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换药乃换天!
推荐阅读:永恒修仙道 幼崽硬闯军区,首长当爹排队宠! 觉醒:异世杀神 婉拒阴湿男二后他重生了 乱世争霸之妖魔共舞 神王下山 千山暮雪. 穿越东京当渣男 刚失忆就退婚?人在藏区,吃上更好的了 丹宗阵神踏天路
城南杏林巷的日头正毒,青石板被晒得发烫。
秦朗站在济世堂后巷的老槐树下,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牌——那是太医院的通行凭证。
昨日收到黛玉密笺时,他原以为不过是小姑娘的故弄玄虚,可此刻看着巷口飘来的槐絮在风里打转,后颈却泛起一层细密的冷汗。
“公子要的东西。”
沙哑的嗓音从身后传来。
秦朗猛然转身,只见个灰袍老药童抱着青布包裹,枯瘦的手背上布满老人斑,正将包裹往他怀里一塞。
他下意识去接,触到布面时却惊觉那温度竟比正午的阳光还凉几分。
“等等!”他攥紧包裹,“这是...”
老药童已经转身,佝偻的背影在巷口拐了个弯,青灰色的衣角扫过墙根的青苔,连脚步声都没留下。
秦朗低头扯开布结,泛黄的纸页便滑了出来——《江南官毒案录》几个字歪歪扭扭印在扉页,墨迹里混着暗红,像血渗进了墨汁。
他翻到第二页,瞳孔骤然收缩。“咳黑痰者十三人,皆任盐、漕、税职,死前三月曾调京述职。”这行字他太熟悉了——上个月父亲在书房叹气时,他瞥见过类似的记录。
当时秦院判正对着一叠染了茶渍的公文发愁,说江南三任巡盐御史的死因蹊跷,太医院的验尸记录却全写着“痨症”。
“原来如此...”秦朗喉结滚动。
他想起前日替黛玉诊脉时,她突然问起:“秦公子可曾见人咳血带黑丝?”当时他只当是病中闲谈,此刻才惊觉那是探底的钩子。
日头移过屋脊,在青布上投下狭长的阴影。
秦朗抱着医案往回走,路过卖糖人的摊子时,糖渣落在地上被踩成碎金,他却半点没听见小贩的吆喝。
直到荣国府的朱门在眼前展开,他才惊觉自己竟走了整整半个时辰。
当夜,秦朗在书案前点了三盏琉璃灯。
医案边角的虫蛀痕迹在灯光下清晰可见,他逐页翻着,越看越冷——所谓“痨症”不过是幌子,真正的凶手是“腐心散”。
砒霜蚀骨,蟾酥攻心,再掺西域奇菌引毒入络,初期不过咳嗽乏力,中期痰中带黑丝,等到末期五脏溃烂,连太医院的“十全大补汤”都救不回来。
“雪梨汁配川贝玄参...”他突然想起黛玉上个月让紫鹃捎回家的药引,“延缓发作...”
笔杆“咔”地断在指节间。
这个十二岁的林姑娘,竟能从咳黑丝的症状里识破慢性毒局,甚至提前给江南盐官们备下解药?
他想起梨香院那碗百合粥,想起赵姨娘发疯前突然更换的药材,后背的冷汗浸透了中衣——她哪里是病弱的林妹妹,分明是只收着利爪的雪豹。
第三日卯时三刻,宫中来人敲开了太医院的门。
兵部侍郎李大人晨起咳血半盂,太医院的老医正搭脉时手都在抖:“这...这分明是痨症晚期啊!”
消息传到荣国府时,黛玉正倚在廊下逗鹦鹉。
紫鹃捧着茶盘过来,压低声音:“姑娘,李侍郎的事,和薛家那十万两...”
“知道了。”黛玉漫不经心抚过鹦鹉的羽毛,“去回老太太,就说昨夜梦见母亲了。”
贾母正在佛堂数佛珠,听紫鹃说完“梦中示警”的话,手中的沉香串“哗啦”落了半串。
她盯着黛玉苍白的脸,想起上个月赵姨娘发疯前,这孩子也说过“夜里听见野猫哭”;再想起前日薛蟠喝了她送的雪梨膏,气色竟真好了些——“罢了,你且把方子写来。”
黛玉提笔时,腕底的墨香混着药香。“三白饮”的单子落在宣纸上:白梨汁一盏,川贝三钱,玄参五钱,再加一味秘而不宣的甘草梢。
她望着窗外的石榴树,想起前世李侍郎是薛家的钱袋子,后来因毒发死在官轿里,死状被薛蟠当笑话讲给宝玉听——“如今,该让这笑话变变味儿了。”
三日后,太医院的报喜声震得荣国府的檐角铜铃直响。
李侍郎不仅止了血,连咳了半年的痰都清了。
圣上下旨赐“仁心济世”匾额时,秦朗正捧着圣旨站在阶下,望着黛玉在贾母身边垂眸谢恩的模样,喉结动了动,终究没说出话。
是夜,月上柳梢头。
秦朗扒着碧纱橱外的竹篱,指尖被刺扎得生疼。
他原以为翻墙是件容易事,此刻却发现这院子里连风声都带着警惕——直到看见窗纸上那道纤瘦的影子,他才敢压低声音:“林姑娘!”
竹帘“刷”地被掀开。
黛玉穿着月白睡袍立在檐下,发间只簪了支银簪,月光从她背后漫过来,将影子拉得老长。
秦朗突然想起医案里那句“咳黑痰者十三人”,想起父亲近日总说“后颈发凉”,想起昨日晨起在院门口发现的半截带泥的鞋印——原来不是他多心,是有人早就在盯着他们。
“你到底是谁?”他声音发哑。
黛玉望着他发红的眼眶,唇角勾起极淡的笑:“我是谁不重要。”她指尖划过窗棂上的雕花,“重要的是,秦公子知道了太多。”
风突然大了些,吹得竹帘沙沙响。
秦朗想起父亲藏在暗格里的密信,想起母亲近日总在佛前多烧三柱香,想起自己替黛玉诊脉时摸到的那双手——明明瘦得只剩骨头,脉搏却稳得像钟摆。
他喉结滚动:“你要什么?”
黛玉从袖中摸出枚铜戒,戒面刻着“晚照”二字,在月光下泛着钝钝的光:“每月初七,往济世堂送一份京城疫病报表。”她顿了顿,“我要知道,谁病了,谁死了,谁在撒谎。”
秦朗接过铜戒,凉意顺着指尖窜进心口。
他望着黛玉转身回屋的背影,突然觉得这院子里的每一片竹叶都在说话——说的全是他听不懂的暗语。
数日后,第一份密报送到时,黛玉正在临摹《灵飞经》。
紫鹃捧着信笺进来,手都在抖:“姑娘,北境...北境藩王萧策遇伏了。”
宣纸上的墨点晕开,像滴凝固的血。
黛玉展开密报,“左肩中箭,伤口溃烂高热不退,御医会诊三次皆称恐难回春”几个字刺得她眼睛生疼。
前世的记忆突然涌上来:萧策三年后起兵清君侧,血染皇城那日,贾府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她跪在青石板上,看着母亲的牌位被烧成黑炭。
“活阎王?”她轻声重复这个前世令京城贵妇闻之色变的称呼,指尖缓缓抚过“萧策”二字,“这一世,我来给你续命——”
窗外的晚风掀起案头的《北境舆图》,泛黄的纸页哗啦啦翻到雁门关那页。
黛玉望着图上密密麻麻的红笔标记,目光渐深。
她想起前世萧策的铁骑踏过护城河时,马蹄声震得房梁上的灰簌簌往下掉;想起他登基后颁布的第一条政令,就是抄了薛家的盐引——
“然后,”她将密报小心收进檀木匣,对着月光低语,“让你为我屠尽天下。”
夜更深了。
碧纱橱里的烛火忽明忽暗,映得《北境舆图》上的关隘轮廓忽远忽近。
黛玉取出另一卷绢帛,那是她前夜让云娘从林府暗库取来的——北境军情图录。
绢帛展开时,墨迹未干的批注在烛火下泛着暖光,她执起狼毫,在“雁门关”三个字旁添了笔朱砂:“箭伤需金疮药,高热当用石膏...”
窗外,秋虫开始鸣叫。
(https://www.pcczw.com/wx/78170/49796643.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