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第493章 491:《时代》

第493章 491:《时代》


洛杉矶,九月的尾声。

    干燥的圣安娜风掠过城市,带来一丝内陆沙漠的灼热。

    《当幸福来敲门》北美票房突破4000万美元的消息,如同最后一块拼图,彻底夯实了王盛在好莱坞难以撼动的特殊地位。

    如果说《功夫足球》近亿美元的北美票房是令人瞠目的奇袭,《博物馆奇妙夜》全球超四亿的收益是商业巨制的煌煌成功,《电锯惊魂》以小博大的黑马奇迹是精准眼光的体现……

    那么这部《当幸福来敲门》在口碑与票房上的双丰收,则向好莱坞展示了他全面而可怕的掌控力——从极致商业到温情文艺,从东方奇幻到美国本土现实题材,他似乎无所不能,且每一次都精准地踩在了市场与时代的脉搏上。

    更不用说,他身后还有一个正在缓慢苏醒的、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以及他本人就是那个市场的主宰者之一。

    这种“内容创作+资本运作+市场掌控”的三位一体模式,在好莱坞的历史上也极为罕见。最成本的成功那位,直接搞出了针对他的“派拉蒙法案”。

    吴雨森在《风语者》票房惨败后已然式微,李安虽凭借《卧虎藏龙》享誉世界,但其创作路径更偏向作者化的艺术探索,且并未像王盛这般深度介入好莱坞的资本与工业体系核心。

    王盛,是独一无二的。

    因此,当那些嗅觉灵敏的美国重量级媒体想要深入解读这位横空出世的“东方奇迹”时,目光自然而然地投向了与新线影业关系相近、以深度人物报道和时代趋势分析见长的《时代》周刊。

    1993年,传媒巨头特纳广播公司收购了新线影业。

    1996年,时代华纳收购了特纳广播公司。通过这次交易,新线影业和它的“兄弟公司”城堡石娱乐公司一起被并入时代华纳集团。

    此时,华纳兄弟影业和新线影业在集团内部是平级的姊妹公司,都向集团总部汇报。

    新线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独立运营,拥有自己的开发、制作、营销和发行部门。

    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内部赛马的竞争者关系。谁输谁就要被对方吞并。

    直到2008年,由于新线出品的多部电影(如《黄金罗盘》)票房表现不佳,导致巨额亏损,AOL时代华纳决定对其进行重大重组。

    2008年2月,AOL时代华纳宣布将新线影业大幅缩减规模,将其整合进华纳兄弟娱乐公司。

    也就是说,《时代》周刊和新线影业是“堂兄弟”公司的关系。

    不过,新线影业和这位堂兄弟的关系一般,与新线影业合作密切的媒体,是《娱乐周刊》、《名利场》、《首映》、《好莱坞报道者》与《综艺》这些聚焦行业领域的媒体。

    新线影业无法影响《时代》周刊,《时代》周刊的知名度,也不需要新线影业为它牵线搭桥。

    在伯班克与迪士尼讨论下一步合作的王盛,收到了《时代》周刊的专访邀约,稍作思考,他接了下邀约。

    ……

    专访安排在九月末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地点就在王盛下榻的半岛酒店套房客厅。

    《时代》周刊派出了他们的资深文化评论员兼特约编辑,詹姆斯·曼,一位以深刻洞察力和犀利提问著称的老牌记者。

    他带着一名摄影师和一名助理,准时抵达。

    简单的寒暄后,专访在临窗的沙发区开始。洛杉矶的天际线在窗外铺展,阳光透过薄纱窗帘,在王盛平静的脸上投下柔和的光影。

    “王先生,”

    詹姆斯·曼打开录音笔,开门见山,“首先,祝贺《当幸福来敲门》取得的巨大成功。这似乎与您之前那些更……‘高概念’的商业作品截然不同。是什么促使您执导这样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时间点。”

    王盛身体微微后靠,姿态放松,目光深邃:“曼先生,电影对我来说,从来不只是生意,或者说不全是。它是一种沟通的语言,一种探索人性的工具。

    《当幸福来敲门》的故事内核——关于爱、责任、坚持和在逆境中守护尊严——是超越文化和国界的。我选择它,是因为它打动了我。至于时机,”

    他顿了顿,语气略带深意,“也许正因为当下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宏大叙事的挫败感,人们反而更需要回归到个体、回归到最基本的人伦情感中寻找力量和慰藉。”

    詹姆斯·曼飞快地记录着,追问道:“所以您认为,是这种‘情感需求’催生了影片的成功?而非单纯的电影技巧或明星效应?”

    “电影的成功永远是综合因素的结果。”王盛回答得滴水不漏,“故事是基础,表演是血肉,时机是土壤。我们只是恰好种下了一颗合适的种子,并遇到了适合它生长的季节。”

    “谈到表演,杰米·福克斯并非最初的首选。您坚持启用他,是否冒着巨大的风险?毕竟,威尔·史密斯似乎是更‘安全’的选项。”

    “风险始终存在。”王盛淡然一笑,“但我相信判断。杰米身上有一种被生活打磨过的质感,一种内在的韧性,这与克里斯·加德纳的角色高度契合。演员与角色的灵魂共振,远比名气大小更重要。结果证明,他的表演征服了观众。”

    詹姆斯·曼话锋一转,将话题引向了更广阔的维度:“让我们回顾一下您令人惊叹的好莱坞轨迹。《功夫足球》,一部香港喜剧,在北美斩获近亿美元;《博物馆奇妙夜》,全球票房超四亿;《电锯惊魂》,成本与回报比堪称奇迹;现在又是《当幸福来敲门》。

    您的成功模式似乎无法被简单归类。您如何定义自己在好莱坞的角色?导演?制片人?战略家?还是……征服者?”

    最后一个词,他用了“Conqueror”,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挑衅。

    王盛闻言,轻轻摇头,语气依旧平稳:“我不是征服者,曼先生。好莱坞也不是需要被征服的城池。我更愿意将自己视为一座桥梁,一个连接东西方市场、资本和文化的‘链接器’。

    我带来东方的故事、视角和资本,也学习并运用好莱坞成熟的工业体系和全球渠道。我们是在共同创造价值,满足不同市场观众的需求。”

    “链接器……”詹姆斯·曼玩味着这个词,“一个非常有趣的定义。那么,作为‘链接器’,您如何看待您身后的中国市场?它在这场全球电影格局的演变中,扮演什么角色?”

    这是一个关键问题,也是《时代》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对王盛最为好奇的一点。

    “中国电影市场……”

    王盛缓缓说道,每一个字都清晰而有力:“就像一艘刚刚启航的巨轮。它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快速增长的经济体量,以及日益旺盛的文化消费需求。

    目前,它或许还在适应远洋的规则,调试自身的引擎,但它的体量和潜力是毋庸置疑的。”

    他转回头,直视詹姆斯·曼:“它不会是任何市场的附庸,也不会仅仅满足于做一个被动的内容输入地。未来,它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容产出地和资本输出地。

    我的公司,盛影传媒,正在国内进行全产业链的布局和市场化改革。我们上市在即,目标就是打造一艘能够经得起风浪、并能驶向全球的中国电影旗舰。”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时间,五年,或者十年。但趋势不可逆转。好莱坞需要学会的,不是如何‘教育’或‘俯视’这个市场,而是如何与它平等对话,找到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而我,恰好在两边都拥有一些资源和理解,可以加速这个过程。”

    “所以,您是在为未来的中美电影合作,或者说竞争,制定规则?”詹姆斯·曼敏锐地抓住了核心。

    “规则是由市场、由实力、由共同利益决定的,不是由某个人制定的。”

    王盛语气平淡道:“我只是一个实践者,一个先行者。我用成功的合作案例——《博物馆》、《电锯》、《幸福》,以及即将到来的《间谍过家家》、《暮光之城》——来证明这种新模式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他提到了未来的项目,语气平常,却让詹姆斯·曼精神一振。

    “《暮光之城》,您坚持启用中国演员范小姐作为女主角,这是否是您将中国元素更深层次植入好莱坞主流类型片的一次大胆尝试?”

    “范是一位极具天赋和职业精神的演员,她适合那个角色。”

    王盛首先肯定了范小胖本人,“至于‘中国元素’,我更倾向于称之为‘全球化视野下的多元文化融合’。电影是世界的,观众也是世界的。

    为什么女主角不能是华裔?

    这本身就是一种打破刻板印象的进步。我相信,一个优秀的故事,配上合适的演员,能够被全球观众所接受。”

    专访持续了近两个小时。

    詹姆斯·曼的问题涵盖了他的创业史、对中美电影产业差异的洞察、对技术变革(如数字电影)的看法,甚至略微触及了他复杂的个人生活与商业帝国之间的关系。

    王盛的回答始终冷静、清晰、富有逻辑,时而展现锋芒,时而圆融通透。

    他既不刻意掩饰自己的商业野心,也毫不避讳对中国电影未来的坚定看好。

    他展现出的,是一个兼具东方智慧与西方商业头脑,深谙好莱坞规则却又保持独立性的新型电影大亨形象。

    最后,詹姆斯·曼合上笔记本,提出了一个近乎结论性的问题:“王先生,如果《时代》周刊下一期的封面,是您的肖像,标题您希望是什么?或者您认为,什么词汇能够概括您和您所代表的这一切?”

    “标题不重要,曼先生。”

    王盛的声音平静而有力:“重要的是,时代正在改变。而我和盛影,恰好处在这个变革的潮头。”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80612/76724.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