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开春动手
推荐阅读:柯南里的除灵侦探 斗罗:龙王之霍雨浩活在万年后 游戏开始了,这次绝对没BUG 红楼晓梦 科技入侵现代 不能开高达那我还参什么军! 诸界龙劫 人在皇宫:从升级化骨绵掌开始 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真乃人间太岁神
林如海很清楚,文华殿里十几人的成分。
刘儒与陶杰等人,属于坚定的皇帝派,在太上皇的高压下数十年如一日的支持皇帝,包括张吉甫的京营改革,彻底架空陶杰这个戎政尚书。
这些人是吃了大苦头的,也是皇帝最信任的人。
然后是朱振杰、李成贤、李源这些身居高位,虽然属于太上皇的人,但对皇上依然尊重,所以权势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加强,目的是为了尽快稳定朝局,确定皇帝亲政的顺利。
不过这批人也不受皇帝信任,至少远不如前一批人。
另外是自己。
自己虽然属于皇帝的人,身后有以贾府为代表的勋贵势力,以及文官中遭受过失败,或者没有根基的群体为代表,如贾雨村与吴文华。
而后两者也需要依靠前者勋贵势力,所以根基依然是勋贵。
只不过多年下来,终于有了吴文华和贾雨村的出头,一个担任金陵兵部尚书,也就是大司马,一个出任广东巡抚,成为封疆大吏,下面还有一批职位更低的文官,
文官势力已经成型,甚至贾府的子弟也要陆续参加科举。
宁国府和荣国府大房不用指望,也没有做过这方面的计划,这两房子弟没有在科道上的,只有荣国府二房的宝玉和贾兰在科道上用功。
听说还有个庶子,读书上也天赋惊人。
不过林如海很确定,二房绝不会让这名庶子参加科举,甚至会阻扰此子读书,毕竟姐夫的夫人可不是好相与的。
自己妻子还活着的时候,多次向自己抱怨这位嫂子。
贾政其实能力不错,只是不愿意在官场上同流合污,否则看他培养儿子的结果即可,说明他还是有一套方法的,或者这家伙纯属血脉好?
生的儿子不提,连孙子都天赋惊人。
前半生为了贾府操劳,没想到后半生又要为王信操劳。
林如海苦笑。
王信不愿意自己去陕西,没有王信的支持,自己可没有带兵的本事,林如海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虽然对王信拒绝自己感到不满,但也没有恼怒。
事已至此,如果自己留在京城,那么手里掌握部分军权就极有必要。
否则如何在朝堂立足。
连大房都知道拉拢军队,无论什么派系和官职,只有能控制武将,掌握部分军权,才能在朝堂上立足脚跟,不然的话,说话的分量都没有。
林如海也想要控制王信,奈何王信势力太大,根本盖不住。
可也不会放任别人对付王信。
朝堂上哪里有道理可讲,只有利益可言。
林如海主动站出来,直接反对陶杰。
陶杰是皇帝的铁杆心腹,又身居戎政尚书多年,对京营依然保有影响力,也是皇帝对京营的主要抓手,面对这样的人物,林如海必须向皇帝亲口解释。
“皇上。”
林如海没有与陶杰多纠缠,直接向皇帝开口,“王信此人性格温润。”
“噗嗤。”
陶杰故意笑出声,讽刺道:“温顺到把朝廷的官员砍脑袋?”
“这是百姓们做的。”林如海断然否决,然后才承认道:“王信也脱不了关系,百姓们如何懂法,还不是他教给百姓们的。”
“皇上!”
林如海声音突然变大,“王信此举,说明他心里依然有朝廷啊,如今新朝已定,正是纳新除旧,新革故鼎之时,积弊革除不需要朝廷动一兵一卒,臣敢为他作保。”
“爱卿对王信如此有信心?”
顺正皇帝好奇道。
别的方面不敢说,但是对王信的话,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他绝不会霍乱天下,林如海相信自己没有看错人,坚定道:“臣对王信有信心。”
王信很难对付。
从第一次听到此人的名字,就有声音说此人百战百胜,从来没有战败过。
如今连老不死的都死了。
那老不死的都不喜欢王信,可王信不但活的越来越滋润,而且战绩依然惊人,至今没有过一败。
虽然不喜欢这个人,但是顺正皇帝也很清楚自身的实力。
京营未定,外地军权还未彻底收拢,各地藩镇又极为不稳,更重要是的朝廷缺钱,税赋成为了要命的问题。
如果能顺利收复王信,王信主动让出军权,受控于朝廷,那么朝廷利用王信去对付其他不听话的军头,那才是最好的结局。
顺正皇帝犹豫了。
“皇上!”
陶杰如何不知皇帝的软弱,连忙说道:“东平郡王作乱都不愿声张,而是去利用蛮人,所做之事尽推到蛮人身上,那王信可是名明目张胆。”
“他顶多是教唆百姓,越是如此,越说明王信不敢反对朝廷。”林如海也看出了皇帝的犹豫,不再畏惧陶杰,当仁不让的力争。
“东平郡王是郡王,百年的藩王,辽东百姓只知有东平郡王而不知朝廷,辽东又与内地只有辽西走廊相连,割据一方,终成朝廷大患。而王信不过是一节度使,大周节度使何其多也,明明可以不费一兵一卒收服他,成为皇上手里的利器,为何一定要把他逼到对面去?”
林如海故意恍然大悟,“难道戎政尚书还在记恨王信当年?”
京营改革。
王信虽然只是中级军官,但是在灭倭之事上立了大功,为张吉甫顺利改革京营打下了基础。
“你血口喷人!”陶杰终于领教了林如海的厉害,气急败坏的指责着林如海。
“诸爱卿!”
皇帝打断手下大臣们的争吵,头疼道:“你们都是朕的左膀右臂,商议归商议,如何能争吵起来,成何体统。”
“臣知罪!”
林如海拱手主动退让。
慢了一步的陶杰心里越发怅然,这林如海能在两派之间摇摆多年,这口舌上的厉害已经让自己领教过了。
幸亏他没有儿子。
否则两父子凭借这厉害的口舌,在朝廷上还不是横冲直撞,令人头疼不已。
对林如海的懂分寸,皇帝非常满意。
“此事再议吧。”皇帝露出笑容,“朕有一件事,请诸位爱卿斟酌。”
刘儒坐在椅子上,听到皇帝的话,半睁的眼睛连忙睁开,不知道皇帝又要做什么事。
“朕打算改年号。”
皇帝兴致勃勃,“年号我都想好了,就叫嘉隆。”
每当看到奏疏上的顺正二字,皇帝内心就极为屈辱,仿佛都在提醒自己这几十年是怎么过来的。
刘儒欲言又止,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
顺正的年号用了几十年,已经具备了大义,天下百姓有几个在意皇帝的心情?反而是已经接受顺正,顺正二字深入人心。
把顺正去掉,换成了新的年号,此举大为不妥。
奈何皇帝连私下商量都没有,直接拿了出来,说明皇帝不愿意有人反对啊。
“皇上圣明!”
林如海带头恭贺。
陶杰还在想如何开口反对,才能令皇帝改变主意,又让皇帝不生气。
皇帝亲征后对大臣们很和睦,实际上非常敏感。
一切还好,皇帝依赖大家,现在反而伴君如伴虎,话就不能乱说。
等听到林如海的话,陶杰心里恨不得骂娘。
离开了文华殿,陶杰在路上追到首辅。
“元辅大人,难道任由林如海指鹿为马?”陶杰语气不好,颇有埋怨刘儒在文华殿没有帮忙说话的意思。
“事情一件一件做,什么事情是必须要解决,什么事可以放一放。”
刘儒缓缓开口。
陶杰与自己虽然都是支持皇帝,曾经在太上皇的时候多次保持默契合作,可刘儒也清楚,太上皇不允许自己组建势力,所以陶杰并不是自己的人。
目前和他们的关系,更偏向于盟友。
陶杰迟疑:“元辅大人是说京营?”
“有些事不是没有看见,犹如陕西民变,各县告急,连官兵都被打败,虽然事情凶险到这般地步,可朝廷并没有余力去管,而是要把仅有的精力先解决自身存亡的问题。”
只要拿下了京营。
十八万大军在手,改革就是手到擒拿,理顺了地方,税赋就收的上来。
陶杰明白元辅的思路,担忧道:“难道眼看着王信在大同胡作非为,此人的实力不可小觑啊。”
“你先尽快整顿完京营。”
刘儒淡然道:“京营整改完,先把薛家给抄了嘛。”
陶杰惊呆了。
“其实贾府也应该抄,不过林如海还在,终归要看他的情面,不过宁国府可以动,至于荣国府大房,动不动可以到时再看。”
四王暂时动不了,勋贵难道也不能动。
如果贾府依然担任京营节度使,那么自然也是不能动的,不过贾府的节度使不是被王子腾搞没了么。
“这”陶杰有些跟不上思路。
“林如海不是要保王信吗,抄了薛家,王信会如何呢,听说薛家子弟打死过人,利用自家势力摆平,王信在大同不是这么做吗,怎么朝廷也这么做,他王信就受不了?”
陶杰赞叹不已,看来刘儒能坚持这么多年,原以为是太上皇故意留着,看来自己浅薄了。
刘儒还是有本事的。
“何时整改完京营?”刘儒更关心此事。
“朱伟很恭顺,在军权交付的事情上极为配合,有了他的态度,戎政衙门接管京营就顺利了很多,最近在督查,督查各级将领也是个吸收的过程。”
陶杰耐心汇报。
西军提督冯唐与勋贵们来往密切,算是中立派。
南北两军现在被忠顺亲王代管,这当然是不被允许的。
戎政衙门先从西军入手,有林如海的加入,很容易搞定冯唐,冯唐其实也需要这个借口,此人并不亲近勋贵,只是利用其来表明态度。
东军那边自不用提。
朱伟的影响力在东军没的说,朱伟虽然是太上皇的人,但此人与张吉甫极为不和,所以太上皇死后,他在张吉甫与皇帝之间很快做出了选择。
如今更是大力帮助皇帝收拢京营,这份功劳足以让他在新朝立足。
拿下东西二军,再对南北二军下手。
“就是担心忠顺亲王老人家的态度。”陶杰一脸忧虑。
刘儒皱着眉头,“他应该体贴皇帝。”
皇帝已经亲政了,最初的时候确实需要他帮忙控制军权,现在大势已定,如果是懂事的人,应该主动让出军权,而不是等着朝廷去动手。
陶杰摇了摇头:“恐怕他老人家不这么想。”
忠顺亲王是皇帝的亲叔叔。
皇帝整日把忠顺亲王挂在嘴上,虽然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可皇帝这么做,不就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
对付这等宗亲,引起宗室的敌意,人家可是世袭的,陶杰并不愿意,除非皇帝表明态度。
“如果忠顺亲王不反对,不超过三个月即可完成对京营的整改。”陶杰希望刘儒帮忙向皇帝说一说,让皇帝改变态度,他才好动手。
“三个月。”刘儒算了算日子,也就是明年一月。
那时候恐怕是嘉隆元年了。
如果隆庆元年正月,朝廷彻底把京营军权收回,那么也算是旗开得胜,得了个好兆头。
“知道了。”
刘儒应承了下来。
陶杰松了口气。
“薛家的商号遍布大江南北,要对薛家动手不容易啊。”
薛家之富,谁人不知。
既能剪除王信的羽翼,而且还是断了王信的财源,没有了薛家支持,王信的问题就大了,然后还能利用薛家的财富弥补朝廷的短缺。
“此事已经委托给了张文锦。”刘儒透露。
“张文锦!”
陶杰彻底服气。
此人已经是大同巡抚,接替冯庸的御史,对王信知根知底,也对薛家极为了解,而且此人担任金陵巡抚,由他来牵头,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
“林如海啊林如海。”陶杰大笑:“你就算巧舌如簧,咱们不和你辩又能如何。”
听到陶杰的笑声,刘儒心情也好了些。
陶杰性格直。
自己用的也放心。
“还得防备王信狗急跳墙。”陶杰笑完后,没有忘记正事,“虽然也希望林如海的担保是真的,可万一他看错人了呢,为了以防万一,还是要在宣府与太原布重兵。”
这些手腕都有去做。
不过一切都要等京营的事情解决。
“好好过个年吧,大家都消停些。”刘儒的手往袖子里缩了缩,人老了就怕冷。
陶杰不再多言。
明年开春就动手。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3164/76787.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