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朕的大明朕做主 > 第590章 是忠是奸不知道,送贵州填线去吧

第590章 是忠是奸不知道,送贵州填线去吧


“不管水西的安邦彦是否交出奢崇明,朝廷都要趁此机会,对贵州、川南、云南三省进行一个整顿。”

“朝廷驿路需要修葺,开矿需要人丁,当今之际,西南最不缺少的就是人力。”

目光在现场的一众官员身上扫视了一眼后,黄克瓒目光炯炯的盯着皇帝,意思表达的非常明确。

朝廷经营云南,现成的基本盘都有。

看了眼黄克瓒,又看了一眼毕自严和徐光启,再看看其他的众官,朱由校点了点头。

“内阁拟一道条陈上来,推荐一个人上来去做此事。”

“另外,西南如今的任事官员,可以不在乎身份,管他是进士还是秀才,有能力就要大胆拔擢。”

这句话说出来,朱由校感觉有些不对,又给补充了一句。

“谁举荐,谁担责。”

“臣等遵旨。”

听到皇帝的话,众人连忙是出声应下。

“哇哇哇。”

就在这个时候,议事厅的后米娜传来了一阵婴儿的啼哭声。

听到这声音,朱由校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臣等告退。”

见到皇帝的样子,毕自严等人对视一眼,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拿上已经被皇帝朱批的奏章,纷纷告退离开了南海子。

打发了众多官员后进了后堂,朱由校就看到徐婉儿在给儿子换尿布。

待包裹好后,朱由校就从徐婉儿的怀中接过儿子,伸手捏了捏朱慈熠的鼻翼,朱由校笑着在儿子的脸上啄了一口。

“谁欺负你了告诉爹,爹替你教训他。”

“你少逗弄儿子行吗?”

在朱由校的腰间掐了一把,徐婉儿挥手示意堂中众人都退下后,拉开自己的衣服,打算给儿子喂奶。

“要不要爹先替你尝尝。”

坏笑着斜了一眼徐婉儿,朱由校抱着儿子相当的嘚瑟。

然后,理所当然的腰间就被掐了一下。

当朱由校在抢儿子午饭,一群高官走在回京的路上时。

谍报司衙门里,看着许显纯给他移交过来的几个人,骆思恭想去辽东砍杨镐两刀的心都有了。

特么的,你送谁不好,你送李成梁当年的暗探给他。

这暗探要是有用,他杨镐自己留着不就是了,给他送回来想做什么。

“司卿,这几个人真的可信吗?”

小心的看了眼脸色郁闷的骆思恭,陆川不由的问到。

“可信,可信个鬼。”

闻言,骆思恭抬手就将手中刘兴基的状纸撕成了两半。

“这些人要是可信,当年萨尔浒之战能让建奴给各个击破了?”

“那要不让人寻李成梁的家人来证明这些人不是李成梁安排的?”

听到骆思恭的话,陆川提议道。

横竖那刘兴祚到底有没有给大明作内应都是一张嘴的事情。

只要李成梁的几个儿子里没一个人承认,那这些人就是逃回来的汉奴,重新送回辽东挖矿去就行了。

“我就怕让李成梁家里人见到这些个姓刘的。”

闻言,骆思恭叹了口气道。

“只要李成梁的后人见了这些个姓刘的,那就是黄泥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不管是姓刘的是不是李成梁安排的内应,朝堂上都得起风浪。”

“这。。。”

听到骆思恭的话,陆川稍微思索了一下他们在辽东的所见所闻,试探的道。

“养寇自重。”

“嗯。”

闻声,骆思恭郁闷的点了点头。

李成梁养寇自重的事情,虽然如今大明上下,上到皇帝公卿,下到贩夫走卒,不少人心中都有这种猜测,但随着建奴被平定,已经没有人再谈论这件事情了。

而现在杨镐让人往锦衣卫塞这么一个烫手的山芋,骆思恭真的不知怎么处理了。

“那要不我们给送到兵部衙门去?”

看着骆思恭,陆川提议道。

“谍报司负责对外侦探,锦衣卫负责清查内奸、谋反大案。”

“这刘兴祚不管是不是李成梁的内应,也不管他是不是立下呈送情报的功劳,都不应该归我们管,应该归兵部管。”

“让黄尚书他们头疼去。”

“那更不行了。”

闻言,骆思恭当即摇头否定。

“这人要是能送兵部,那杨镐会让我们这些鹰犬沾上一手。”

“此事我还是要去南苑询问陛下。”

在原地踱步了好一会儿后,骆思恭长长的呼出一口气。

“要不是看你小,我非得抽你的屁股,你知道你老子我的这件衣服值多少银子嘛。”

看着被放在床上的儿子,朱由校是恨的牙痒痒。

臭小子,居然敢往他的衣服上撒尿。

“皇爷,谍报司卿骆思恭求见。”

看了一眼又被尿了一身的皇帝,刘时敏早已是见怪不怪,小声的禀报道。

“骆思恭,他来做什么。”

伸手给儿子的把柄调整了一下位置,裹好衣服,朱由校转过头来,眉毛跳动了两下。

近些日子,谍报司的人一直都在给大军供应情报,除非是林丹汗大举南下入寇,否则应该没骆思恭要向他禀报的事情吧。

“骆正卿说,和李成梁有关。”

看着皇帝,刘时敏明显已经了解过事情,当即开口道。

“说是辽东那边有当年李成梁安排的暗探家人来投,还曾经给大军递送过情报。”

“李成梁。”

听到这个许久都没听到的名字,朱由校的眼神突然变的幽怨了起来。

李成梁养寇自重,这自是不需要多说的。

但是他却始终都没有动过给这件事定论的心思,就是李成梁那两个倒楣儿子,李如柏和李如桢,他也一直都没动过处理的心思,只是让在诏狱里任由人在哪里腐烂。

不处理的原因也很简单,大明以文驭武多少年了,这要是再办个武将养寇自重的案子出来,那大明的武将日子还过不过了?

当年李成梁弃地,熊廷弼到辽东堪合过后,定下的罪名是什么。

【弃地媚虏、结连建州、妄意朝鲜、以图世守】

这是要诛三族的买卖。

脸色阴沉了好一会儿,朱由校突然开口问道。

“李成梁那两个被下狱的儿子,还活着没有?”

“应该活着。”

闻言,刘时敏低头思索了一下道。

“奴婢没有接到锦衣卫诏狱上报说两人死了。”

低头看了一眼儿子两个黑溜溜的眼珠子,朱由校突然一笑道。

“让许显纯将李成梁的两个儿子送到刑部去,你派个人去寻李征仪,让他给两人判个陷军辱国,然犹念其父功勋,发贵州阵前效力。”

“让骆思恭将人送到兵部去,按照为大军耳目拟定封赏。”

说着,朱由校转头看向刘时敏道。

“也派到贵州去。”

“奴婢明白了。”

稍微一思索,刘时敏就明白了皇帝此举的用意,当即点头应下。

“李成梁。”

看了眼刘时敏离去的背影,朱由校将儿子从床上抱起,在房间内踱起了步。

“也不知道熊廷弼在广宁做的如何了。”

从广宁往西,过尖山门,就到了兴中,两百里,进入茫茫燕山之中,就是营州右屯卫的地界。

带着一队护卫,走在兴中旧城的残垣断壁中,熊廷弼的目光中满是好奇。

兴中这个名字,大伙儿可能觉得陌生,但在唐朝,这里是营州下辖的柳城。

嗯,就是神探狄仁杰2里,蛇灵假传命令,让右威卫将军宋无极率领军队假扮土匪给屠了的那个东柳林镇的原型。

洪武年间,朱元璋设北平行都司后,这里叫做兴中,由营州后屯卫驻守。

朱棣内迁大宁卫走时那是相当的干脆,原来的兴中城直接就被焚毁,兀良哈占据这里,那都是天顺之后的事情了。

近两百年过去,虽然不管是朵颜卫,还是兀良哈,都走在一条王化,却又不那么王化的道路上,但到底是没掌握修筑城墙的能力。

为此,当年被焚烧过后的土石城墙也早已破败不堪。

“也不知道这大宁卫朝廷到底要如何经营。”

看着城中那顶显的破破烂烂的鞑靼人标志性主帐,熊廷弼不由的叹了口气。

这苏布达,这个朵颜卫的头人住的还不如大明京城的守门士卒。

也难怪这厮投降之后就一溜烟儿的跑到了戚金的身边去,至今都没回到自家的地头上。

“这么多的树,不砍掉一些总觉得不顺眼。”

走出兴中城,往北行了二十里,就来到了出燕山山脉的山口。

看着两侧山林,熊廷弼心中不由的想到。

辽东辽西,别的东西不多,就是树多。

现在辽东道治下,明军牢牢占据的地方树木都多的砍不完,根本就抽不出来人手再到这营州来砍大树。

不过,他既然出兵占据了这营州,就意味着他接下来要和王在晋一起,防备林丹汗可能的出兵干预。

或者说狗急跳墙。

毕竟大明是出兵干了喀喇沁一家伙,自诩为蒙古正统继承人的林丹汗是必须要做点儿什么的。

而现在他带着人来到这兴中,就是要来看看,这要是林丹汗从这边干进来,他要如何防守,不让对方继续南下。

得益于在辽东搞了近三年的土木工程,现在大明诸省诸道中,恐怕就属他后军都督府麾下,辽东道的军兵善于营建关隘了。

这点连皇帝在京中搞出来的城建营都比不上。

带着大量的木车一路行到兴中后,军兵们选好地势后,就地拆了木车,将之堆叠在一起后,在里面夯实沙土,外面再包裹上一层泥浆,一个简易的堡垒就搭建了起来。

赞美辽东无数的伐木累,让大军出征之时,有无数的木车木板可以随意使用。

视察了一遍关口的建设,又检查了一番各类火炮、炮药的准备,熊廷弼的心算是放了下来。

这里是防备林丹汗狗急跳墙的前线,从这儿出山口,就到了大草原上,再往北个五六十里路,就是林丹汗的察哈尔下辖的敖汉部。

而五六十里路,在这广阔的草原上,也就是半天的路程。

“我听说,大宁城那边找到了铁矿,而且还和鞍山驿的一般,都是露天铁矿,这事儿是真的假的?”

在关口临时的大营中随意的找了一团篝火坐下,熊廷弼看向守关的张名世问道。

“是真的。”

闻言,张名世肯定的点了点头。

“我去信问过戚金,戚金说宫中派去负责经营矿场的人已经到了,这些日子正在规划如何开掘。”

“戚金啊,颇有戚少保之风啊。”

听到戚金的名字,熊廷弼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欣赏之色。

戚金也在他麾下听过用,包括他身边的这个张名世,都算是当年戚家军的成员。

而这些人的身上,都有一种让他熊廷弼很欣赏的军人气息。

“待到大宁卫安定,戚金最少也能捞得个伯爵之位了。”

“你再多努力努力。”

拿着手中的铁质水壶对着张名世举了举,熊廷弼开口道。

“不说封爵,最少也要给后人混个世职不是。”

“借侯爷吉言。”

听到熊廷弼的话,张名世的脸上露出一抹向往之色。

封爵拜将,封妻荫子,是所有武人的期望。

当今皇帝是个大方人,给熊廷弼这个文人都给了爵位,对于麾下将领也是从不缺乏恩赏,这给了军中很多将领奋进的希望。

“将军,日后这营州右屯卫是不是就要是我带人戍守了?”

同样端着水壶喝了一口,张名世抬头看向熊廷弼问道。

他想问的,其实是他日后是不是就归王在晋管了。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闻言,熊廷弼摇了摇头。

“朝廷克复大宁,蓟镇、永平之兵北移,一半主力兵马放在大宁,剩下的一半则在以马兔河那边,防备开平卫的喀喇沁人。”

“这次我们出兵屯驻营州右屯卫,是从旁协助。但这营州是划归大宁还是划归辽东,就要看朝廷是在何时收复开平卫了。”

“如果朝廷打算今岁收复开平,那这营州就必然要划归辽东管辖。”

“但若是朝廷打算先在大宁固本培元,那我琢磨着等到十月份,朝廷完成了兵力布置,你我就能率军回去了。”

“这样啊。”

听到熊廷弼的解释,张名世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这就是一个侧重点的问题了。

是出兵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还是钝刀子割肉,一点儿一点儿慢慢来。

以张名世观察朝廷现在动兵的节奏,他倾向于后者。

因为皇帝是个喜欢稳的人。(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1800/118614801.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