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小试牛刀
推荐阅读:洪荒:重生一气仙,稳健修行 仙帝他太能生了 分手后,我成了前女友的白月光 御兽从听懂鸟语开始 狩神纪元 北齐怪谈 京夏玫瑰 让你上恋综,嘉宾全翻车了? 这个神君正得发邪 诡异复苏:从玩具熊到恐惧魔熊!
你方唱罢我登场,寸步不让,刀刀见血。
一来一往的隔空交手,看不到拳拳到肉的血浆崩裂,却依旧能够感受到硝烟弥漫,空气持续升温。
位于领先集团的三位车手纷纷提速,最快圈速的提示持续不断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稍稍不注意一下,似乎只是一眨眼,马格努森和维特尔之间的差距已经扩大到了十二秒,进入两位数。
再加上领先维特尔的七秒,汉密尔顿居然真的即将跑出一个进站窗口的空档。
难以置信!
而一切,全部发生在短短六圈时间里,卫冕冠军梅赛德斯奔驰真的如此彪悍?
更匪夷所思的是,驾驶法拉利赛车的陆之洲居然没有被完全甩开,死死咬住汉密尔顿!
赞叹、惊呼、错愕,在空气里涌动。
直播间、电视机前、社交网络之上,沸沸扬扬的讨论正在持续井喷,而维修区里的讨论也是紧锣密鼓。
阿里瓦贝内和格林伍德死死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不断刷新的数字曲线,脑海里的思绪正在飞快汹涌。
A计划,以陆之洲作为诱饵,执行undercut策略。
所谓“undercut”,就是针对陆之洲这样的位置,暂时落后的赛车,他选择比汉密尔顿更早进站更换轮胎。
换完轮胎出来之后,如果能够找到一个理想的窗口,前面没有塞车,在一个畅通无阻的空旷赛道里,陆之洲可以尽情狂奔,单圈圈速就可能比汉密尔顿快两秒乃至于三秒——
今年倍耐力不同轮胎之间的单圈圈速确实能够压榨出如此明显差距。
所以,当汉密尔顿后面进站的时候,陆之洲已经抢先通过维修区出口,占据领先位置,策略性地完成反超。
即使没有成功,那也没有关系,此时陆之洲已经先跑了一圈,新轮胎达到工作温度,抓地力方面依旧可以领先于刚刚出站的汉密尔顿,在这种情况下,陆之洲可以将自己的驾驶技巧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赛道上尝试完成超车。
这,就是所谓的“undercut”。
如果在赛道上没有找到机会,那就通过策略扭转局势。
那么,如此战术是否可以破解?
当然!
除了交通、车手自己的发挥等等影响因素之外,对手一样可以应对。
策略并不难,陆之洲进站之后,下一圈梅赛德斯奔驰马上让汉密尔顿进站。
一方面压缩陆之洲在赛道上用新轮胎刷新圈速追回差距的空间,另一方面尽可能缩短汉密尔顿返回赛道之后和陆之洲轮胎性能的差异,剩下的就交给汉密尔顿在赛道上完成防守。
在短短一圈时间里,陆之洲想要用新轮胎拉开两秒乃至于三秒的差距,难度之大超乎想象,如此以来,“undercut”战术就被破解。
所以,所谓A计划,表面看来是陆之洲undercut,为陆之洲夺冠创造机会,实际上陆之洲只是诱饵而已。
如果梅赛德斯奔驰选择跟着陆之洲进站,破解undercut,汉密尔顿依旧可以压制陆之洲,那么维特尔就将继续留在赛道上执行overcut,成为赛道领跑者。
有undercut,自然就有overcut,其实策略是相对应的。
所谓“overcut”,也是针对落后者的位置,陆之洲或维特尔,当汉密尔顿率先进站的时候,维特尔依旧留在赛道上,此时前面空荡荡的一片,交通顺畅,尽可能全力拉开差距,弥补此前损失的时间,继而为进站争取优势,也许进站换胎之后还能够继续领先汉密尔顿。
在十年前,F1维修区进站还需要加油的时代,overcut的策略使用更频繁,因为赛车在轻载油的情况下继续留在赛道可以把圈速带起来;然而现在已经不是加油时代了,取而代之是轮胎耗损关乎性命的时代。
此时,继续留在赛道上,轮胎衰竭,甚至可能没有抓地力,一来推进速度不快,二来强行极限推进的话可能就是打滑乃至于锁死,稍稍不注意就要退出比赛,所以overcut的难度和风险肉眼可见地持续上涨。
但是,有风险,不意味着不可能。
法拉利相信维特尔,又或者说,阿里瓦贝内相信维特尔的能力,overcut的成功可能性非常高。
当然,如果汉密尔顿不上当,拒绝跟着陆之洲进站呢?梅赛德斯奔驰的策略完全跟随维特尔的选择而变化,彻底无视陆之洲完成undercut的能力呢?
那么,法拉利冲击冠军的重任就落在陆之洲身上。
一旦陆之洲undercut成功,法拉利就彻底扭转局面;但更大的风险是,陆之洲为了执行战术没有寻找到更好的进站窗口,为了进站而进站,出站以后陷入车流里,不仅undercut失败,而且可能领奖台机会也将面临风险。
想象一下,梅赛德斯奔驰彻底无视陆之洲的可能性非常大,毕竟陆之洲只是一个新秀,沃尔夫不会没有预料到“诱饵计划”的可能性。
正是因为如此,法拉利需要增加陆之洲的份量,当汉密尔顿开始提速的时候,陆之洲立刻推进跟上,持续不断地向汉密尔顿施加压力,并且摆出一副undercut、overcut可以随时转换的志在必得架势。
阿里瓦贝内需要沃尔夫入局。
这,才是A计划的完整蓝图——
陆之洲扮演诱饵,胜任第二车手的职责;而真正冲击冠军的依旧是维特尔,展现法拉利团队的力量。
法拉利需要充分利用陆之洲和维特尔包围夹击汉密尔顿的机会,扭转排位赛的劣势,迎来赛季开门红。
目前看来,一切顺利。
托托-沃尔夫应该从来没有如此想念博塔斯过,尽管汉密尔顿依旧占据领先,但陆之洲死死咬住汉密尔顿,持续不断地施加压力,这给予法拉利战略层面的先手,梅赛德斯奔驰则在策略层面上陷入被动。
然而,意外还是出现了——
轮胎!依旧是一决生死的轮胎!
从曲线图来看,陆之洲轮胎状况良好,尽管一直在紧紧跟上汉密尔顿,但下滑曲线保持平稳趋势。
这不是重点,如果执行A计划,不管陆之洲轮胎状态如何,一样可以进行,重点在于维特尔的轮胎。
消耗严重,难以为继。
继续A计划,并且汉密尔顿跟着进站,那就意味着维特尔需要留在赛道上,尝试overcut,但眼前这个轮胎状态,真的可能吗?
一不小心,那就是打滑、陀螺、乃至于撞车退赛!
两名比赛工程师正在阅读数据反馈情况,阿里瓦贝内的大脑高速运转起来。
就在此时,维特尔的声音从无线电里传来,“这该死的轮胎简直不可思议,无法操作,尾翼持续打滑。这根本无法驾驶!我需要进站换掉这见鬼的轮胎。”
引擎,持续轰鸣,两位比赛工程师的目光全部看向阿里瓦贝内。
空气,在燃烧,分秒必争,瞬息万变,没有时间在这里哼哼唧唧。
阿里瓦贝内低声询问,“塞巴,轮胎还能够坚持多久?”
“草。我现在一圈都不想跑下去,最多两圈,那就是极限了。”维特尔显然非常不满,他的赛车调校更加追逐直道和高速弯的极限,但今天轮胎耗损程度简直匪夷所思,持续不断地挑战他的理智极限。
阿里瓦贝内,“收到。”马上转头看向格林伍德。
格林伍德已经和陆之洲完成沟通,“他说现在已经开始起泡,但暂时不严重,应该可以坚持五圈到八圈,再多的话,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格林伍德没有说的是,无线电里,陆之洲显得冷静而专注,尽管看不到画面,他也能够想象出陆之洲死死盯着前面猎物的模样。
过去这六圈的追击里,陆之洲并没有采用极限推进模式,而是拿出排位赛前两节极限控制的模式,在提升节奏的同时控制轮胎,不追求快速拉近距离、而是不远不近地离开脏空气区域持续施加压力。
此时,精神压力和物理压力全部落在领跑者身上,追赶者反而显得游刃有余。
老实说,他无法想象汉密尔顿的压力。
现在看来,排位赛Q2的轮胎使用效率,正在成为正赛的未知因素。
阿里瓦贝内再次看向电脑屏幕,维特尔和陆之洲的反馈完全契合数据图,轮胎消耗确实出现明显差异。
此时,需要的就是决断——
根据倍耐力官方资料,超软胎在正赛只有十圈到十五圈的寿命,此时比赛已经进行到了第十七圈。
换而言之,接下来就要出现一批大面积的进站潮,不止维特尔,其他车手估计也一个两个陆续到达了极限。
所以,如果要快,就必须抢先一步;继续犹豫的话,一切策略都将落空。
而且,阿里瓦贝内注视着屏幕上汉密尔顿的那个小点,依旧在飞驰,甚至还在进一步提速,轮胎状况似乎也比维特尔好,应该可以再坚持一圈两圈,继续犹豫下去的话,undercut的窗口也要消失。
当机立断,阿里瓦贝内看向两名比赛工程师,下达指令。
直播间里,克罗夫特第一时间注意到了变化——
“进站。进站。”来自维特尔的无线电,他的比赛工程师里卡多-阿达米率先扣动扳机。
克罗夫特惊呼出声,“第十八圈,维特尔进站!法拉利率先发动进攻!”
刹那间,风起云涌,整个阿尔伯特公园赛道开始骚动起来。
目光,在维特尔和汉密尔顿之间来来回回快速移动,当维特尔率先出击,汉密尔顿是否马上展开回应?
格林伍德也通过无线电传达指令,“塞巴准备进站。计划变更。你现在做的非常好,请继续保持压力。”
陆之洲眉尾轻轻一扬,略显意外,“B计划?”
得到格林伍德的确认回应之后,陆之洲快速收回注意力,保持专注,如果是B计划的话,那就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了。
电光火石之间,陆之洲的注意力从汉密尔顿身上收回来,转移到自己身上,专注自己的驾驶节奏。
B计划,其实就是A计划调换一个位置,维特尔率先进站执行undercut,陆之洲继续留在赛道执行overcut。
继而,延续对汉密尔顿的夹击。
最完美的情况,那就是维特尔undercut成功,领先于汉密尔顿成为领跑者;同时陆之洲overcut也成功,紧随维特尔身后压制住汉密尔顿,那么法拉利就可以一二带回。
自然而然地,陆之洲不能卷入汉密尔顿的节奏里,他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推进,尽可能在延续轮胎寿命和保持单圈速度之间找到平衡。
毕竟,在现在这个时代里,overcut难度和风险全面破表,对车手来说,完全就是在极限之中翩翩起舞。
此时,陆之洲的视野里可以看到汉密尔顿的沉稳和老辣,在得知维特尔率先进站准备undercut之后,他没有慌乱。
不仅没有,而且进一步压榨赛车极限,第十九圈依旧没有进站,在轮胎极限状况下还是保持节奏,隐隐地继续扩大第一名和第二名之间的差距,此时已经拉开到三秒。
尽管也有陆之洲控制节奏的因素在里面,但汉密尔顿依旧展现出巅峰状态。
绝对彪悍!
法拉利方面在喜悦和焦虑之中来回蹦跶,一方面庆幸梅赛德斯奔驰没有立刻进站,undercut战术可能成功;一方面看到汉密尔顿的圈速又感受到压力,阿达米催促刚刚出战的维特尔进入推进模式。
真正意义上地,每一秒都可能决定胜负!
维特尔确实抓住一个出色的进站窗口,当他出站的时候,以半个车身的距离强在马格努森之前进入一号弯——
依旧位列第三!前面就只剩下汉密尔顿和陆之洲!
在过去两圈里,哈斯赛车的单圈圈速掉得非常厉害,马格努森和格罗斯让两辆赛车都是,不止汉密尔顿,维特尔也拉开距离,匪夷所思地跑出一个进站窗口。
进站是第三,出站依旧是第三。
这意味着,维特尔前面一片坦途,他可以尽情狂奔,把速度完全释放,他现在和汉密尔顿的差距在二十六秒左右,他只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把差距压缩到二十秒之内,汉密尔顿出站之后就会落在他的身后。
在平时,六秒可能需要花费一番功夫,但在两位车手目前轮胎状态截然不同的情况下,一圈追回三秒没有问题。
主动权,完全掌握在维特尔手里。
一时之间,陆之洲悄然隐形,所有目光全部聚集在汉密尔顿和维特尔身上,两位四届车手世界冠军正在赛道的不同区域以自己的方式展开你追我赶的较量,直播画面更是切割开来,分别聚焦四十四号和五号赛车。
引擎轰鸣融入血液,演变为心脏跳动,热血沸腾,濒临窒息。
然后,第二十圈,汉密尔顿进站了!
刹那间,全场屏住呼吸。
一边注视汉密尔顿在维修区的情况,一边注视离开第二计时段正在全速推进第三计时段的维特尔。
一前一后,一左一右,谁能够率先进入一号琼斯弯!
视野里,右侧赛道,法拉利五号赛车轰轰烈烈地冲向起跑线;左侧维修区通道,梅赛德斯奔驰四十四号赛车在限速情况下离开维修区,恢复正常速度,切入赛道。
哗!
刹那间,全场沸腾,梅赛德斯奔驰的应对冷静而出色。
汉密尔顿率先进入一号琼斯弯,维特尔慢了两秒紧随而至,undercut没有成功。
然而,战斗依旧没有结束,轮胎跑了两圈的维特尔已经进入工作温度,他不依不饶地朝着刚刚出战的汉密尔顿发动全面进攻。
银红双雄的角逐较量牵动全场观众的心,目不转睛屏息凝视,两位顶尖高手正在展开短兵相接的攻防战,以至于人们完全忘记了,赛事领跑者已经悄然更换了人选——
陆之洲,正在领跑赛季揭幕战。
赫!
不由自主,倒吸一口凉气。
毫厘之差,分秒必争——
汉密尔顿和维特尔的较量全面进入刺刀见红阶段,从进站策略的博弈到各自赛道的表现最后演变为眼前你追我赶的攻防对决,两位围场顶尖高手的正面对决让阿尔伯特公园全面沸腾,直播镜头更是紧追不舍。
然而,布伦德尔却注意到另外一个细节,无法控制地心潮澎湃起来。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正在见证历史。”
“两位四届车手世界冠军正在赛道上展开正面对决的同时,我们也迎来F1历史上最年轻的大奖赛领跑者。”
“陆之洲!”
“这位来自中国的年轻小将正在领跑澳大利亚大奖赛,以十八岁一百三十五天的年龄,刷新马克斯-维斯塔潘在2016年西班牙大奖赛创造的纪录,成为有史以来领跑大奖赛的最年轻车手。”
血液,不由自主地汹涌沸腾。
电视机前,王麟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屁股离开凳子站立起来,双手紧握成拳,忍不住呐喊。
“加速!老大,加速!”
宋博横眉冷对,给了王麟一记白眼,老大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喊的好吗!但此时已经没有时间计较,他甚至来不及吐槽,只是解释了一句。
“现在不能加速,而是提升节奏。你以为老大是塔炮啊。”
王麟瞪圆眼睛,“不加速的话,后面不就要追上来了吗?难道F1不就是看谁开的快的比赛吗?”
宋博,“节奏是节奏,速度是速度,这是两回事。”
在F1世界里,节奏(Pace)至关重要,它和速度有关,却不止是速度而已。
所谓节奏,准确来说应该是能够持续地、稳定地跑出现阶段最佳圈速的能力,它不仅包括单圈速度,还包括多圈乃至于全场比赛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节奏反映的是赛车性能、车手驾驶风格、轮胎管理、燃油/电能等的综合表现。
可以这样理解,一辆赛车可能在单圈速度上稍逊,但在长距离比赛里通过稳定的圈速和出色的轮胎管理展现出更强的“节奏”。
其实,以跑步为例,最为直观。
速度是四百米,一圈而已,全力冲刺,一分钟之内跑完。
节奏是马拉松,侧重的是全程保持的平均节奏,并且根据比赛的不同阶段调整,一位选手能够以全程每公里四分钟的配速跑完,但前半段稍快,每公里三分钟五十秒;后半段稍慢,每公里四分钟十秒,最后进入冲刺阶段还能够提速。
F1,也是一样,追求速度,同时也追求节奏,二者全部通过“圈速”的数字体现。
所以,在正赛里,比起速度来说,节奏更加重要,展现车手的精准控制力。
现役车手里,汉密尔顿的节奏可谓是行云流水登峰造极,毫无疑问,卫冕冠军正在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期。
正如宋博所说,此时陆之洲真正面临的考验就是节奏。
街头赛车也好,GP3也罢,其实更多追求的是速度,一路狂飙,尽管GP3也需要节奏,但只是入门而已。
F1赛季揭幕战,这才是陆之洲首次正式的一级方程式比赛,节奏控制只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模糊概念——
全靠直觉。
老实说,陆之洲并不紧张,反而有一点点亢奋。那就,尝试看看?
从第十八圈维特尔进站、切换B计划的那一刻开始,陆之洲就在试图控制节奏,尽管对他来说非常陌生,但前面就是一位节奏大师,汉密尔顿从第十二圈开始提升节奏,亦步亦趋跟上的陆之洲就在学习。
节奏,可以理解为一种韵律,通过呼吸、心跳、身体肌肉感受到的节拍,继而在赛道和赛车之间寻找到共振状态。
当全场观众因为汉密尔顿和维特尔正面对决而亢奋的时候,当直播间因为陆之洲创造历史而沸腾的时候,沉浸在引擎轰鸣里的陆之洲将所有杂音和干扰全部排除在外,试图寻找到阿尔伯特公园赛道的节奏——
属于他的节奏。
脚尖、步伐,柔软而直接地感受赛道起伏,宛若马拉松跑步,又好似芭蕾舞步,在连绵与延伸之间细细体验。
“大卫,汉密尔顿现在的节奏如何?”陆之洲通过无线电询问。
格林伍德,“27秒左右。你现在每圈能够领先三到四个点。”
陆之洲的大脑正在高速运转——
在汉密尔顿进站前,他落后三秒左右,如果想要overcut成功,那就必须留在赛道上,追回这三秒差距。
如果每圈追回0.3秒,那就意味着至少需要十圈,但是,轮胎撑得住吗?
而且,汉密尔顿刚刚更换全新轮胎,那是软胎,单圈成绩应该稍稍慢于陆之洲目前赛车上的超软胎,但软胎进入工作温度之后,再加上陆之洲的超软胎进入衰退期,局势可能就要扭转过来。
幸运的是,陆之洲不是孤军奋战。
维特尔正在追击汉密尔顿,如果汉密尔顿不想第二次进站更换轮胎的话,他也必须控制自己的节奏,不能全力推进。
但这里又涉及到进站策略考量,汉密尔顿准备一次进站还是两次?
法拉利的B计划是基于一次进站考量的,换而言之,尽管维特尔在追击汉密尔顿,但他也需要注意保护轮胎,避免第二次进站。
一切,都是变数,也是博弈。
格林伍德的声音再次传来,“轮胎状态如何?”
陆之洲回答,“气泡已经消失,应该可以再坚持一下。大卫,我现在在哪里可以提升?”他现在看不到直观的数据,所以迫切需要自己的比赛工程师帮忙,即时完成调整。
格林伍德,“九号弯。十三号弯。”
无线电重新沉寂下去,转眼就被持续喧嚣的引擎轰鸣吞噬,九号弯收早一些、十三号弯油门点再延后半秒,胎温稍降,却依旧保持抓地力。
也许,旁观者一时半会看不出来,但布伦德尔细细观察,敏锐地注意到了细节。
陆之洲沉稳而镇定,安静如水,每一个弯道,他都用最温柔的转向保护前胎,用最干净的线路释放抓地力,那辆红色法拉利如同被驯服的猎豹,从未在他手里表现得如此听话,在喧嚣之中全速潜行。
尤其是第三计时段最后一段组合弯,陆之洲的驾驶真正做到了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一种纯粹的视觉享受。
“过去三圈,陆之洲的圈速始终保持在1分26秒7左右,正负相差大约在0.2秒之内,这位年轻的婴儿车手展现无与伦比的节奏,现在他和汉密尔顿的差距正在拉开,但显然,汉密尔顿暂时没有时间关注陆之洲,因为维特尔正在全面进攻。”
“十四秒,不,现在陆之洲已经领先汉密尔顿十五秒!”
“十五秒!距离一个进站窗口已经不远!当所有目光全部集中在汉密尔顿和维特尔强强对决之上的时候,这位年轻车手却正在悄无声息地展现自己的天赋和能力!”
“上帝,谁能够相信,陆之洲居然真的在尝试overcut!梅赛德斯奔驰维修区里绝对没有预料到这一幕!”
“现在摆在眼前的难题是,他的轮胎能够坚持住吗?”
谁都没有预料到的局面出现了——
本来全场目光全部聚集在汉密尔顿和维特尔的攻防较量之上,几乎忘记了目前赛事领跑者是陆之洲。
但慢慢地、慢慢地,目光开始朝着强势领跑的二十二号赛车转移。
1:26.738、1:26.445、1:26.891。
直播屏幕上给出数据,过去三圈里,陆之洲的单圈圈速,令人瞠目结舌。
尽管依旧没有办法如同汉密尔顿那样完美复制黏贴每一圈的推进,尽可能把每圈圈速差距控制在0.1秒之内;但在时速三百公里的高压对决里,这名新秀车手展现出来的能力已经让整个围场惊呆了。
然而,现在问题来了——
轮胎,支撑得住吗?
排位赛Q2跑了六圈,正赛又跑了二十二圈,目前正在奔跑总的第二十九圈。
对于陆之洲的超软胎来说,它着实承载了不应该承受的压力和磨难,随时可能分崩离析,下一秒就出现打滑、锁死、陀螺的情况也丝毫不奇怪,此时此刻陆之洲才是真正意义上地在冰面之上狂舞。
但是,现在陆之洲和汉密尔顿的差距只是拉大到15.5秒上下,依旧不够一次进站时间。
换而言之,如果陆之洲现在进站,此前的努力全部白费,他还是会落在汉密尔顿后面,甚至稍稍不注意就要落到维特尔后面。
这就是overcut的难度!
格林伍德的目光全程死死锁定陆之洲的轮胎衰竭曲线,“轮胎状态如何?”
紧绷到极致的状态下,陆之洲的声音传来,“我正在跳舞,大卫,演出效果如何?”
格林伍德:……陆之洲刚刚是开了一个玩笑吗?
法拉利维修区里全面紧绷,梅赛德斯奔驰维修区里也相差无几,硝烟在空气里弥漫,沃尔夫正在决策。
第二十三圈,陆之洲依旧没有进站,驶过维修区入口,径直冲过终点,执行overcut的信念非常坚决,这意味着梅赛德斯奔驰必须做出回应,他们是否应该让汉密尔顿推进?如果是,推进到什么程度,到临时增加一次进站的程度?
然而,就在此时,意外出现了——
哈斯的马格努森,目前暂时排名第四,在进站更换轮胎之后,才刚刚出站,速度就直接放慢了下来。
最后,缓缓地离开一号弯,径直驶上缓冲区,并且在不影响比赛的区域停靠下来。
黄旗,登场!
所有人都惊呆了,不明所以,哈斯今天表现格外出色,有希望创造车队历史最佳,怎么突然出岔子了呢?
经过确认,在维修区里更换轮胎的时候,马格努森的左后胎没有拧紧,才出站就面临轮胎掉落的危险,以至于马格努森不得不被迫结束比赛。
局面,瞬间被打乱。
本来,此时就是最佳进站时机——
原因非常简单,正常情况下,赛车进入维修区期间,赛道上的赛车依旧以时速三百公里的姿态飞驰,维修区损失时间是二十秒到二十三秒。
黄旗和安全车的情况下,赛车进入维修区的耗时是一样的,但赛道上的赛车则必须限制在时速六十公里到八十公里,维修区里的相对时间截然不同,所以损失时间就会降低到十二秒至十四秒。
所以,黄旗和安全车往往是进站的最佳窗口。
但是!
出现状况的是马格努森,陆之洲早早拉开差距,一路飞奔,当马格努森停靠下来的时候,陆之洲刚刚经过维修区入口,以毫厘之差错过黄旗进站的窗口,开启第二十四圈的争夺。
接下来,还必须在黄旗情况下限速,阿尔伯特公园赛道似乎变得前所未有的漫长。
意外,没有结束!
紧随队友马格努森之后在下一圈进站的哈斯车手格罗斯让,离开维修区之后不久,居然也缓缓停靠在了赛道边。
甚至没有能够进入缓冲区!
安全车出动。
全场,一片哗然。
今天哈斯表现非常亮眼,分别占据第四名和第五名,新赛季迎来一个漂亮的开局,却万万没有想到在两圈之内双车出局,从天堂到地狱,仅仅一瞬间。
随后,消息传开,依旧是轮胎没有拧紧,这次则是左前胎。
不是赛车故障、不是车手操作、不是赛道意外,纯粹维修区失误,两个一模一样的失误葬送车队的全部努力。
一切,发生得太快,又突然又凶猛,晕头转向——
“进站。进站。进站。”格林伍德手心捏了一把汗,第一时间通知陆之洲。
陆之洲知道安全车出动,但老实说,他暂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此时此刻必须保持专注,进入维修区。
冬歇期和冬季测试经过诸多练习,但正赛终究不同,陆之洲也没有想到自己首次进站居然如此特别。
法拉利维修区已经全面准备就绪,蓄势待发,目光全部投向维修区入口——
二十二号赛车出现。
限速按钮,没有忘记,赛车马上降速,稳稳当当地切入维修区,准确停靠。
四把轮枪几乎和车身同时落下,卸下超软胎、换上软胎。
2.7秒!
那一抹红色轰鸣着跃出升降台,滑过维修线,切回赛道——
远处,发车大直道尽头,银红双雄正在同时冲过计时线,滚滚热浪扑面而来。
全场,屏住呼吸,电视机前所有嘈杂刹那间都消失。
谁都没有预料到,刚刚上演undercut对决,紧接着overcut交锋又再次上演,那么这次谁能够笑到最后?
直播画面左侧,那一抹鲜亮的红色卷着滚滚热浪正在离开维修区;画面右侧,化作一道银箭的光影正在稳健地持续飞驰,气浪尾流后面可以捕捉到一抹红色正在不依不饶地追赶。
空气,凝滞。
陆之洲不仅专注,而且冷静,离开维修区,关闭限速按钮,油门到底,后胎在温度边缘发出怒吼。
此时就可以注意到,陆之洲还是欠缺经验,心跳如鼓、神经紧绷,那刹那间迸发的肾上腺素全面井喷,以至于他的油门稍稍狠了一些,刚刚换上的轮胎明显没有抓地力可言,整个车身都略显发飘。
马上,陆之洲意识到自己的失误,电光火石之间没有时间懊恼和后悔,第一时间判断自己的位置和赛道情况。
陆之洲,抢先一步,先松油后补油控制住平衡,压在汉密尔顿之前出站重返赛道,牢牢保持位置!
然而,汉密尔顿没有落后太多,也就是十五米到二十米左右,一红一银两道光影先后冲向一号琼斯弯。
短兵相接,正面对决,继开场起跑之后,“陆之洲VS汉密尔顿2.0”上演,但这次,攻防位置调换过来!
玩的就是心跳!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81142/77068.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