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朕的大明朕做主 > 第561章 媳妇儿啊,纺织业干不得

第561章 媳妇儿啊,纺织业干不得


“陛下,京城之中不能再花银子了。”

看着皇帝年轻的面庞,汪应蛟焦急的开口道。

“相比年前,京中物价已经上涨两成,若是再不知节制京中耗银,恐怕京中百姓就难以聊生了。”

听到汪应蛟的话,朱由校沉默了一下,而后开口问道。

“现在,京中物价涨的很利害?”

“是。”

点了点头,汪应蛟开口道。

“京中布价,已经上涨三成,粮价上涨两成,铁器、煤薪之物,也已上涨两成。”

“就连用工之费,如今也已经上涨了三成。”

“嘶。。。”

听到汪应蛟的话,朱由校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为缓解小冰川做出了贡献。

“具体是什么原因?有人囤积居奇?”

“非也。”

闻言,汪应蛟当即摇了摇头道。

“京中粮商、布商俱归内务府管辖,若非是府库即将告罄,他们是万不敢涨价的。”

“现在京中各类物资,都已经在限量售卖了。”

听汪应蛟给自己说现在京中的问题,朱由校的脑门上冒出几丝冷汗。

“。。。这特娘总不能把布票粮票也搬来吧。”

伸手擦了擦自己额头上的冷汗,朱由校眼神微眯。

“不至于,不至于。”

布粮薪铁盐。

前两者,是生存必须,后三者是生产必须。

但如今,大明的生产结构根本就做不到大宗生产。

而想要做到大宗生产,就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改变大明以户为主的生产单位,恢复官监。

“汪尚书觉得,这银子应该往那里花。”

思索了一会儿后,朱由校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问道。

“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湖广诸地皆可。”

听到朱由校的问题,汪应蛟当即开口道。

“臣请设立五地转运使,效前汉平准均属之制,新设官府,官收官售,鼓励百姓耕作。”

“平准,均输。”

听到汪应蛟的话,朱由校忍不住拿起桌上的一个金丝楠木质地的烟斗,往里面填起了烟丝。

见状,刘时敏当即拿来火烛,帮皇帝点上。

拿着烟斗吸了一口,朱由校从地上站起来,在大殿中踱起步来。

现在宫中太监组织民间商贩进行统一管理,这只是暂行的一套,下一步定然是真正的统购统销,直接将商铺收归国有,让那些商户从加盟商变成雇员。

而现在汪应蛟说的话,让他想到了一个东西,后世的那只红色巨熊玩的很溜的一个东西——经互会。

“准了,这件事情你去做,有缺少官员去寻吏部尚书吴亮嗣,让他给你调拨官吏,你如果有什么想用的人,也可以自己推荐。”

“臣领旨。”

听到朱由校的话,汪应蛟连忙拱手应下。

自代理度支司卿后,汪应蛟就对京中的物价变动很是担忧。

辽东的物资需要京城供应,广宁互市的物资需要京城供应,现在再算上个广宁,京城真的供应不动了。

大明的运力有限制,南直隶的物资通过漕运北上已经到了极限,而北方诸地往京城的运输能力也很弱,再这下么抽下去,京城的血就让抽光了。

送走了众阁臣,朱由校手中还拿着个烟斗在堂上转悠。

一直到了将用午膳,朱由校才看向刘时敏问道。

“你让人给朕寻套《齐民要术》来,朕要翻的看看。”

“奴婢遵旨。”

闻言,刘时敏连忙应了一声,令人前去安排。

用了午膳,陪着徐婉儿在西苑中散步之后,朱由校就躲进书房,翻看起了杂书。

媳妇儿怀孕,情绪波动很大,为了孩子的安全,即便徐婉儿自己跳脱,但朱由校是真的不想冒险,就将之给圈禁在了西苑。

现在,他是真的是抗不住徐婉儿整日在他耳边发牢骚了。

女人无聊起来,真的是能将人逼疯的。

情绪不稳定,不能打不能骂,得乖乖哄着。

也是有徐慧儿在旁边陪着,不然朱由校估计等到孩子出生,他们俩非得被逼疯一个。

“大率十口二羝,羝少则不孕,羝则乱群。不孕者必瘦,瘦则匪唯不蕃息,经冬或死。”

手中拿着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在看,看着看着朱由校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大伴,这个羝,是什么意思啊。”

看着《毡及酥酪干酪法收驴马驹羔犊法羊病诸方并附》的第二句话,朱由校就有些看不懂,忍不住向身边的刘时敏问道。

“奴婢觉得,应该是公羊。”

伸着脖子看了眼皇帝眼前的书,刘时敏思索了一下后说道。

“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每十头羊中有两头公羊即可,公羊太少,母羊就不会有孕,太多羊群就不会安分。”

“这般啊。”

闻言,朱由校点了点头,又继续问到。

“那这一句,拟供厨者宜騬之,騬法:生十余日,布裹齿脉碎之。”

“騬者,阉割之马,这句话应该说的是如何阉割。”

看着第二局话,刘时敏的眉头挑了挑,解释道。

“好了,你不用说了。”

听到刘时敏说到这里,朱由校当即止住了这个话题,又翻看了起来。

然而,整整看完了一卷的《齐民要术》,朱由校也没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将手中的书丢下,朱由校让刘时敏去给自己寻了一头绵羊至西苑。

当庖厨在炉子上煮着现杀的羊肉之时,朱由校手中拿着一团羊毛,闷闷不乐的躺在床上,研究着如何将这玩意儿做成羊毛线。

“夫君这是怎么了?”

一手护着已经有些显怀的腹部,伸手捏了捏朱由校的肩膀,徐婉儿有些不解的问到。

“朕在想,如何将这羊毛如同棉花一般作成棉线。”

伸手揪出一小搓羊毛,朱由校解释道。

“你说能不能做到。”

“如果只是将今晚杀的那只羊的羊毛做成毛线很是容易。”

“令宫里的奴婢们将那羊毛挑选干净,像是棉花成线那般捻成一股即可啊。”

看着皇帝,徐婉儿有些不解的开口道。

“这有何难?”

“一股子腥臭味儿,你闻闻。”

将手中的羊毛团团往徐婉儿的鼻子下凑了凑,惹的对方一阵羞恼,朱由校摇头道。

“而且不能只弄一头,朕想的是日后啊,将这羊毛都给做成棉线,推广开来。”

“那陛下何不去织造府看看?”

眼珠子滴溜溜的一阵转动,徐婉儿开口提议道。

“如今正是冬季,织造府新收上来的棉花正在纺成棉线,陛下去看看棉花是怎么做的,是不是对将羊毛做成线有帮助?”

“好主意。”

没看到徐婉儿眼中的狡黠之色,朱由校点了点头。

“走,出去吃羊肉。”

一顿温补的羊肉,夫妻俩吃完饭后,连夜就溜达着出了西苑,到了城西北的外厂。

城西的那个内织染局是管理机构不是生产机构,生产机构分为蓝靛厂和外厂。

蓝靛厂,顾名思义,就是生产染料的地方。

而外厂,才是将原材料加工成粗产品的地方。

即便是天已经黑了,但外厂的织造工人们还依旧在工作。

回家,才不回家呢。

加班生产有工资可拿,外厂这边还有煤炭取暖,工人们自然也是贪点儿小利的。

看着掌印太监亲自给自己上手弹棉花,朱由校的脸色有些古怪。

这厮,一看就知道只是看别人干过这活儿,自己没做过几次。

寻来一织染局的老工人,问了足足有小半个时辰,朱由校对棉花从头到尾,算是有了一个了解。

总体上来说,棉花从植棉到织染成布依次为:布种、灌溉、耕畦、摘尖、采棉、炼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一系列环节。

而朱由校想要的,则是其中的弹花、拘节、纺线三步。

看着那边还拿着个弹弓在哪里装模作样的掌印太监,朱由校的嘴角露出一抹笑容。

工业化时代生产,是不弹棉花的,弹棉花这一步,被一个叫做“针梳”的工具给取代了。

那个东西,他见过,专业的名字叫做“刺辊”,也就是一条带有均匀尖刺,可以旋转的棍子。

“现在,就差如何将羊毛洗涤干净了。”

摸着自己的下巴,看着一个个正在纺纱的织工,朱由校心中喃喃自语。

肥皂是不可能的,人吃的油都不够,怎么可能用来洗羊毛。

那么清洗羊毛也就只剩下一种东西,大明最为广泛的洗涤物品——石碱。

怎么将东西洗干净,东西方的罗马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西方那边是尿洗。

是的,字面意义上的尿洗。

古罗马人最早发现了将草木灰和尿混合之后,有着不错的去污作用。

于是,罗马的洗衣工匠们,每天早晨都要挨家挨户的收集尿液,然后将待洗的衣物,放入盛满尿液的洗衣缸里。

结束了罗马“四帝内乱”的罗马第九位皇帝韦帕芗,还设立“征尿税”,让其一度成为罗马帝国的重要财源,待到罗马衰落,欧洲各国也有样学样。

而东方的罗马,华夏,在洗东西这件事上却是要奢侈许多,用碱(碳酸钠)。

春秋之时,我们那迷人的老祖宗就发现了草木灰的清洁作用,《礼记》中【冠带钩和灰清漱】,说的就是用草木灰来清洗衣物。

进入了西汉后,人们发现将草木灰和贝壳灰混合起来的细腻效果更好,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麻织品,就这么洗过。

到了东汉,百姓春秋干燥时期,会采集含有天然碱的“碱土”,用于洗涤衣物。这东西在东汉叫做“卤碱”,在李唐叫做“石碱”,宋元之时,石碱已经成为了达官显贵相互之间的馈赠礼品。

待跨过对工业管控狂放的元明三百年,大明更是点出了一项后人难以想象的科技树——石碱提纯。

世界公认,工业革命之前,大明的石碱提纯度最高。

碱石这东西,既能用来洗衣服,又能用来发面,可谓是百姓的居家好物。

大明的石碱产量极高,就比如山东济宁之地,就有着诸如“合香楼”“花汉冲”等多个百年老字号,其生产的石碱,既有普通老百姓家用的普通款,也有添加香料等奢侈品的豪华款,甚至于朱由校曾经洗漱用的御用石碱,也是山东济宁的贡品。

啥?现在用啥?

穿越者大规模造肥皂是做不到,但小规模的还是可以奢侈一下的。

心中定下了如何清洗羊毛的方法,朱由校才算是回过神来。

然后他就发现,媳妇儿不见了。

“皇后呢?”

转头四处看了看,没发现徐婉儿的身影,朱由校好奇的向身边的小太监问道。

“皇后,皇后娘娘她。。。”

脸色犹豫的看了一眼朱由校,田舒结结巴巴的道。

“她在织布。”

“嗯?”

听到田舒的话,朱由校的脑门儿上就冒出来几个小问号。

当来到一个织间,看到正兴致勃勃的跟着一个织娘学提花机用法的徐婉儿,朱由校的脑门上就冒出一阵黑线。

好家伙,不让你骑马踢毽子了,你搁这儿又玩上织布机了。

“好玩吗?”

悄悄来到徐婉儿的身后,看着正在提花机上四处拽线的徐婉儿,朱由校冷不丁的问到。

“好玩啊。”

刚刚跟着织娘学会了提花机用法的徐婉儿下意识的回了一句,随即就察觉到不对,转过头来看着朱由校露出了一个尬笑。

“我想带一台回宫里去,如何?”

眼珠子一转,徐婉儿就开口道。

“行啊。”

上下打量了一下眼前的提花机,朱由校只觉得自己的工匠之魂又被引了出来,当即答应了徐婉儿的要求。

“今后有你织的。”

看着徐婉儿,朱由校脸上露出了一个坏笑。

吩咐人将提花机送到西苑,朱由校没有让徐婉儿在织染局多做停留,就带着这快被憋疯了的娘们回了西苑。

让徐婉儿先去睡觉后,朱由校一边吩咐人去寻匠人,一边画起了图纸。

想要做到剔除弹棉花这一步,就需要刺辊。

朱由校想要搞工业化生产,当然不能像是小家小户生产那般造织布机用木头造,直接上铸铁。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先生有句话,叫做,科学管理的情况下,要想用科学知识代替个人经验,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实行四个标准化管理。

而这四个标准化分别是工具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劳动动作标准化和劳动环境标准化等。

封建时代,后面两个都能去掉,保证前面两个就行了。

只要做到标准化,实现大宗生产不是梦(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1800/118614832.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