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朕的大明朕做主 > 第597章 唯心主义要不得啊

第597章 唯心主义要不得啊


“周应秋,也是学心学的?”

转过头看向刘时敏,朱由校有些不敢相信的问到。

虽然知道大明的心学是显学,但他属实是没想到,在他从下面提拔上来循吏时,少有的一个“严嵩”居然还是个心学的门徒。

“奴婢也只是听说过,周阁老和汤宾尹关系不错。”

看到皇帝的眼神,刘时敏低着头思索了一会儿后开口解释道。

“汤宾尹这个名字,朕怎么隐约觉得有些耳熟?”

皱着眉头,朱由校感觉自己有种长脑子的疼。

“应该是在熊廷弼的卷宗之中见到过。”

闻言,刘时敏当即解释道。

“或者,是皇爷小时候,在慈庆宫听说的。”

“陛下出生后的那段时间里,这个汤宾尹是左春坊左谕德。”

“你这么说,朕想起来是谁了。”

闻言,朱由校点了点头,明白了刘时敏说的是那个人。

宣党党魁,那个让熊廷弼赋闲七年,被人弹劾是“杀人媚人”的棒打生员案的中被媚的那个人,汤宾尹。

想明白了这一点,朱由校眨巴了两下眼睛,看向汪应蛟道。

“汪公接着说,你明白什么了。”

“。。。”

看了眼皇帝的表情,汪应蛟沉默了一下后,方才开口道。

“其中的道理,若是用臣的话来说,就太过于繁琐,故此臣用陛下的话来说。”

“就是断章取义,歪嘴和尚唱斜经。”

“王阳明当年的心学,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但在有的人嘴里,这心学就变了味儿。”

“变成了只致良知的我思,即真理。”

“你这么一说,朕就明白了。”

听了汪应蛟的最后一句话,朱由校一拍手掌,当即就明白了对方说的是什么。

任何儒家学问,不管是心学还是理学,或者说古典哲学,最终都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唯心主义化。

在后世,这套理论还在深刻的影响着一个国家——印度。

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遵循着一套唯物主义思想,因果论。

有因必有果,你的报应就是我。。。

不对。

是客观事实不会因为人的主观意志而发生改变。

但深受唯心主义的因明论影响的印度,信奉的是另外一套。

我思,故我在。

简单来说就是,我认为这个世界是啥样,那就是啥样。

受唯心主义的影响,印度最终造成那一场小冲突——敌方不但不投降,还敢向我反击。

而且,哪怕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印度人也依旧不改其抽象。

而放在大明,这一套就成了明末N多人的抽象行为大赏——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对面的人是错的,一定要打倒。

就跟后世印度人PPT做的贼漂亮,但一做起来,就拉跨到不行。

搁大明,就是袁崇焕五年平辽,结果平到了北京城下。

手在桌面上敲动,朱由校看着汪应蛟道。

“心学所谓的致良知,朕是不相信的。”

“朕更相信,有的人他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的男娼女盗。”

说着,朱由校脑海中精光一闪,转头看向刘时敏道。

“朕好像明白,徐光启为什么会去搞西学了。”

“这是毕生所学让现实给来了一下狠的,怀疑上了啊。”

“徐尚书出生寒门,又为焦状元的高徒,想来是看到了民间的百姓的疾苦,却是苦苦寻不到救国救民之道。”

闻言,汪应蛟赞同的点了点头后,替徐光启辩驳到。

“救不了一世人,也就只能去研究些种地法门,救一时人了。”

“世间大儒多是知行不一之人,此为必然。”

“王阳明为我朝大儒,其人的著作都被人给改的面目全非。”

“现在,那些人又将目光瞄上了张太岳啊。”

“张太岳的事情,朕心里有底,不会让人蒙蔽的。”

听出了汪应蛟与毕自严是一起对有些人是个提防态度,朱由校点了点头。

“对于国政上的很多事情,毕师想的都没有朕多。”

“朕是个务实的人,光凭嘴上功夫的人,可糊弄不了朕。”

“不过,汪公说王阳明之事,却是给朕提了个醒。”

“《孟子·尽心下》有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既然王阳明的学问都让人给曲解了,那也就没有必要再用了。”

“朕去岁就有了改考纲的心思,想要让人参照《三经新义》新编一书,但孙如游一直都没给朕个准信。”

笑眯眯的看着汪应蛟,朱由校开口道。

“汪公代朕前去问问。”

“臣。。。遵旨。”

听到皇帝的话,汪应蛟从椅子上站起来,接旨后,才察觉到不对劲。

“三经新义?”

皱眉看着皇帝,汪应蛟迟疑的问到。

这书,他好像听都没听说过啊。

“汪公去寻孙尚书就知道了,他那里又成书。”

对着汪应蛟摆了摆手,示意对方去找孙如游,朱由校就不再说话。

见状,孙如游也不好再问,只能躬身行礼后,向着外面而去。

回到后堂,从徐婉儿怀中将正在吃奶的儿子抱起来,惹的儿子直噘嘴,朱由校脸上却是带着笑。

“儿啊,你说这有些人的心思,怎么就那么脏呢。”

咬了一口儿子的小鼻子,朱由校眯着眼睛小声的道。

“有的人心思脏不脏本宫不知道,但本宫知道你是真的闲。”

将胸前的衣服裹上,看着正逗弄儿子的皇帝,徐婉儿不由的翻了个白眼。

习惯了,习惯了。

在某些人的眼里,这儿子就是个会动的玩具。

“你这话说的,我要是不闲,你就也不闲了。”

嗅了嗅儿子身上淡淡的奶香味,朱由校转头看了一眼徐婉儿,抱着儿子躺在床上。

“徐允祯给朕来信说,他在凤阳闲的没事做,都长了五斤肉了,想去大宁。”

“他在信中还给朕送上了一首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说着,朱由校转头看向了徐婉儿,意思不言而喻。

是放对方去还是不放。

“这。。。”

看到朱由校的表情,徐婉儿的脸色有些犹豫。

徐允祯是他堂兄,定国公世子。

如果按照以往的惯例,日后就是大明的专业大祭司,代皇帝出席各类祭祀活动。

虽然皇帝现在有让勋贵抗担子的意思,但勋贵自己还是要能自己争气,皇帝才会用。

“堂兄是个有志气的,让他去吧。”

躺在皇帝的身侧,伸手给儿子理了下小衣服,徐婉儿悄声道。

“日后,妾身还要靠他帮着熠儿呢。”(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1800/118614794.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