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保甲法
推荐阅读:踹掉渣爹,豪门千金拿稳逆袭剧本 都星际时代了谁还谈恋爱啊 我在综武开酒馆的日子 起猛了,相亲看见前女友坐对面了 遮天之太上仙体 你这知识太禁忌了 仙侣情缘之蝶晓月 大胖狸子很担心你,出手帮你变强 长生修仙:从三代同堂开始 我在千叶的修仙除灵日常
“这怎么总是将南直隶的人往辽东送。”
看着辽东黜置使孙承宗给自己的行文,熊廷弼惊奇的挠着自己的脑袋。
这可真是李梅炸东京,遍地都是老熟人了。
名录上很多的地名和姓氏组合起来,都让熊廷弼直呼眼熟。
这很多都是他在南京学政任上,主持学生读《性理大全》时,跑到他官衙里来理论的人,就比如这苏、李、冯、芮诸姓之人。
尤其是这个姓芮的,更是被他给打死个生员。
对于自己第一次回家闲住的原因,熊廷弼那自然是记的再是清楚不过。
“回侯爷。”
看了一眼满脸都是幸灾乐祸表情的熊廷弼,柴国栋无奈的开口道。
“孙使君的意思是,这些人中有不少人都是识字的,看后军都督府需不需要一些军中小吏。”
“他都不要的玩意儿我怎么会要。”
听到柴国栋的话,熊廷弼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都送到各个屯田卫所伐木去,这辽东的密林太多,很是缺人砍伐。”
“是。”
听到熊廷弼的话,柴国栋当即点了点头,熊廷弼的回答是一点儿都不出他的预料。
这从南直隶往辽东送的流放犯,近一年来已经不知道送了多少,全都被派去砍大树了。
“侯爷。”
就在这个时候,张名世手中拿着一道公文从外面走了进来。
“广宁兵马使孙传庭兵报,他在顺和城已经半月,那林丹汗依旧不愿离去,请求都督府派兵策应。”
“你带人走一遭吧。”
听到张名世的话,熊廷弼点了点头,从桌上拿起一份早已准备好的行文递给了张名世。
“率军出塞后,到顺平城(内喀尔喀)之侧扎营,防备敌来攻,守好粮道即可,勿要擅启边衅。”
“啊,这。。。”
听到熊廷弼的话,张名世的脸顿时就苦了下来。
现在熊廷弼正调集辽东各地兵力集结,等候进山清缴建奴,这个时候让他带兵去内喀尔喀,那不就说明接下来就没了他和手下南兵营的出场机会?
没了出场机会哪来的斩获,没有斩获就没有军功,没有军功哪来的封侯拜将?
“让你去你就去,这是军令!”
看了眼张名世,熊廷弼怒斥出声。
这张名世是他从刑部大狱中捞出来的,算是他的心腹。
让张名世给他守住身侧,他才能将精力都放在指挥士卒进山清缴。
“末将领命。”
看到了熊廷弼双目中的坚毅,张名世无奈之下,只能拱手应下。
看着张名世领命而去,熊廷弼的目光又重新回到了眼前的舆图之上。
他在等,等一场大雪。
茫茫群山之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女真人很是难寻。
而一旦这林海雪原之上来上一场大雪,那这女真人他就跑不掉了,顺着尾巴,一步一步的追上去,就能将他们都按死在这密林之中。
在身前的舆图上又是一阵涂涂画画,对早已标记好的各军出塞路数进行了一阵筹算后,熊廷弼披上大氅,来到了一墙之隔的辽东黜置使衙门。
是的,辽东黜置使衙门的治所也从原来的辽阳搬到现在的沈阳。
“五月之初,我就让准备的棉衣棉袍,准备的如何了?”
一见到孙承宗,熊廷弼就迫不及待的开口问道。
“棉花已经送到了,如今辽东各府县,正在组织人手进行生产加工。”
“十一月前,应该可以准备出十四万件棉被,三十万件棉服,存于各府库之中。”
在自己的桌上一阵翻找,孙承宗将一本账册递给了熊廷弼。
“这个杨嗣昌是个有本事的人啊,我听说山东黜置使袁可立说,他将今年山东产的所有棉花都给买下送到了辽东来。”
说着,孙承宗仿佛是想到了什么,摇头失笑道。
“袁使君说,今年很多山东人身上穿着的棉袍,都得等江苏棉北上才能换了。”
“哦?他这是怎么做到的?”
听到孙承宗的话,熊廷弼颇为不解的看着对方问道。
能够将一省的棉花都给收购上来,大明什么时候有这么高的行政效率了?
“内务府搞的,叫什么。。。”
歪头思索了一下后,孙承宗开口解释道。
“叫什么统购统销。”
“陛下圣旨,北直隶、山东、河北、辽东四道,所有的粮商、布商都要接受内务府太监的统筹管理。”
“内务府下令后,整个山东布商收购到的棉麻,没有在山东销售,都被杨嗣昌送到来了辽东。”
“。。。陛下的办法。。。真好。”
听完了孙承宗的解释,熊廷弼好一会儿后,才开口恭惟了一声。
“是啊,真好。”
对于统购统销背后的事情知道更多的孙承宗点了点头,心中却是有些想法。
现在辽东的布商、粮商都要听从内务府商总太监的统筹。
山东道的商总太监在接到命令后,会让山东道的粮商、布商的进行统一收购,虽然可能有商人会阳奉阴违,但大多数的商人还是会选择听内务府的话,将自己收购到的大多数物资以平价出售给内务府。
而内务府得到这批物资后,会将之交由辽东转运司运输到辽东,在娘娘宫下了船后,早已等候在娘娘宫商总太监会以辽东的“平价”销售给了辽东的布商,再由这些布商将棉花分销到辽东民间。
在赚钱这件事情上,皇帝是很有想法的。
粮、布两种物资,如今生产、运输、销售都由朝廷进行统一管理,对于辽东黜置使衙门很有帮助。
就当孙承宗给熊廷弼汇报关于冬季熊廷弼进山请教女真的物资准备时。
京城,西苑之中。
带着一群商人,王末正在给朱由校汇报半年来的成就。
“皇爷,如今兴旺银号今年已经有存银有两千余万两,大部分都来自朝廷的各个商会,这个是常数,存银最多之时,甚至超过了三千万两。”
“如今,北直隶、河北道、辽东道、山东道的大小粮商、布商都已经加入了各道商会,接受内务府的统筹,现在可以调动的存粮食,超过了九百余万石。”
“龙通船行那边,现在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今岁包括漕运在内,盈利超过八十万枚银币。”
“现在,内务府已经派遣了大量商人南下,待到稳定下来后,可调动的物资就可更多。”
听着王末念着手中的汇总报告,朱由校翻看着眼前的账本。
虽然是王末在汇报,但真正的主事人却是杨成秀,这人的能力是很强的,龙兴银号这个造血池,宫中商会的联络,诸般用处让他发挥的淋漓尽致。
河北、山东、北直隶、辽东的粮商、布商被他治的服服帖帖,一个个乖乖听命,将手中的物资供给朝廷调用。
啥?不听话?
东厂缇骑警告。
经商是为了赚钱,宫里只是打压了其间的利益,还是给他们留了一口饭吃的。
尤其在如今朝廷强制打压结社行为的情况下,那些个商人加入时更是踊跃。
听完了王末等人的汇报,朱由校令人给了些赏赐,就让人送他们离开。
手中拿着王末汇报的账本,朱由校的手指在上面敲动。
全国物资的调配权,这是一柄利剑。
赵宋之时,这柄利剑是掌握在朝廷的手中。
赵宋之后,立国之前,就没有国家再掌握过这柄利剑。
现在他只是重新铸造出了这柄利剑的剑坯,但也已经表现出了他的威力,凭借四道粮食调配权,他就不怕南直隶那边的民乱威胁。
“皇爷,毕阁老的奏本。”
就当朱由校翻看着账本之时,刘时敏手中捧着一道奏章,急匆匆的进了御书房。
接过奏本看了第一眼,朱由校的眼皮子就是一阵跳动。
封面上写着三个字:株连法。
搞株连这种事情,虽然朱由校自己是没少搞,但却保证着一个度,不然容易造成官民恐慌。
诛首恶,流从犯。
从天启年间开始,为什么官员动辄乞归,崇祯那种杀官当杀鸡且不说,光是熊廷弼被传首九边,就足够吓人了。
翻开了毕自严的奏本,朱由校皱着的眉头渐渐松开。
毕自严这所谓的株连,类似于王安石的保甲,想要重新构建难治各地的基层组织,令各地农村住户,不论主户或客户,每十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农闲时集合保丁,进行军训夜间轮差巡查,维持安宁。
其中还有严厉的部分,就是株连法的精要:旦有涉及动乱,一丁有错,一家入罪一家有罪,一保担责,以此类推。
而这套株连的后果,没有杀人,只有流放,而流放地就是如今大明的那个大号监狱——辽东。
看着毕自严的奏本,朱由校的眉头微皱。
制度规定的再好,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关键还是在人。
现在的南直隶新设两道,正是民情汹涌,这要是让群贪官污吏,乃至于庸吏去做,恐怕会闹出更大的乱子。
提笔在毕自严的奏本上写了一些注意官员能力的批语后,朱由校犹觉不够。
勾掉奏本封面上的【株连法】,写上个【保甲法】后,朱由校才将之放回了托盘之中。
“手段不够狠,是收拾不了江南的。”
看着刘时敏要去将毕自言的奏本八百里加急给发回去,朱由校心中喃喃自语了一句。
苏州府,张府。
手中端着一杯茶水细细的品着,张辅之满脸的惬意。
“老爷,门外有士子求见。”
就当张辅之品的上头之时,有管家进来禀报道。
“谁啊?”
闻言,张辅之皱了皱眉头,不快的问到。
“是曾、王、侯几家的小辈,来请五少爷外出游学。”
“让他们进来,再去将老五叫来。”
转头淡淡的看了管家一眼,顿了好一会儿后,张辅之才开口到。
很快,来拜访的几个士子就被带到了张辅之面前,而张溥也被叫来。
“叔父。”
转头看了眼自己的几个好友,张溥对着张辅之抬手躬身问候了一句。
到底是做过朝廷大员的人,张辅之即便是老了,但在几个年轻小辈的面前,却是浑身威严。
“朝廷新政,严禁士子狎妓宿娼。”
又喝了一口,张辅之放下手中的茶杯,看着在场众人道。
“今日你跟随他们外出游学,你要去就去,能不回来就不回来。”
“?!”
听到张辅之的话,张溥第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思索了好一会儿后,才明白张辅之的意思。
今天跟着这几人出了张府门,今后就不是张家人了。
转头看了几个好友一眼,见他们也是脸上惶恐,不像是惹怒了张辅之的样子,张溥抬手躬身向张辅之道。
“还望叔父赐教。”
瞥了张辅一眼,张辅之叹了口气。
“昨日午时,毕自严行钦差令,调南京操江军两万至凤阳作训,中军都督府五千兵马入驻南京,虎骧卫移驻松江。”
“钦差行辕传出的消息,吏部尚书周应秋已经南下,要定奸人碑,顾宪成等人,俱在其上。原内阁首辅叶向高,翰林大学士韩爌、周嘉谟,内阁辅臣刘一燝,不管在职去职,都要被清算,奏本已经上去了。”
听到张辅之的话,张溥的双眼猛的瞪圆。
侯峒曾,也就是那个被陆文昭移一脚给踹死的侯歧曾的兄弟,大声的道。
“朝廷查抄东林书院已致江南沸反盈天,现在怎么还敢!”
“老爷,不好了,胡巡抚,胡巡抚被杀了!”
就在侯峒曾话音落下,一个下人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看着张辅之,声音惊恐的道。
“应天巡抚胡应台,被判了死罪,已经斩立决了!还有,郑相公已经被锦衣卫抓进了镇抚司狱!”
在南直隶地界上,能被称为郑相公的人,只有应天府丞郑璧!
“什么罪名?”
闻言,张辅之的眉头一跳,冷声问道。
“胡巡抚是知情不报,托庇叛逆,养民不利。”
闻言,那家丁连忙道。
“而郑相公是侵占民田,抗旨不尊,串联罢市。”
听到家丁的话,张辅之的老脸动了动,双眼中满是精光。
毕自严给开出的罪名,放在如今大明的官员身上,若是挨个儿往过砍,恐怕都有冤枉的。
稍微有点儿脑子的人此刻都明白,这是毕自严给某些人的警告了!
而且可能还是最后的!
毕自严敢用这种罪名杀人,这就是拼着官儿不做了,也要收拾他们!(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1800/118614840.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