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红楼兵圣 > 第434章 事变

第434章 事变


京城。

    贾府。

    贾政从衙门里回来,谁都看出老爷压抑着愤怒,每个人大气不敢粗,小心翼翼的伺候贾政,贾政沉着脸一路来到自己的书房。

    周瑞端着茶盘,脚步无声,十分谨慎的走进来。

    茶杯放到茶桌上发出的声音极小。

    “哗啦!”

    周瑞吓得跪倒在地,门口外的小厮们连头也不敢回,身体紧张的绷着。

    “老爷。”周瑞脸色苍白,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老爷很少对他们下人发脾气。

    偶尔有不快的时候,但是很少见今日的情形。

    贾政恨恨的坐在案几后的椅子上,沉思了片刻,终于开口道:“三丫头在哪里?”

    “小的这就命人去找。”

    周瑞连忙安排。

    请了自己的媳妇赶紧去找,周瑞家的看到自己丈夫如此神情,得知后更不敢怠慢,先往老太太屋里赶去,果然在这里见到探春。

    “老爷为什么急着见探春丫头?”

    贾母感受到奇怪。

    周瑞家的苦笑道:“老爷不知为何发火,神情格外吓人,三姑娘还是赶紧跟我去吧,免得老爷生气。”

    众人都看向探春,探春脸色惊疑,很快恢复镇定起身,打算跟着周瑞家的前去。

    李纨低着头话都不敢说。

    王熙凤也没有插话。

    迎春已经嫁人,惜春虽然担心姐姐,但是绝不敢出头。

    贾母叹了口气,“三丫头尽管去,我随后就来。”

    探春离开后,一路上没有多言。

    倒是周瑞家的说了几句。

    “老爷。”

    一路进了贾政的书房,探春向父亲行礼。

    “坐吧。”

    令人意外,贾政并没有向探春发脾气,反而眼神复杂的看着自己的这个女儿。

    比起她的母亲更加出色。

    不光是容颜,更有那份气度。

    想起赵姨娘,贾政心里更加悲伤,自己这辈子太亏欠她了,下定了决心,贾政认真看向探春。

    “王信野心已经控制不住,此人已成朝廷大患,竟然敢攻打太原,此事按不下去,不光震惊了朝廷,连皇上也气的说不出话来。”

    贾政叹了口气,到了王信的地步,离位极人臣还有多远?何况他才三十五岁。

    明明什么都不需要做。

    他要搞新的四大家,事已至此,林如海没有反对,自己也不打算反对。

    他不是独臣。

    他是带着一帮势力,朝廷有根基的大佬。

    什么都不用做,一切该有的都会有,偏偏他要掀桌子,贾政实在无法理解,虽然林如海说是为了百姓,并不是不让对百姓,可至于做到这一步么?

    贾政不再犹豫,“你嫁给他,最后必然被他牵连,谋反大罪的话,家里也保不了你,所以你和王信的婚事,为父可以再改。”

    其余同僚都不同意。

    舍出去一个女儿,万一王信又渡过去了呢。

    就算王信失败了,也不过是一个庶女。

    这买卖太划算了。

    林如海也犹豫。

    这匹夫真气人,换成是他女儿,他早就跳起来了。

    难道自己就不如他了?

    不过贾政也知道,自家与王信的婚约不光是两家人的事,而是关乎整个圈子的重大决策,已经变了两次,常言事不过三,没有再变的道理。

    王信现在最为需要他们的支持,此时又来毁约,那就不是一拍两散,而是变成了仇人。

    所以很多人不同意。

    就算要分清界限,舍出去一个庶女,当做泼出去的水好了。

    贾政不服,气道:“为父今天豁出去了。”

    听到父亲的话,探春从迷茫到清醒,再听到最后,看到父亲的神色,探春颇为平静,反倒是影响了贾政,贾政逐渐平息,等待女儿的决定。

    “朝廷决定要对付他了吗?”

    “虽然还没有决定,但是满堂公愤,你可不知道王信在大同那边的做法。”贾政痛心疾首,把王信在大同如何查抄,如何手段狠辣等说了几句。

    探春心里一动,已经有了主意。

    “常言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我虽然是庶出,却是父亲的女儿,绝不会辱没父亲的名声,无论王信未来如何,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罢了。”

    此话一出,贾政大为感动。

    又内心羞愧。

    不光是愧对赵姨娘,更觉得自己愧对女儿啊。

    “你还是好好想一想,不要轻易做决定。”贾政此时认真道:“等皇上理顺朝堂,满堂诸公没有人能容得下王信,特别是他在大同的倒行逆施,很多人都不会支持他。”

    探春点了点头。

    “薛家的祖业,哪怕是王信也染指不了,更何况分给外人。”

    薛蟠满身酒气。

    几名丫鬟鼓起勇气挡在宝钗身前,虽然一步不让,但紧张的发抖,根本挡不住薛蟠。

    薛蟠眼里没有在乎这几名丫头,不耐烦的挥手:“你们都出去,我有机密的事和妹妹说,容不得你们听到。”

    吩咐完后,见几名丫头竟然敢不听自己的话,薛蟠大怒。

    二十五岁不再是十七八岁的小年轻。

    很多以往会彷徨的事,如今都觉得是小事,常常为之感到可笑,眼里对几名丫鬟露出杀意。

    “你们出去吧。”

    宝钗不忍自己的丫鬟们跟着受过,主动说出来。

    人心是相互的。

    几名丫鬟担心的看着宝钗,宝钗笑道:“哥哥不会害我的。”

    “这话说的。”薛蟠藐视丫鬟们一眼,嘲讽道:“原来你们担心这啊,这是你们能够担心的。”

    宝钗不再多言。

    几名丫鬟不敢停留,无奈离开。

    “我去找太太。”有丫鬟聪明,刚离开就想的了主意。

    “你这几年收了不少人,连丫鬟们都一个个只听你的话。”薛蟠冷笑,柜上的管事掌柜们都变得不听话,言必提小姐,仿佛薛家由妹妹做主了。

    “路上遇到的灾民多,看到一些机灵的顺路也就收了。”

    宝钗回道。

    盯着妹妹,薛蟠眉头一皱,提醒道:“你已经是二十岁的大姑娘了,我们家的姑娘不嫁人留在家里,外面说起来不像话。”

    薛宝钗没有言语。

    如果哥哥要用婚事逼自己,自己的确没有别的法子,自古父母媒妁之言。

    “我知道你不愿意嫁人。”薛蟠没有强迫,惋惜道:“可惜了当初,王信的确是个好夫婿,奈何当初阴差阳错,如果你当年嫁去了王家,在家里相夫教子,何有今日的烦扰。”

    “不过。”

    薛蟠话锋一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此一时彼一时,王信昏了头,已捅了大篓子,恐怕不会有好下场。”

    “他不会有事。”

    宝钗知道哥哥指的哪件事。

    王信要拿下太原的消息,宝钗比他们都要早知道。

    薛蟠摇了摇头,妹妹终归是女儿家,“其实我一直跟妈妈说过,你留在家里无所谓,打理家里的生意也可以,当哥哥的从小疼你,没有长大了就不疼的理,可一件事你要搞清楚。”

    薛蟠一字一句道:“薛家的祖业绝不容许落入外人手里,哪怕烂也要烂在薛家。”

    宝钗没有作声。

    薛蟠冷冷的盯着宝钗,他实在无法理解,妹妹为何在这件事上如此执着,非要让他做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吗?

    “知道了。”

    宝钗终于开口,心里万般无奈。

    果然如王信所言。

    人心才是最难改变的。

    听到了妹妹的回答,薛蟠这才露出满意的态度,离开院子的时候,周围看了看。

    妹妹的确很聪慧,手段也了得。

    她又勤勉。

    其实柜上交给她打理真不错,奈何妹妹吃了王信的迷魂药。

    王信巴不得薛家的东西都便宜他。

    果然是女人头发长见识短。

    “爷,去唱春楼?”

    门口,长随们已经牵着马凑过来。

    薛蟠摇了摇头。

    敲打了妹妹,自己也要振作一番,亲自去柜上搭理,到了今日的地步,人心都偏向妹妹,自己要去敲打敲打,让下面的人都知道一个道理。

    薛家商号是薛家的。

    第二日。

    宝钗离开家里,乘坐马车去往自己的小院。

    “大爷昨日去呆了半日,说是今天一早过去,结果又去了别处,大概是不去柜上的。”马车里还坐了两名执事媳妇。

    才坚持了半日么。

    宝钗颇为无语。

    想起各家子弟,从自家到贾府,从贾府到别的家。

    所见各家子弟有几个甘愿做事的。

    更有那宝玉,敢在他面前谈实事,必然引起他厌恶,倒是颇有如今官场士林之风气,重虚名不耐实务。

    柜上的事早就有了安排。

    各自掌柜负责一方,短时间内没有什么问题。

    关键在大同。

    是时候做出决定。

    薛宝钗下了马车,决定了行程。

    不能任由哥哥拿捏自己,否则迟早变从祸事。

    月牙门两边是彩绘苏式游廊,廊柱缠着翠绿藤萝。

    当中一座卷棚顶轿厅,厅内设着硬木大理石面的长案,过了轿厅,便是两间清雅花厅,厅侧有小门通向庭院游廊。

    穿山游廊尽头砌着小小鹿苑。

    里面竟然还养着梅花鹿。

    这样的好精致谁不喜欢。

    “我对这里欢喜的不行,佩服的也不行,可最让我心服口服的。”白大家敬佩的看着薛宝钗,叹服道:“当数薛小姐的天赋。”

    学什么都强,学的又快。

    虽不至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也只差在时间上头。

    两人最近时日经常在一起,薛宝钗虽然端庄大气,却又能令人心生亲近,白大家越来越倾心,教的也越发卖力,大有把薛宝钗当做知己。

    更重要的是薛小姐没有瞧不起自己的出身,到了这般地步,如此的奇女子,白大家实在好奇,忍不住问道:“天下哪个男子才配得上薛小姐为他学戏腔呀。”

    “王信。”

    薛宝钗没有隐瞒。

    白大家愣住了,万没有想到薛小姐没有隐瞒自己,这份信任令她激动,也令她彻底死心塌地。

    可王信是谁?

    哦。

    大同节度使王信。

    慢着。

    “可是当年王家军的王将军?”白大家激动道。

    “是他。”

    白大家满意了。

    她没有见过王信,对王信也不了解,甚至都记不起王信节度使的事,虽然听说过,印象最深刻的要数扬州那边几地的民谣,百姓们还记得他。

    各种王将军的民谣在百姓们之间传唱,不但没有因为时间过去而削弱,反而越来越的人知道。

    薛宝钗眉眼间却又股愁容。

    自己算是决定赌了。

    任何事都没有绝对的胜算,商场如战场,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王信输了。

    那自己把薛家打理的再好也无用,可谓是满盘皆输。

    那么王信真的能继续胜利吗。

    虽然许多管事支持王信,蓝槐更是斩钉截铁的认为王信一定会赢,可事到临头,薛宝钗也内心恍惚。

    自己终归是个女儿家。

    心里压力巨大,可到了这样的关口,自己哪里还有退路。

    薛宝钗眼神逐渐坚定。

——

    “轰隆隆。”

    辽东。

    沈阳门户奉集堡。

    蛮人分八路劫掠此地,大肆奸淫虐杀百姓,无恶不作,杀光一切人口,劫掠走所有物资,最后放一把火烧掉,眼里没有把大周官兵当回事。

    守城总兵官李斌成实在无法忍耐。

    为了打击蛮人气焰,让蛮人收敛,派了两百骑兵出城。

    “此去恐怕回不来了。”

    李斌成端着酒碗,眼红的看着自己的兄弟们。

    两百家丁里谁不是自己的兄弟?

    “朝廷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道理不用头讲,兄弟们都知道。”有人爽朗的笑道。

    不看朝廷的面子,只看李头的情分。

    众人没有反对。

    喝完了送别酒,看到兄弟们离开城门,最后关起来的城门,李斌成心里在滴血。

    城外三十里。

    几名蛮骑送来了消息。

    “哈哈。”

    有名头戴周军头盔,一声大红战袍,比周军将领都要精良的蛮人首领大笑出声,“这李总兵不愧是沈阳良心啊,果然上当了。”

    随后,脸色一整,呵斥道:“出发。”

    身后是两千骑兵。

    两军相遇。

    李斌成的家丁们大惊,才出门就被包围了?难道是走漏了消息。

    “有内奸!”

    “死也要回去告诉李头。”

    有人满眼血丝。

    “嗖嗖嗖。”

    几轮箭雨下来,两百家丁只倒下十几人,可许多人的马中箭受伤,失去了行动能力,抱团聚在一起被蛮人骑兵围住,冲出去的人要杀回来,可敌人数量太多,根本挡不住。

    城里。

    李成斌关心的看着城外。

    兄弟们人少,绝对不能与蛮人硬碰硬,而是要让蛮人收敛,给百姓们争取时间,让援军未到之前,保护更多的百姓。

    “噗呲。”

    长刀从后透过前胸。

    李成斌低下头呆呆的看着刀尖。

    身边几名熟悉或者不熟悉的士兵,各个不敢看自己,然后艰难的回过头,认出了下手的是谁,同样是自己的手下,再一想到为了什么。

    李成斌面色大变,一脸绝望的失去了声息。

    奉集堡两千守军开门投降。

    蛮人入城杀光了其中一千多守军,随后扑向从沈阳赶来的援军,半道而击之,周军惨败。

    “蛮人犹如神助!”

    一名文官半夜中痛心疾首的向朝廷写奏疏告发。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3164/76783.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