,顿时又是一阵笑声从通政司中传了出来。
看了眼对面坐着的王舜鼎,洪承畴脸上满是笑意。
这些日子,熊廷弼、王在晋的奏章已经在京传了开来,可以说是官员们人手一本。
两人在奏章中或明或暗骂的人虽然不是王舜鼎,但王舜鼎和那些人总是有那么一丢丢的联系。
“印,今晚就开印。”
手中拿着抄本,对王舜鼎摆了摆,洪承畴就往外面走去。
随着大明的两个印刷厂开足马力印刷,郑鄤等人在大宁卫表现的一点儿都不像人的样子,展示在了天下人的面前。
“咣咣咣~”
“听报了,听报了。”
方才进了卯时,卢剑星就手中提着个铜锣,敲的哐哐作响,在阜成门大街上高声的吆喝了起来。
“你嗓门是真的好。”
睡脸惺松,刚刚将大字报贴在墙上的裴纶闻声,回过头吐槽一句,从胸前的包裹里摸出一块糕点塞入了自己的口中。
他们这些人即便是锦衣卫,也要一大早的就要出来宣政。
再苦再累,这个活计他们还舍不得丢下,因为上街宣政的人,是有一份额外的补贴。
“朝廷新派大宁官员武德使调查报告。”
没有理会身后的裴纶,卢剑星一手铜皮喇叭,一手拿着根小木杆,开始大声的读了起来。
吃瓜,是人类的本性。
在这个消息传播滞塞得年代,朝廷的邸报,如今再加一个京报,是无数人获得消息普通人获得消息的一手来源,所以才会存在那么多的书生靠抄报为生。
而对于劳苦大众来说,找人抄报是没钱,而且认不认字也是个问题。
有免费的人读报不听白不听。
为此,就有不少的人洗漱完毕,在开工前就来到了这宣政司的宣读点,正像裴纶一般,手中拿着个馒头或者糕点边吃边听。
“打下大宁卫是浪费钱粮?”
听到了上面锦衣卫念出郑鄤和身边的人说,朝廷出钱出粮打大宁是浪费钱粮,因为那破地方全都是蛮夷,一家店铺的小老板不解的看向了身边的人。
“那人就是什么都不懂,纯粹在放屁。”
听到了小老板的话,他身边的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的摇了摇头,开口骂道。
“那是他被派去吃了苦他才骂。”
“四五十年前,还是隆庆爷爷的时候,北关的那些鞑靼人可没少到城外。”
“现在皇爷爷将大宁收回来,起码我们日后到乡下收粮,是不用怕被鞑子再将脑袋割了去。”
“而且啊,若不是皇爷爷拿出银子扑买物料,我们家的生意哪还能挺过去年。”
“老爹说的是。”
很明显,这父子两是吃了皇帝搞鼓励生产的红利,做的是给朝廷供应物资的生意。
“这读书人说话真的就和放屁一样。”
就当两人在小声的骂时,却听上面的卢剑星又念到。
“六月二十日。”
“郑鄤同身边人言,我为贵人也,岂能食此粗粮烙饼。”
“他说的这话就是说,他郑鄤是大老爷,是不能和兵卒们一起吃粗粮烙饼的。”
“他身边的武德使言:皇爷爷亦食此饼,汝贵比皇爷耶?”
“郑鄤遂讷讷无言。”
“哈哈哈哈。”
随着卢剑星的话音落下,人群众顿时就发出一阵爆笑之声。
这里虽然是在阜成门大街上,但都快到阜成门了,可谓是鱼龙混杂。
而卢剑星口中所说的烙饼,在场之人都是知道,也吃过的。
甚至于能说,这烙饼,现在是京城之中不少苦劳力的口粮。
那都是当日朝廷在城南的烙饼厂里生产出来,供应军队后多余的烙饼。
因为是军粮,而且还便宜,所以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烙饼,就是粗面混合发酵之后,烙成的黄面饼子。
和普通老百姓做的烙饼不同的,可能就是京营的军粮烙饼在制作时,会往里面加入大量的油脂和食盐了。
军队日常自存三日份的烙饼,多的就会由后勤司拿到市面上卖给百姓。
一张烙饼掰碎丢在碗里,再浇上烧好的浓茶水,稍微有点儿钱的人会选择浇上肉汤,这就是在场不少人的一顿饭了。
“皇爷爷那是知道我们这些小民苦的人,我上次跟着车队去南海子送木料,就看到皇爷爷和士卒一起吃茶泡饭。”
不知想到了什么,那老者突然对身边的人说到。
“我跟你说,我们送完东西后,那些军爷就让我们在皇爷爷吃饭的那块地方吃的饭。”
“就吃的烙饼?”
闻言,他那儿子有些好奇的看着老爹问道。
“是。”
点了点头,老者的目光中流露出一抹回忆。
“我记得,好像还是一个锅里烙出来的。”
“老刘是个有福气的人啊。”
听到了刘老头儿的话,在场的不少人都开口恭维了起来。
这年头,为了沾点儿富贵气,不少的人可是连宫里的屎都愿意买。
卢剑星等人宣读报纸的地方,只是一处,而像这种地方,京城之中还有十七个。
在宣政司不遗余力的宣传之下,就像后世的互联网一般,郑鄤等人在大宁卫的言行举止,被整个京城的人用放大镜观察了起来。
很快,很快啊。
一道道弹劾郑鄤等人的奏章,就被送入了通政司。
“这也是见识到了什么叫墙头草,随风倒。”(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1800/118614796.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