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从虎魔夜叉开始种魔长生 > 第360章 370分身将分身乏术

第360章 370分身将分身乏术


几个和尚的声音随风入耳,李存孝闻言只是莞尔一笑,脚步仍旧不停。

    这几日都已经习惯了。

    曾经身边的熟人,转眼变成主宰一方万人生死的大人物,这种冲击当然很大。

    但对于李存孝本人来说,此类“刮目相看”的戏码已经上演过很多次。

    衣锦还乡自然让人快慰,但眼下更重要的,却是和封王诏旨一同到来的另一项任命——中路行军道大总管。

    大太保,如今的秦王李思远,从同光改元后不久,便从河东出兵,自北线侵蚀河北道。

    等到大秦和辽国结为兄弟,辽主策应下,两者兵锋向南,侵入河南,对手是“银枪太师”杨师厚。

    三太保,如今的晋王李存旭,先攻山南道,随后与淮南杨化源达成默契,借助茅山和麻姑山牵制明尊,自南向北。

    而今明尊已经身死,只待将剩余的几位法王铲除,便可北上。

    而中路一线,直通梁国的旧都,徐州彭城,由“分身将”葛从周把守。

    李翼圣三路攻梁,不断蚕食侵吞,但凡朱全忠还有争霸之心,就必然要现身。

    否则失去肥沃中原,只剩临近东海的弹丸之地,还能供养多少兵马?

    没有兵马,争霸天下也就只是笑谈。

    因此,李存孝和李思远、李存旭三位行军道大总管,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可想而知。

    机遇往往伴随着风险,但对于李存孝而言,他不仅仅是宗师,还掌握了大宗师才能掌握的道场。

    对付葛从周这类宗师,不在话下。就算碰到朱全忠,哪怕打不过,也有把握逃得掉。

    按照李翼圣的旨意,明日就要出兵,其他太保昨夜便到了宋州。

    李存孝知道那些牙兵什么德性,因此只让他们城外等候调遣,不许进城扰民。

    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下马威。

    脚步不停,很快李存孝和李光义就到了康乐坊。

    因为龙甲军纪律严明,入城后干脆地将流氓帮派统统斩杀,城中秩序如今好了很多,人流也稍微多了些。

    “不过比起当年大哥带我来的时候,还是萧条许多。”

    “反倒是卑田院,比往年还要热闹,真是讽刺。”

    李光义看着眼前物是人非,忍不住感慨。

    眼前的卑田院比起记忆中大了不少,隔着墙壁也能听到一阵阵活泼的声音。

    李存孝还记得当初明教的奸细混入城中,到处拐走幼童,自己在契此的暗中安排下追查此事,那也是自己突破黄庭之后的第一战。

    而近些年战乱不断,白骨成堆,卑田院的孤儿也急剧增加。

    好在白香山对此多有关照,天鼓寺因为山门在外无险可守,迁移至城中后,也经常派年轻弟子来教导孩童。

    得益于此,净月师太一辈子的心血,才没有被血与火污染。

    “李师兄,您来了?”

    卑田院门口,一个年轻僧人快步迎上来。

    虽然面容更老成了些,但那种沉稳,或者说木木的感觉还是没变。

    “是明烛啊,住持他们已经到了?”

    李存孝一边走入卑田院,一边观察着前方的僧人,心中叹气。

    世道变迁,人心思变,天鼓寺的内门弟子和外门弟子,有不少都为了搏一搏功名,背门而出。

    德正无力阻拦,对此也只能默许。

    而明烛在师父走火入魔而死后,依旧选择留在动荡的宋州。

    李存孝几日前询问原因,明烛只是说,他要是走了,就无人给圆华扫墓,那就成了孤魂野鬼。

    ‘种魔武道的真形修炼法,还是风险太大。’

    ‘圆华师叔本来已经踏足第五境,但战乱连连,根本没有可以静心闭关的地方’

    ‘他又不愿走明教发泄魔性的路子,日积月累,自然容易走火入魔。’

    ‘如今我已经入主宋州,天鼓寺的德正住持的人品也值得信任,是否可以找个机会,在这里推广龙珠和新法?’

    思绪百转,在外只是十几息功夫。

    穿过孩子们读书的学堂,很快李存孝就见到了净月师太以及天鼓寺的一干高层。

    除了德正,达摩院首座道元、戒律院首座道清、药王院德聪和其弟子圆参同样在列。

    至于罗汉堂首座德明,却是躺在一张胡床上,双脚膝盖以下,空空荡荡,气色也不太好。

    “李师侄,你前日给我的那张丹方,实在精妙!我回去之后两日不眠,才窥得其妙,你看此处调候变化.”

    德聪一看到来人,立刻蹦到面前滔滔不绝,吓得一旁的两位首座上前扯住僧袍,低声怒道:

    “德聪师弟,不可无礼!李师侄李使君他”

    “无妨,各位都是我的长辈,不必拘束。德聪首座痴爱丹术,我亦知之,谈何冒犯。”

    德聪哼了一声,两位首座这才讪讪收手。

    战事之中,丹药尤其贵重,丹师更是稀少,梁国的人也懂得这个道理。

    所以药王院自德聪首座以下,大都安然无恙。

    但其他几院,或者应对妖魔,或者遭遇巨寇兵匪,都死伤不小。

    令李存孝感到欣慰的是,多年不见,德聪依然是那个纯粹之人,反而不像其他人那般,因为身份变化而变得生疏。

    “净月师太,别来无恙。”

    “李施主”,老尼起身行礼,僧帽下是盖不住的银丝,面容也肉眼可见地苍老。

    太平时节养育孤儿尚且艰难,更不用说战乱年月,纵使净月师太耗竭心力,卑田院中冻死饿死病死的孩子也不在少数。

    还是天鼓寺来了之后,有了德聪在,情况才好了一些。

    “都坐吧,今日来是有事与各位商议。”

    李存孝坚持之下,德正与他一同坐了上首。

    他开门见山道:

    “奉陛下旨意,明日我便要带兵出征。”

    “城中政务,依旧交由白刺史打理。”

    “至于卑田院,我的意思是要投入钱粮,扩大规模,吸收孤儿。”

    “针对不同年纪的孩子,派老师教授不同的内容,如算数、文法、匠造等等。”

    “不仅要让他们活,而且要给他们一技之长,如果有武学天赋出众的,也可以从军。”

    “这件事,由李光义代我全权处理。”

    说罢,李光义自然地从李存孝身后走出,笑着朝众人拱一拱手。

    “在下忝为宋王麾下司马兼典军,若是天鼓寺僧众有意从军,也可来找我。”

    说罢,便又退了回去,不再言语。

    净月师太倒是没什么意见。

    眼下的年月,孩子基本可以等同于负担,只要给一口饭就是菩萨心肠了。

    别说李存孝还愿意找人来教手艺,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儿一样的好事。

    当然,有所舍必有所求,这些孩子长大了,必然要为自己得到的馈赠付出忠诚。

    不过,忠于李存孝这样的人,难道是一件坏事吗?

    再说了,如今的形势摆在那里,就算想拒绝,也是做不到的。

    “大王有慈悲之心,贫尼在此替那些孤苦孩童谢过大王。”

    “师太德高望重,是我尊敬的长者,天鼓寺的各位也是如此。日后城中事务,还要你们多多帮衬。”

    李存孝满意一笑,之所以特意找人来商量,说白了还是看上德正、净月师太这些人在宋州的影响力。

    龙甲军再是纪律严明,要取信于民也得有一个过程。

    有人背书,则可以大大缩短这个时间,让此地快速转化为他的忠诚领土。

    “我看几位首座,都有伤在身,寺中可是缺少丹药?”

    李存孝感知了一番几人的气息,不等回答,伸手一抓,虚空之中,灵气从无形化为有形,如同漩涡般快速旋转。

    众人都被这一手惊得说不出话,德正更是心头一震。

    ‘对于天地灵气拿捏得这么轻松,果然,李存孝已经是宗师境界!’

    不出盏茶功夫,几枚丹药凝结成形,李存孝一挥手,天鼓寺众僧包括净月师太眼前都多了一颗丹药。

    “一点心意,献丑了。”

    众人面面相觑,虚空成丹的本事实在太唬人,短时间内竟然谁也没有反应过来,还是德聪第一个带头服了丹药,其他人这才一个接一个跟上。

    一时间,精纯的灵力在房间中逸散开来,效果最为明显的,却是净月师太和罗汉堂首座德明。

    前者满头银发肉眼可见地转黑,脸上皱纹都抚平不少;后者则是裤腿蠕动,两只新生的脚掌从裤子里长了出来。

    德正见此一幕,已经有些说不出话来。

    只能在心中开解自己,毕竟是丹道圣手太乙真人的徒弟,有此表现也实属正常才怪啊!

    虚空之中,化无为有,简直是罗汉神仙手段了!

    “住持,如今我王府中尚缺一长史,不知您是否有意?”

    李存孝笑眯眯地喝了一口茶,补充道:

    “当然,天鼓寺的事,我不会干涉。”

    “实在是人才难寻,您又是当打之年,出来做官,对宗门,对百姓,都是一件好事。”

    “李师侄都说到这份上了,我岂有拒绝之理。”

    德正思考了片刻,到底是没拒绝。

    眼看大秦就要收回中原,有熟人照拂,那自然是一件大好事。

    他心中也明白,这个王府长史的位置,其实只是相当于客卿供奉一类。

    毕竟李光义都兼着文武职分了,哪还有他插手的地方?

    不过是借他和天鼓寺的名望用一用罢了。

    相应地,李存孝也会为天鼓寺提供丹药,寺中弟子若是投军做官,也能得到关照。

    你有资源,我有人,合则两利。

    谈妥了这件事,李存孝没有久留,又去飞虎镖局看了一眼。

    自从他回到宋州,“飞虎镖局和宋王有旧”的消息便不胫而走,许多有心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此处。

    上次和镖局众人重逢欢聚之后,张力士曾经悄悄找到李存孝,委婉地表示自己对现在生活已经很满足,并不想受到太多关注。

    李存孝本来还想着提拔下故人,也在军中挂个闲职,但也明白老人的顾虑。

    人情这种东西,越用越少。张力士不愿用师徒情谊换取富贵,同时,也大概是厌倦了战乱纷争。

    如今镖局四周,都有龙甲军的精锐专门暗中保护,免得闲杂人等打扰了张力士一家的生活。

    李存孝来,也只是隐去身形,在天上看了一眼。

    嘱咐弟弟时不时来看望并留下一批丹药之后,他便径直出城,来到中路军大营,击鼓升帐。

    该说不说,河东藩镇出身的这些牙兵虽然凶残,但结阵操演并不敷衍,一刻钟内便已经集结完毕。

    看着校场里整齐肃杀的阵列,李存孝这才满意,转头看向点将台下的六位太保。

    李翼圣并不跟随大军出征,应该说,没人知道他现在在哪。

    李翼圣和朱全忠,现在就像是在捉迷藏,就看谁先发现对方。

    一旦其中某人身死,那么活下来的大宗师,将会直接决定这场战争的走向。

    而六位太保看着点将台上意气风发的李存孝,一个个也是心情复杂。

    曾几何时不被大家放在眼中的老十三,如今已经成为老大、老三之外的第三位封王,修为上更是以宗师战力碾压众人。

    就算当初再怎么看不顺眼,如今却不敢流露出半点小心思,生怕被李存孝抓住小辫子,杀鸡儆猴。

    不过这些人的担心纯粹多余,李存孝如今的心思都放在进攻徐州上,才懒得管他们。

    宗师境界摆在这,收拾几个七境武者,分分钟的事。

    李存孝自己带了一万四千军队,在宋州留下八千,驻守各地要道。

    六个太保麾下名义上各领一军,实则因为连番征战,都不足万人,加起来拢共五万左右。

    因为宗师的存在,攻城时大军压境未必有精兵好用。

    因此进入徐州之后,他直接将兵马分为三路,三面包围彭城,截断守军退路。

    他自己则带着四千御龙直和六千龙甲军,急行军直扑正面。

    沿途州县,看见大秦旗帜,几乎是望风而降,偶有顽抗,也很快被镇压。

    如此只用了七日,李存孝便已经来到彭城外十里处。

    安营扎寨,派出斥候打探,准备打一场硬仗,

    结果出人意料地是,此地守军已经先行撤离,人去楼空,只剩一堆老弱病残。

    在城中查探一番才知道,葛从周知道秦军要来,早就开始打包行李。

    李存孝和此人交过手,猜到对方大概率是有分身在外,一听到风吹草动,立刻开溜。

    “若是继续带军出动,人数众多,反而拖慢速度。”

    李存孝当机立断,带着一千能结阵飞行的应龙军先行,其余诸军随后。

    如此两日之后,终于发现了梁军经过的痕迹。

    第三日的中午,于一处山谷外,发现了梁军人马。

    一车车牛马上,赫然满载着金银和各种天材地宝。

    而领头的大将,双眼白多黑少,俨然便是葛从周!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3378/76838.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