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第497章 495:钟声将鸣

第497章 495:钟声将鸣


2003年的深秋。

    中国资本市场在经历了年初事件的短暂冲击后,正伴随着宏观经济的强劲复苏而逐步回暖。

    上证指数在徘徊于1300点至1400点区间后,开始显现出缓慢上行的态势。

    股权分置改革的讨论虽在学界和监管层日趋热烈,但尚未落地,市场仍沉浸在庄股时代末期的氛围中——既有对政策红利的渴望,也有对资金推动行情的迷恋,散户投资者们则在各种真伪难辨的消息和本能的从众心理中寻找着方向。

    监管层方面,明确表示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支持优质企业做大做强”,尤其是对代表新经济、新消费模式的企业敞开怀抱。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盛影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影第一股”的IPO进程,备受瞩目。

    经过上市前辅导的精心打磨、申请文件的数轮反馈与补充、以及发行审核委员会的严格审议,盛影传媒的A股首发申请,终于在2003年10月下旬成功过会。

    消息传出的那一刻,上市工作领导小组,以及来自中金公司、金杜律师事务所、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中介团队,无不感到一种压抑已久的振奋终于得以释放。

    无数个日夜的奋战,海量数据的核对,对监管反馈意见的字斟句酌,终于换来了这张通往资本舞台的门票。

    这已不仅仅是一次IPO,更是一次对中国资本市场承载力和文化产业信心的极限测试。

    经过与监管层的反复论证和特批,盛影传媒获得了远超常规的发行额度,这既是对其龙头地位的认可,也被视作文化产业通过资本市场“超车”的一次战略试点。

    最终的股权结构与融资规模,以一种震撼市场的姿态公之于众:

    上市前总股本:10亿股。

    这个数字本身就彰显了其行业巨无霸的体量。

    王盛:持有7.7亿股,占比77%。上市后,其个人财富将以十亿为单位计算,但其意义远非个人财富的增长,而是意味着创始人对这艘文化航母的绝对控制权得以延续,保证了战略的稳定性和执行力。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持有2亿股,占比20%。国有资本的深度绑定,为公司在政策敏感的内容领域和全国性布局中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压舱石”作用。

    陈良(代表个体和早期小团体):持有3000万股,占比3%。早期功臣的股权激励,在此刻转化为令人艳羡的资本盛宴,完美诠释了跟随与坚守的价值。

    陈良知道这其中的利益后,主动让出了一部分给早期的小团体众人。

    至于王盛持有的股权,众人没有异议。

    本次发行: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2.5亿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占发行后总股本(12.5亿股)的20%。这是一个足以震动整个A股市场的融资体量。

    发行价格的确定,则是一场关于信心的豪赌。

    尽管询价区间(18.8元/股—22.8元/股)已经充满了挑战性,但基于路演过程中海内外机构投资者所展现出的、近乎疯狂的认购需求——有效申购倍数突破200倍,承销团与公司管理层展现了极强的魄力,毅然决定以询价区间上限——每股22.8元人民币——定价。

    这意味着:

    发行总市值:高达285亿元人民币。

    募集资金总额:达到惊人的57亿元人民币!

    发行市盈率(摊薄后):定格在48倍。

    消息传出,市场为之窒息。

    有批评者称这是“市梦率”,是透支未来十年的增长预期。

    有分析师惊呼“估值泡沫”,有谨慎者提醒“风险积聚”。

    然而,在狂热的支持者看来,盛影传媒代表的不是过去,而是未来——是中国十三亿人口文化消费爆发的未来,是“渠道为王、内容为后、文旅为疆”的生态化反的未来,是一个有可能与迪士尼、环球同台竞技的东方巨头的未来。

    ……

    这种狂热,在随即启动的网下配售和网上申购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网下配售面向基金、保险、券商、QFII(虽制度尚未正式实施,但已有部分具备资格的机构在准备)等机构投资者。

    路演团队带回来的反馈是空前的热烈。

    王盛虽未亲自出席所有路演,但其《时代》周刊封面的光环、一系列成功的国际项目案例、以及清晰描绘的“渠道+内容+文旅+科技”生态蓝图,成为了最强大的说服工具。

    机构投资者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家电影公司,而是一个搭乘中国消费升级和文化自信东风、有望复制甚至超越海外传媒巨头的潜在霸主。

    认购意向如雪片般飞来,初步询价的有效申购倍数超过了惊人的150倍,不得不启动高比例回拨机制。

    而真正将这场资本盛宴推向高潮的,是面向广大公众投资者的网上申购。

    2003年的中国股市,历经风雨,散户投资者群体庞大且情绪极易受感染。

    他们或许不懂复杂的DCF模型,也对市盈率、市净率不甚敏感,但他们有着最朴素的判断逻辑——“跟着强者走”、“相信品牌的力量”。

    “盛影传媒”这个名字,在过去几年里,通过《功夫足球》、《博物馆奇妙夜》、《假结婚》、《人在囧途》、《潜伏》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早已深深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

    王盛的名字,更是与“成功”、“奇迹”、“为国争光”紧密相连。

    登上《时代》周刊封面,被视为中国文化输出的英雄,这种民族自豪感的加持,其威力远超任何一份枯燥的投研报告。

    再加上各大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渲染:“中国电影第一股”、“王盛缔造的资本神话”、“下一个迪士尼?”……这些极具煽动性的标题,不断刺激着投资者的神经。

    申购日前夜,各大证券营业部里,讨论的话题几乎都围绕着“盛影传媒”。

    老股民们翻看着报纸上的招股书摘要,试图从字里行间找出未来股价翻倍的密码;新股民则兴奋地打听如何开通权限、需要准备多少资金。

    一种“打新必赚”、“错过悔一生”的集体情绪在迅速蔓延。

    这种盲从心理,源于对过去一段时间“打新”赚钱效应的路径依赖,更源于对“盛影”这个品牌和王盛这个人近乎迷信的信任。

    申购日当天,庞大的申购资金如潮水般涌入。

    冻结的资金量最终定格在一个创纪录的数字,中签率被极限压低至一个可怜的比例。

    无数没有中签的散户在论坛上、在营业部里捶胸顿足,仿佛与一笔横财失之交臂;而幸运中签者,则如同中了彩票般欢欣鼓舞,已经开始憧憬上市后连续涨停的美好景象。

    市场的热烈反应,彻底打消了所有关于发行价过高的疑虑。

    盛影传媒用无可辩驳的市场认同,证明了其价值,也为后续文化传媒类企业的上市估值树立了一个全新的标杆。

    在所有喧嚣与躁动中,一个最终的决定从盛影传媒董事会办公室发出,并通过上市公告书向全社会公布:

    盛影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将于2003年12月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交易。股票简称为“盛影传媒”,股票代码为“603888”。

    钟声将鸣。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80612/76720.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