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应对
推荐阅读:柯南里的除灵侦探 斗罗:龙王之霍雨浩活在万年后 游戏开始了,这次绝对没BUG 红楼晓梦 科技入侵现代 不能开高达那我还参什么军! 诸界龙劫 人在皇宫:从升级化骨绵掌开始 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真乃人间太岁神
太原。
林如海命人紧急送来的消息。
蛮人攻陷了辽左,并带来许多细致的消息,此时山西官方都还没有收到相关邸报,更不提具体的过程。
王信知道林如海为什么这么看重。
辽东出了大事,那么朝廷就无法只盯着大同,无论是自己还是林如海他们,身上的压力都会减轻许多。
其实自己并不希望这样。
就像自己并不愿意走到今日的地步。
可事已至此,王信只能默默的听着。
“二月十五日蛮部拿下奉集堡,十六日大败沈阳军,三月十日往沈阳出发,十二日围沈阳,并派出数十骑隔濠侦探,了解沈阳城的布防,城里有军官冲出,杀死蛮骑四人,余者退回,蛮人小败。
“十六日。”
“城里总兵何思贤认为可以大杀蛮人威风,于是带着千余家丁出城迎战,结果落入蛮人大军的包围。因为蛮人骑兵追得紧,何思贤从东门退到西门,仍然没有机会回城,终于中了几十箭矢后坠马而死。”
说话的人,此刻露出惋惜,满脸的感慨。
王信也听得无语。
继续听下去,越听越感到牙酸。
那人也无语道:“西门那边的总兵尤师公好心前往营救,却没有留意到形势危险,结果出城后就回不去了,同样被蛮人骑兵团团围住,最后被射杀而亡,两部精兵在城外被灭杀,沈阳本就缺兵,又接连失去这两部精锐,结果连三日都没有撑到,被蛮部给攻下了。”
“这还不是最可笑的。”那人不知道如何形容,“辽阳的援军也出发了,结果沈阳已经陷落,又被半道而击之。”
“也太多巧合了吧。”
赵雍感觉像听天书似的,立马说道:“其中有问题。”
王信点了点头。
巧合太多了,那就不是巧合。
不过具体的隐秘,恐怕外人就不得而知,秘密埋藏于历史的长河。
其实战争有输赢,并不值得悲愤。
可听完蛮族打了胜仗后的所作所为,王信压不住怒火,“我这边上下辛辛苦苦数年,挽救了几十万灾民,结果倒好,辽东那边一遭就屠戮掉。”
几十万人啊。
以蛮族的作风,王信不得不确定,恐怕辽东三四百万辽民,如果长期落入蛮部手里,恐怕最后十不存一,还能有几十万人都不容易。
而且这几十万人还必须要依附蛮部,给蛮部当奴才,立下无数的战功和苦功,才有活的资格。
虽然节帅的言论令人感同身受,可赵雍并不太能理解节帅身上那压不住的怒火,从来没有见过节帅如此失态,不由劝慰:“节帅息怒。”
“我不息怒又能如何。”王信自嘲。
总不能从大同打过去。
就算自己抛家舍业,下面的人能愿意?
更不提京城会相信。
恐怕京城更认为自己是造反,借着抗击蛮人的名义,实则要攻打京城,绝对会在沿途死守,结果蛮人没打到,自己先与朝廷军二虎相争起来。
“回大同。”
朝廷实在太不给力了,新皇帝亲政后,还不如太上皇当政的时期,目前看来,皇帝没有稳住局势的能力,随着太上皇的驾崩,大周的形势不但没有回转,反而加速了下滑。
印证红楼原文的末世预言,可以确定大周要不了多久会亡国。
但应该不至于亡于蛮族吧?
这个时空的蛮族还没有崛起努尔哈赤似的人物,倒是因为东平郡王的原因,蛮族各部保持了一定的联动,所以取而代之的是东平郡王?
不过棋子也能变成棋手。
万一东平郡王玩砸了,被棋子给掀翻,蛮族因为东平郡王的原因,从另外的方式崛起也不是没有可能。
或者陕西的流民军最后赢了?
无论哪种原因,王信决定不再等待,加快自己的步伐。
拿下山西。
拿下山西不是目的,通过拿下山西全境,加快对自身的改革,与各方势力争抢时间,在灾难扩大化之前,率先脱颖而出,通过实力压下各方。
虽然番薯的推广还需要时间,但是粮菜行的推广,加上自产自救的方式,是可以解决大部分的灾情。
得知后,赵雍大喜。
随着大同镇的实力扩展到今日的地步,与朝廷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不光节帅没有退路,大家也没有退路。
谁甘愿放弃现在的一切?
很快,节度府又动了起来。
太原。
提督府。
“节度府衙门。”
门口挂了个新招牌。
几名穿着军服的老兵在街道上慢慢走过去,盯着节度府的大门看了又看,面色露出彷徨。
“嘚嘚嘚。”
一行人骑着马过来,经过几名士兵身边的时候突然停下。
几名士兵年纪都不小。
最年轻的也四十几岁,满脸的皱纹,他们吓了一跳。
“有什么事吗?”
“我我们是退役的老兵”有个人鼓起勇气,说了半截话后,后面的话不知道如何说下去,
王信恍然大悟。
“走,我带你们进去。”
既然如此,那几名士兵露出欣喜,只当遇到好将领。
王信身后的亲兵们一脸古怪。
“哦,原来的参将是姚宝善啊。”王信随意的问道,突然又问:“节度府说给你们退役的士兵会安排工作,安排的工作难道不满意?”
“不是。”
老兵连连摆手,“倒也不是不满意,只是我们不想留在大同,想要回老家,所以才来询问,能不能帮忙找个在老家的差事。”
王信一脸为难。
大同有这么多商行,不代表别处有。
“恐怕有点难办,不过不要紧,你们先告诉办事处,在他们那里登记,既然登记了,总会有人去想想办法,真做不到的话,大家在一起商量下怎么办。”
几名老兵无话可说。
“哗啦!”
门口守兵立正,纹丝不动。
几名老兵愣了愣。
看样子带着他们进来的将领来头不小。
“节帅!”
进了节度府后,有名吏员恭敬的打招呼,王信微微颔首。
几名老兵惊呆了。
其中一人甚至吓的跪倒在地上。
“不用如此。”王信笑了笑,“你带他们去吧。”指了指一名亲卫,然后向这几名老兵点了点头,打完了招呼后才离开。
一行人愣在原地,亲卫也没有催促。
“可惜我们老了。”
良久。
有人惋惜道。
“走吧。”亲卫笑道。
众人这才恢复行动。
王信来到大堂。
不久,得到节帅回来的消息,严中正等人赶了过来。
各自都比较忙。
挤着时间。
“退役的三万四千多名士兵,抽查了一成,满意率高达八九成,并且已经向退役士兵们普及,如果实在不满意的,可以回到节度府申请找工作。”
严中正也瘦了。
节度府的所有人都瘦了。
王信露出满意的眼神。
大同军原本有十八营,八个甲等营,十个人乙等营。
如今吸收三万太原军精锐,新增十个乙等营,原来的两个乙等营升格为甲等营。
全军合计二十八营,十个甲等营,十八个乙等营的规模。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退役士兵如何安顿。
只要有足够的就业岗位,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这就是经济的重要性。
大同重视商业,以人为本,所以商业发达,内需旺盛,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
“关外的问题不大,留下两万军队可以维持目前局势,陕西那边自顾不暇,军队要应付流民军,听说形势并不好,所以我们可以只留下三营。”
先内后外。
安顿好内部,才能集中全力对外。
太原军的大患解除,整个山西都没有足够威胁大同军的势力,陕西又自顾不暇,关外也逐渐消停,那么需要应付三个方向。
一个是南边的河南,一个是东北边的宣府,最后东边的真宝定方向。
河南没有边军,只有少部分的营兵,最多发挥牵制大同军的作用,再加上还有山西南部的缓冲,所以不是很急迫,也是大同拿下太原后,各方比较稳定的原因。
实力不足,除了眼睁睁的看着还能怎么办。
剩下一个宣府,同属于九边军镇,一个京畿的真定府与保定府。
真定府与保定府的威胁很大,但是有个机会可以利用,那边的平安节度使丁源与荣国府大房关系莫逆,属于铁杆盟友的那种。
不过需要利用荣国府大房,也不知道林如海与贾政能不能搞定贾赦。
就算搞不定,朝廷也会猜忌,不会把希望放在平安节度使的身上,反而还要地方。
也就是说只要丁源还担任平安节度府的位置,对自己就是最有利的。
那么真正的威胁来自于宣府。
关外留下两万军队,太原留下一万五千大军,太行山脉各处合计一万大军,大同合计一万五千大军,最后是天成城留下两万五千大军,也是军队数量最多的。
宣府大概有近四万兵。
所以两万五千兵力足够用,但也只是足够用。
这就是大同目前的现状。
虽然发展势头迅猛,但是底蕴太薄,更在天灾人祸之下,仿佛在与时间赛跑。
这是原本的形势。
如今随着蛮族攻陷辽左,朝廷必然严阵以待,不会轻易让京营离开。
但这也说不准。
万一朝廷就是要先消灭自己,赌蛮族不会入关,毕竟辽西还有个东平郡王,他大概的计划,应该是他来收复辽左。
辽左经过蛮族的洗劫,再被东平郡王收复。
老百姓还得感激他。
在收复辽左的过程里,从上到下都变成了东平郡王的人,那么整个辽东自然也就彻底成为了东平郡王的地盘,加上偌大的努尔干,还有朵颜等地区,虽然不至于有大辽的地盘,但其控制的范围包括大辽核心区域。
每个人都有野心,但是东平郡王的手段太过卑劣。
王信无法接受。
但也只能受着,想要改变局势,争取挽回更多辽民的安危,那就只能尽快的发展起来。
可其中的差距实在有些大,王信有些信心不足。
不过就算如此,也不打算放弃。
自己放弃了,几百万辽民怎么办?
无论什么原因都得救啊。
巡抚衙门内院。
“老爷。”
管家担心道:“节度使大人又回到了太原,回来的挺突然,老爷要不要去拜访节度使大人?”
“我谁也不见。”
陶鏴看着书,闻言脑袋摇成拨浪鼓似的,然后骂道:“你个老砍头,心思掉到钱眼里,尽出瞎主意。”
管家不敢多言。
自从大同军入城后,老爷一概不问外事,衙门里的事也不敢,全由大同军做主。
老爷没有了权力,谁还来巴结自己。
不过这回管家有些委屈,自己是真为老爷着想,总得熬到能回老家的时候,别把脑袋掉到这太原了。
管家无奈离去。
突然又折返。
“你怎么又回来了。”陶鏴不耐烦。
大同军在太原改革,许多人私下来找自己,陶鏴才不愿意沾染,非常有自知之明。
“节度使大人来拜访老爷了。”
管家面色复杂道。
陶鏴哑然。
虽然极不情愿见王信,但也不敢不见。
死在王信手里的官员不下百人。
如此残酷,史书里必然狠狠的记他一笔,可自己不想丢掉性命啊,陶鏴整理了衣冠,连忙去前厅见王信。
王信见到陶鏴,经过一番寒暄后。
“山西各地私卡遍地,严重阻碍商道,是非常严重的损公肥私的行为,决不允许这样的现象存在,巡抚衙门应该下令,彻底杜绝此类现象。”
果然是无事不登三宝殿,陶鏴苦笑道:“此事非一张空文可以制止。”
各地设立私卡由来已久。
衙门里的花销越来越大,最先征收的是各类苛捐杂税,后来苛捐杂税也不够用了,这时候开始在到了路上设卡,向商队收取过路费。
陶鏴怕王信不清楚,解释道:“没有这些过路费,各地的衙门无法维持,节度大人之所以留着老夫,不也是希望山西还有个巡抚衙门可以调度各方,同样的道理,如果各地的衙门维持不住,总不能一个个去面对百姓吧。”
王信不置可否,冷哼道:“道理不错,可这些钱只怕最后还是没有落到衙门里。”
“历来如此。”
陶鏴如实道,至于王信听不听,他也不管了。
此人的态度,王信大概能猜到。
不过此人是山西巡抚,他的身份实在是值钱,自己的确需要此人,如果此人能配合,那么效果不下于一万精锐大军。
“辽左失陷了。”
王信微微透露。
不光是告诉陶鏴,自己在朝廷关系比他大,此人是个聪明人,能听懂其中的道理,辽左失陷引发的后果很大,绝不是单一事件。
果然。
陶鏴变色。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3164/76782.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