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几十年后的二师与刘家庄!!!
推荐阅读:天下剑法出华山 人在秦时,我与曹贼何异 漫威:从格温蜘蛛侠开始纵横宇宙 带着骑砍速通乱世 安利你单推偶像,没让你推了偶像 圣女来时不纳粮 这个反派过于年幼 蒲公英旅团的秘密庭院 彩礼十万,你给二十万什么意思? 这个顶流他神经病!
白日里热闹的街景不复存在,寂静无风的夜晚,会有那么一刻,万物都好像停了下来。
但很快,就会有车辆从刘家庄东岸区空旷的道路上驶过,发出听起来比白天要大许多的声音。
最开始站哨的时候,周小军也会因这样一成不变的内容而感到无聊和困惑。
尤其是和他一同入伍的哥哥周大伟,常常会带给他一些“刺激”。
当年,新兵入伍时周小军被分到燕京卫戍区警卫二师某警卫连,他的哥哥小大伟则去了某“王牌集团军”陆航旅。
好在兄弟俩都在燕京地区当兵,有时间还能在一起团聚。
有一次,周小军休假去了哥哥周大伟单位。
哥哥的战友门拉着周小军去看直升机,他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执拗地拒绝。
“我怕自己心里难受。”周小军对记者王林说道。
王林有些明白周小军的心情,比起哥哥的单位,他们警卫连简直太普通了。
如今,周小军早已释然。
在凌晨4点的哨位上,他体验过最深层的宁静。
在连队驻守的师部大院门口,数十米距离外设有一个公交站。
有一天凌晨4点,街道上跟往日里一样,静得连空气都好像凝结了一般。
这时一个年轻小姑娘拖着行李箱,准备去坐夜班公交。
路过师部大门时,她对当时执勤的哨兵周小军说:“谢谢你们,因为有你们在这里看着,我才敢走夜路。”
那一刻,周小军突然觉得手中的钢枪变得格外温暖。
他挺直腰板,向小姑娘郑重地回了个军礼,目送她消失在晨雾中。
这个简单的互动,让周小军这些哨兵们重新审视了这份看似平凡的岗位。
后来,周小军开始留意每一个经过哨位的路人。
清晨送报的邮递员会对他点头致意,遛早的大爷总爱和他聊上几句,就连附近学校的学生们经过时,也会好奇地打量这个笔挺的身影。
他渐渐发现,这座城市的安宁就藏在这些日常的细节里。
哥哥周大伟再来探望时,周小军主动带他参观刘家庄,他如数家珍眼神里闪烁着自豪时,终于理解了什么叫做“平凡的坚守“。
那个曾经羡慕哥哥的弟弟,如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荣耀。
中秋的夜晚,刘家庄的银杏叶在哨位前铺成金色地毯。
周小军依然保持着标准的军姿,只是嘴角多了一抹从容的笑意。
他知道,在这寂静的夜里,自己守护的不只是一道大门,更是千千万万个安睡的梦。
就是这件事让周小军一下子明白了哨兵的意义,也让他的内心不再纷乱——平常生活的背后,也有他们无言守护的身影。
从凌晨3点到5点,经历最深沉的夜色,哨兵周小军和这座城市一同迎来黎明。
刘家庄地区的环卫工作做的非常好,天不亮他们就要开始工作。
清洁工人骑着三轮小车出现在路上,街边的早餐店渐渐忙碌起来。
哨位右侧,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
鸣笛声不断从远处传来,街道上、过街天桥上的行人慢慢变多。
不知不觉已临近换岗时间,周小军依旧站得笔直,双眼注视着面前赶着上班的人们。
周小军沐浴在温暖的晨光里,他的脸上露出笑容,身体也慢慢舒展开来。
漫长的夜晚过去,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当你默默踏上那条熟悉的路,有个影子一起迈开步……”
走在通向哨位的路上,下士老马不禁想起了这句歌词。
从入伍到现在,这首《兵心》,老马已经听了无数遍。
临近中秋节,战友们的思乡之情越发浓烈。
老马18岁就来到了刘家庄警卫二师师部来当兵。
刚开始那两年,老马每天都写日记,连续写了700多天,从没有间断。
厚厚的本子里,许多话都说给了父母。
刚入伍的第一个中秋节,老马感受格外强烈。
月光下,他在日记本上写道:“其实每晚我都感觉是过中秋,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亮就想到你们。
我们新学了一首歌,‘就让月儿把我的思念带回家’。
爸爸妈妈,我想把我的思念转换成你们的健康,转换成你们的快乐……”
日记里的歌其实就是《兵心》,从那天起,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就会常常萦绕在老马的脑海。
带着对家人的思念,老马更加刻苦地投入训练。
老马跟周小军说起他的参军经历,他说他是背负着“全家人的厚望”来当兵的。
老马的姥爷曾经是地下党,他的爷爷参加过八路军。
受老一辈影响,老马从小就想成为一名军人。
“我一直比较向往部队的生活,来到这儿才发现,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城市里的人群,是平常生活中的万家灯火。”
尽管警卫师和想象的野战部队不一样,但老马依然无怨无悔地进行着警卫专业的学习和训练。
很快,老马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成长。
老马曾经在日记里写道:“亲爱的爸妈,我今天上哨了,是第一个投入执勤的新兵。
我上的哨,是全连最难上的哨位。”
即使已在哨位上风雨无阻地坚守了900余天,但老马永远忘不了第一次踏上哨位时的自豪。
老马第一次休假。
回家后,老马特意做了两件事。
一件,是穿着军装到爷爷和姥爷的墓前,对着他们的照片,郑重敬了一个军礼。
另一件,是带给父母一张报纸。
在连队,除了站哨执勤,老马还喜欢上了写新闻稿。
都说哨兵的生活比较枯燥,老马就想把连队有趣的故事写给大家看。
看到儿子在报纸上发表了文章,老马父母感觉三年没见的儿子,好像在一瞬间长大了。
这个中秋节,老马跟战友周小军一样没法回家。
即使和家乡的距离不算太远,他也不愿让父母来燕京来看他。
“分别会更让人难过,想家的时候,就抬头看看夜空。”老马说。
万家团圆时刻,这些身处城市的哨兵心里,有着难以述说的酸楚,但他们也深深懂得“一家不圆万家圆”的道理。
今年是四级军士长老高在部队的第15个年头。
老高执勤的另一个点位,靠近部队的家属区。
家属大院里传来,欢笑声、吵闹声、随风飘来的花香和饭香、一张张由陌生到熟悉的脸……
新鲜而生动的日常气息扑面而来,在这样的环境里当兵,老高很难不想念家庭、不想念家里的妻子和女儿。
对于守卫在城市里的哨兵,他们的内心要不断和外界进行对抗。
坚韧,并不是边防哨兵才特有的品质。
有时,他们会十分渴望走过天桥,哪怕只是到马路对面的“大润发”里转转。
但身负使命,他们必须忍受长久的寂寞。
日复一日站立在哨位上,习惯了默默无闻的老高,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居然能在电视上看见自己。
几年前,在刘家庄体育馆一次临近春节的大型慰问演出现场,高恩和战友们负责执勤保障工作。
当晚,这次活动在《新闻7点联播》中播出。
电视机前,老高的家人正好捕捉到他一闪而过的镜头。
女儿迫不及待地打电话告诉老高,让他看回放。
听着耳边稚嫩欢快的声音,老高十分开心。
那一刻,老高体会到了一名军人、一名父亲的自豪感和价值感。
即使只是一瞬间的画面,也照亮过这些守在夜色中的哨兵。
带着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中秋节当晚,警卫连的官兵们共同分享了他们自己做的月饼。
望着同一轮明月,想念的滋味,在这一刻也变得很甜。
99年,老孙真切感受到了燕京的秋高气爽。
在老孙看来,“从纪念碑走到国旗杆”的那段路程,值得他永远铭记。
新兵时期,老孙体能较差,也没怎么练习过踢正步和端枪。
当年能够入选50周年的仪仗队,对他来说,既是荣幸,也是巨大的挑战。
“每天的训练量都很大,我身边的战友基本没有不受伤的。”
回想那段时间吃的苦,老孙有很多话想说,“训练时要不停拍礼宾枪,直到手被拍肿,踢正步踢得脚踝受伤,靴子都脱不下来……”
一遍遍枯燥的训练中,老孙想起了站哨教会他的事——坚持。
作为一名哨兵,这是刻在老孙骨子里的本事。
每次,在哨位上站到双腿打颤、头晕眼花的时候,老孙都会将目光聚焦在对面墙上的爬山虎。
看着枯黄的枝叶仍向阳生长、奋力攀爬,他也咬咬牙,再次挺起胸膛。
阅兵当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人民广场。
老孙的家人早早围坐在电视机前,搜寻那个站在国旗护卫方阵第十排面的年轻身影。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并没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老孙。
任务结束后,老孙在激动和兴奋中拨通了电话。
听到家人略微失落的声音,老孙释怀地笑了:“能够成为这个方阵中的一员已经很棒了,或许,那里面的每个人都是我!”
其实在老孙心中,燕京特别是刘家庄地区最美的季节是春天,到处都是一派生机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象。
在哨位上,看到周围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老孙觉得自己和大家的感受相通了。
在警卫二师家属区的大门站岗时,哨兵们的成就感往往来自于居民们的一句招呼、几句反馈,甚至一个不经意间充满信任的眼神。
上士于洋多年在二师大院里担负执勤任务,他说,刘家庄地区的人们有优良的拥军传统。
哨兵们常常会收到刘家庄地区的小孩子们制作的“建军节贺卡”,会在春节期间尝到居民们亲手包的饺子,会在炎炎夏日收到路人送上的一瓶矿泉水……
这些温暖的互动,让哨兵们感受到自己不仅是城市的守护者,更是被这座城市深深爱着的一员。
又是一个夜晚,老马站在哨位上,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写字楼。
他突然想起新兵连时班长说过的话:“我们守护的不仅是这片土地,更是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梦想。”
夜风拂过,带来一阵桂花香,老马不由得深吸一口气。
他知道,此刻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或许正有人指着他的身影对孩子说:“看,那就是保护我们的解放军叔叔。”
周小军最近在连队的黑板报上开辟了“哨兵手记”专栏。
他记录下执勤时看到的感人瞬间:清晨环卫工人对哨兵的微笑,雨天路人递来的雨伞,还有那个每天准时经过哨位、总会敬少先队礼的小学生。
这些文字让战友们读着读着,嘴角就不自觉地上扬。
老高收到女儿寄来的画,画上是穿着军装的爸爸站在闪闪发光的哨位上。
他把画贴在床头,每次下哨回来看到,疲惫就消了一半。
妻子在信里说,女儿现在最骄傲的事,就是告诉同学们“我爸爸是保卫首都的解放军”。
每年中秋节后的第一个周末,刘家庄当地的居民们会自发组织来军营进行慰问。
头发花白的老教师带着孩子们表演节目,开餐馆的王师傅送来了热腾腾的水饺。
于洋注意到,有位老太太总是偷偷抹眼泪,后来才知道,她的儿子也曾是这里的兵。
每当这时,于洋跟战友们都会从心底生出军人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这种感觉,和我们参加各项重大任务时的体会,其实并没有不同。”于洋说。
无论是阅兵时站在方阵里,还是站哨时分散在各个“小点”,老孙、于洋、周小军……他们都习惯了不被注目。
许许多多的哨兵也是如此。
“在浩瀚的夜空中,我愿做群星中的那一颗。”
也许看似渺小,也许不够耀眼,他们守在战位上,散发着自己的一份光亮。
当万千光亮汇聚在一起,就成为守护平安的巨大力量。
如今的燕京卫戍区警卫二师成立已经三十多年,是燕京卫戍区最核心的作战力量,他们是担负着保卫……的重要职责。
警卫二师现有官兵约1.8万人,装备了最先进的轻重武器和特种防卫设备。
与普通陆军野战部队不同,警卫二师的训练还注重城市反恐、要员保护和突发事件处置等专业技能。
据说,警卫师官兵的单兵作战能力和小组协同作战能力普遍高于陆军平均水平15%,这得益于他们每年超过320天的高强度训练。
警卫二师最鲜为人知的是其内部严格的审查制度。
这里的每一名新入伍士兵都要严格考验,经查三代。
而对于那些担任核心保卫任务的特殊岗位,甚至还要追溯五代人。
警卫二师98.7%的士兵来自农村,这一比例远高于全军平均水平。
选择农村青年的主要原因是他们通常具有更纯朴的思想和更强的ZZ可靠性。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的警卫二师官兵们除了常规的军事训练外,还必须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和一项特殊技能。
在警卫二师中能够熟练使用英语的官兵占比达到了53%,会一种以上外语的比例达到了67%。
在特殊技能方面,90%的官兵掌握了专业急救技能,70的官兵能够熟练操作至少三种特种车辆。
这些能力让警卫二师不仅是一支战斗力强的部队,更是一支能够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综合保障力量。
警卫二师承担着确保首都安稳的重要任务,这支队伍拥有光辉的过往和优异的战绩,堪称精锐之师。
他们日常训练和执勤安保都十分出色,是守护燕京安全的可靠力量。
平时练习中,战士们一直维持着非常剧烈、要求严格的训练情形。
比如在格斗练习区,他们大量地流着汗,每一次出拳、每一回踢腿都蕴含着强大的劲头,目标是在决定性的瞬间能够用一招就战胜对手。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24824/76404.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